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家基金公司旗下424只基金2008年年報今日全部披露完畢——
基民巨虧1.5萬億基金公司坐收管理費307億
60家基金公司旗下424只基金2008年年報今日全部披露完畢。天相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424只基金累計虧損額達到驚人的1.5萬億元,這與2007年1.11萬億元的利潤形成了相當大的反差。
可出乎市場預料——60家基金管理公司合計獲得了各類基金管理費總計307.32億元,相比2007年度的283.82億元,上升了8.28%,再創年度管理費收入的歷史新高。
撰稿 快報記者 弘文 吳曉婧安仲文 徐婧婧 謝衛國
巨虧
424只基金2008年虧了1.5萬億
天相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424只基金累計虧損額達到驚人的1.5萬億元,這與2007年1.11萬億元的利潤形成了相當大的反差。而扣除公允價值后,上述基金2008年已實現收益為-5778億元。
2008年,A股市場單邊下跌,其中滬深300指數下跌65.9%,國內基金在此輪市場調整中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統計數據顯示,424只基金中有316只基金出現虧損,虧損面達到了74.5%。
而各類型基金中,股票型、混合型和封閉式基金依然是虧損的重頭所在。其中,184只股票型基金虧損9739億元、100只混合型基金虧損4057億元、36只封閉式基金虧損841億元。三項虧損合計達到了驚人的14637億元。這與2007年偏股型基金的盈利能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統計顯示,2007年股票型、封閉式、混合型三種類型的基金實現收入達到8136億元,占全部基金實現總收入比例的98.1%。而除上述三類基金外,保本型基金2008年也虧損了14億元。
此次盈利的基金類型為貨幣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40只貨幣型基金創收58億元,而50只債券型基金創收額為91億元,兩項合計收益149億元。這多少為去年基金業的整體虧損挽回了一點顏面。
受累于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影響,“生不逢時”的QDII基金損失慘重。統計顯示,9只QDII去年累計虧損達到了驚人的505億元,平均每只虧損額為56億元。事實上,2007年首度出海的4只QDII基金便虧損了118億元,平均每只QDII虧損額為29.5億元。
從基金公司方面看,60家基金公司中,有36家基金公司旗下產品的虧損總額超過了100億元,占比達到了60%。而虧損超過500億元的基金公司也有8家。
大賺
60家基金公司管理費進賬307億
天相的相關統計顯示,在2008年全球發生金融風暴的情況下,基金公司獲得的管理費收入相比2007年整體上升了8.28%,再創年度管理費收入的歷史新高。
另外,大小基金公司的管理費收入整體繼續分化,不過分化程度有所縮減,部分小公司的管理費增速尤其快。
根據天相的統計數據,2008年內,公布年報的60家基金管理公司合計獲得了各類基金管理費總計307.32億元,相比2007年度的283.82億元,上升了8.28%。這個數據可能出乎市場預料。
具體到各分類基金品種中,債券基金的管理費收入上升最為迅猛,2008年,基金公司收取的債券型基金管理費達到了7.18億元,相比上一年上升169%。
另外,貨幣基金的管理費上升了109%。股票型基金管理費上升了12.5%,保本型基金管理費上升了3.65%。而封閉式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費則分別有所下降。封閉式基金的管理費下降尤其迅猛。
初步估計,影響各類基金管理費收入的主要因素有,納入統計的基金個數發生變化(比如,封閉式基金數量因封轉開而減少,債券基金因大量新發而出現個數井噴),2008年內日均規模存量的此消彼長,以及基金凈值的升跌連帶引發的基金資產凈值的波動。
另外,基金公司的管理費收入也出現新的變化趨向。增速分化的趨勢依舊明顯,但增速兩頭的公司格局開始出現悄然變化。比如,2008年度管理費收入增速最快的兩家公司分別是天弘基金和天治基金,兩家公司的年度管理費增速分別達到了228%和123%。但兩者2008年末計提的管理費規模大致在6700萬一線,僅為業內龍頭公司的40分之一。基數較低可能是兩公司增速比較快的前提條件。
