黃婷
私募基金人士稱,此前海通大跌緣于借道增發的“結構型產品”被迫拋售,而非“大小非”拋售之故。海通證券董秘表示,參與定向增發股東均通過正規程序中標。
浮虧近半的非公開發行限售股解禁后為何引發股價大跌?而成本極低的“原始股”解禁后為何反倒股價大漲?海通證券股價(600837.SH)的一路狂瀉,其元兇一直被“公認”為“大小非”。
“海通證券11月21日的暴跌就是變相上演了一出平倉戲碼。”深圳一位資深私募基金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導致海通證券大跌的不是“大小非”,而是棲身于解禁的非公開發行限售股中的結構型產品,因巨虧而斬倉出局。
去年,海通證券向8家機構非公開發行約72464萬股,發行價為35.88元/股,今年5月每股派送0.3股、以資本公積每股轉增0.7股后變為約14.49億股。11月21日,其中7家機構所持約12.89億股上市流通,導致海通證券流通盤猛增5.5倍。當日一開盤,3億股賣盤便將海通證券壓在跌停板上,并連續3日跌停,股價由解禁前的13.31元跌至3日后的9.7元,跌幅達27%。
這12.89億股海通證券除權除息(今年5月機構投資者股東每股派發現金0.1元)后的認購成本為17.89元/股。按解禁當日收盤價11.98元計算,7家機構認購海通證券的賬面浮虧就已經達到76億元。昨日海通證券收于9.06元,較17.89元的浮虧比例近半。
在如此巨大的浮虧下,解禁限售股為什么仍然堅決出逃?
上述私募人士說:“看看海通證券11月21日解禁的限售股的持股成本就知道,海通證券的下跌完全不是之前市場所擔心的‘大小非’成本低的原因。”
那么這批解禁限售股忍痛割肉的隱情是什么?
上述私募人士說,海通證券這批解禁限售股中藏有很多結構型產品,當時有公司用高杠桿通過信托間接拿了海通證券的股票。
這個說法得到一家大型券商高級行業研究員的證實。這位研究員表示,當時有一些公司通過發行一些信托或理財產品向投資者募集資金,然后用這筆資金參與海通證券的增發。
“海通證券股價的連連下跌,引起發這些結構型產品的機構風險控制部門的高度關注,導致他們要督促發這些產品的基金補倉,不然就必須平倉,因為要保證當時發的結構型產品的資金安全。”上述私募人士說,“所以,在海通證券這輪下跌中,很多拋盤是結構型產品被斬倉而出,而下跌的‘罪名’掛在‘大小非’解禁上。”
《第一財經日報》就此聯系海通證券董秘金曉斌。金曉斌表示,這8家參與海通證券定向增發的股東都是通過正規程序中標的。至于競標資金是否通過發行結構型產品取得,他表示“不太清楚”。對市場人士提出的海通證券暴跌是因為結構型產品平倉所致,他也表示不知情。
持有這12.89億股非公開發行限售股的7家機構分別為華泰資產管理公司、泰康資產管理公司、平安信托、雅戈爾集團、江蘇國新集團、中信集團和上海電力。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所持1.6億股因承諾鎖定期稍長而于12月22日上市流通。
本報試圖聯系泰康資產管理公司和平安信托等公司了解情況,但截至發稿未能聯系到當時參與海通證券增發的負責人。
本周一,海通證券20.69億股限售股上市流通,此次解禁總數達到原流通股本的1.2倍。根據東方證券的數據,這些限售股份除權后成本僅約1.44元/股。市場因此認為海通證券再度面臨巨大拋壓。
然而,本周一海通證券卻出人意料地高開并高位震蕩,收于8.14元,大漲5.03%,漲幅居券商股之首。昨日,海通證券上漲2.21%,報8.32元。
海通證券不跌反漲,讓市場大跌眼鏡。金曉斌表示,這與股價被低估密切相關。“而且我們之前就與54家‘小非’溝通過,他們都表示看好海通證券的長期價值,認為公司股價在現階段是低估的。在金融危機的情況下,他們現在出貨是有系統風險的,那他們為什么還要出呢?”
金曉斌還稱,雅戈爾(600177.SH)董事長李如成對其表示,海通證券目前處于低估區間,將長期持有海通證券。“李如成拿中信證券(600030.SH)拿了10年才出貨,怎么可能在虧損的情況下賣掉只拿了1年的海通證券呢?”金曉斌說。
有券商研究員對本報表示,本周一解禁中的一些“小非”都認為海通證券被低估,不愿在目前價位出貨。上海一些本地游資專做這一類“大小非”的股票。“從這兩天的盤面情況看,海通證券絕對是被這類游資炒作起來的。”這位研究員說。(第一財經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