另外,增速下滑明顯的基金公司也是三線公司。中歐、華富、信達澳銀和寶盈基金2008年度的增速為-43%~-25%。總體看,受當年股票市場下跌影響,年內日均資產規模大幅下降,可能是管理費收入下降的主因。
不過,盡管增速變化較大,但是基金公司管理費的排名并沒有太大變化。尤其是管理費收入排名前列的大型公司位次基本保證了穩定,2008年業內的格局基本和2007年保持一致。
根據天相的統計數據,2008年度,基金管理費收入(含QDII)的前三名為華夏基金、博時基金和南方基金,三家公司年度管理費收入分別達到28億、18.23億和18.1億。三家公司的管理費收入占全行業的比重達到20%,顯示基金行業仍處于龍頭領跑、群雄并起的競爭格局。
另外,進入前十名的公司還包括易方達基金、嘉實基金、廣發基金、大成基金、上投摩根基金、華安基金、景順長城基金等。前十名公司的管理費“及格線”是9.5億元,相比2007年的9.1億元有一定上升。也再次證明了,基金公司整體經營收入在2008年是上升的結果。
與之相比,管理費收入排名殿后的基金公司,與龍頭公司差距不小。根據天相統計,摩根士丹利華鑫、金鷹、新世紀和浦銀安盛等公司的管理費收入較為微薄,年度管理費收入最低只有1330萬元。其中,除浦銀安盛為2008年內剛發行基金的新公司外,其他幾家公司均成立經年,管理費收入較低與歷史上的基金規模較小有相當關系。
持基情況
從業人員人均持基8.53萬份
數據顯示,去年基金公司總共持有旗下基金規模高達77.46億份,此外基金從業人員截至去年末也持有基金份額約2億。
今日披露完畢的基金2008年報顯示,國內49家基金公司(中信基金單獨列出)合計持有191只基金的份額達到77.46億份。數據顯示,單只基金被持有份額規模最多的是廣發聚豐基金,廣發基金持有該基金份額達到2.82億份,持有份額規模最小的是華寶成長基金,華寶興業基金持有該基金份額22.2萬份;綜合而言,持有旗下基金份額規模最大的前三家基金公司分別是華夏基金、南方基金、易方達基金,持有份額分別達到8.15億、8.06億、5.36億,持有基金品種數量分別是14只、9只、4只。
數據還顯示,被基金公司持有份額比例最大的基金是海富通海外QDII基金,海富通基金公司2008年度總共持有該基金份額規模約3000萬份,占海富通海外QDII期末份額比例的36.71%。
與此同時,基金從業人員持基份額規模也不容小覷,2008基金年報披露,57家基金公司的從業人員2008年度合計持有基金份額規模達到4.40億;這意味著包括基金公司、基金關聯方、從業人員在內的特殊人群持基份額規模將高達152.75億。以基金從業人員持有的基金品種來看,股票型基金被基金從業人員持有的份額規模最大,合計被持有規模約為2億份。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證券業協會公開信息顯示,截至去年12月初,全國基金公司在冊從業人員數量為5166人。如果以此數據為參考,那么基金從業人員2008年度人均持有基金份額將達到8.53萬份。
機構動向
去年下半年拋債基轉股基
天相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中期至2008年末,機構大幅減持債券型基金,小幅增持股票型基金。對于封閉式基金的投資,則出現了保險機構、社保基金大幅減持,QFII、券商逐步增持的情況。
在A股市場遭遇“泥沙俱下式”的跌幅后,先知先覺的機構資金在2008年下半年小幅增持了股票型基金。天相統計數據顯示,股票型基金的機構持有比例從9.22%上升至9.59%,而個人投資者則進一步減持股票型基金,持有比例從90.78%下降至90.41%。
此外,2008年下半年,機構小幅減持了混合型基金,持有比例從9.45%下降至7.61%,而個人投資者對混合型基金的持有比例從90.55%增加至92.39%。
QDII同樣受到機構投資的減持,持有比例從2008年中期的1.46%下降至1.41%,個人投資者持有比例則從98.54%上升至98.59%。
2008年,債券型基金“一枝獨秀”,而2008年下半年,債基“圍城效應”凸顯,一邊是機構且戰且退,另一邊卻是散戶的蜂擁而入。
天相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中期至2008年末,債券型基金的機構持有比例從53.51%下降至40.25%,個人投資者的持有比例則從46.49%上升至59.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