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中國人)每日辛勤勞作生產產品給美國人用,而我們給他們一些紙片。當他們想用這些紙片,例如幾年前來買優尼科石油公司的時候,卻發現這紙片不能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2005年中海油競購優尼科,因遭美國方面阻撓而失敗)。”“股神”巴菲特近日在公開場合替美國第一大債權國中國叫屈的這番講話,也道出了不少國內學者的心聲。根據美國財政部日前公布的一份報告,截至2月末,中國持有美國國債7442億美元,繼續居各國之首。目前,各國對美國國債的安全感到擔憂,該不該減持美國國債也成了很多學者熱議的話題。
中國要從“美元困境”中突圍
羅德曼(德國世界經濟研究所專家):從長遠看,中國應該減持美國國債。這個時候,至少得等到美國經濟復蘇。中國可以與其他國家共同創立新的儲蓄貨幣,擺脫美元。
鄭常恩(韓國韓南大學教授):如果能減少美國國債的話,當然很好。從長期來說,中國應該逐漸減少美國國債的比重,并同國內金融貨幣改革同時進行。當前似乎還不能減持,因為問題是如果賣出美國國債,將會導致美元貶值,中國的損失最大。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美之間在經濟上曾有一種恐怖平衡,相當于美國和前蘇聯冷戰時的核平衡,這種平衡曾支撐世界經濟,現在金融危機了,平衡被打破,需要尋求新的平衡點。美國應該學會存錢,少花錢,中國應該多花錢,少存錢。減持美國國債是“少存錢”這個大目標的一部分。現在說別買美國國債了是一種簡單化的做法,不能用這種簡單化的論調來討論這個問題。從全球化的視角考察,此次金融海嘯的根源在于全球經濟結構的嚴重失衡,以及不合理的國際貨幣體系,而其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就是在全球擔任主要儲備貨幣的美元。美國前財長康納利曾說,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你們的麻煩。當前危機的波動中,中國經濟可以說首當其沖。中國要從“美元困境”中突圍,不得不積極參與國際貨幣體系的重構,如果短期內不具備對現有國際貨幣體系進行全面重構的可能,也需要在現有框架下積極提高中國的話語權、并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
目前減持還不是時候
鄭常恩:美國國債賣不賣不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這要看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成熟程度如何。此外,美國國債問題也同其他幾個問題聯系在一起,如人民幣的國際化問題,如果人民幣具備美元這種國際化水平,中國當然沒有必要買美國國債。此外,中國國內也有很多地方需要錢花,也需要援助周邊國家,構筑地區經濟共同體等。但是,現在中國金融市場還不成熟,外匯市場自由化還不到位,金融產業雖然很龐大,但競爭力很脆弱,中國金融產業需要進行長期的改革。中國人民幣影響力的確在提高,但目前還限于東南亞等國。中國仍需持續購買美國國債,因為中國仍握有高額對美貿易順差。無論從政治層面,還是經濟層面上看,如果美國希望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話,中國也很難辦。因此,中國在本國金融市場改革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就賣掉美國國債,弄亂美元貨幣體系,最大的受害者顯然是中國。
羅德曼:中國應該逐步減持美國國債的持有率,但不是現在。因為美元貶值、金融危機,美國國債已經大幅貶值。如果中國撤出資金,將導致自己購買的美國債券大幅貶值,更難以收回貶值的部分。而且對美國來說,那將是“一場災難”,美國經濟可能因此大崩潰。反過來,美國的困境又會影響以出口經濟為支撐的中國經濟。為了穩定世界經濟,中國也需要繼續持美國國債。
趙錫軍(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要不要減持美元資產受很多條件的約束。按照正常的投資分散化原則,中國的外匯儲備最好分散處理,但是書本上可行的理論,在落實的時候還必須看有沒有可操作性。擺在我們眼前的現實就是:中國應該減持美元資產,但卻減持不了。在中國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有1.1萬億是投資在美元資產上的,如果我們減持美元資產而不做新的投資,那就一分錢也賺不到,還可能虧錢。而歐元比美元還不穩定,中國轉而持有歐元風險更大。實際上,現在很難找出減持了美國資產后,我們可以投放的新領域。我們手頭可選擇的東西非常少。
左小蕾(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在以美元為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短期內難以改變的情況下,人民幣除了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別無更多選擇。如果能夠把外匯儲備的貨幣形態轉化為資源形態,增加購買戰略性資產,增加能源和資源儲備當然更好,但資源是不可再生的。美元資產雖然目前升升降降,但近期仍主要呈現出避險保值的趨勢。
丁志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現在不是中國調整資產幣種結構的時候。目前來看,中國減持美元資產并不太明智。我們在減持美國國債后必須把錢轉移到其他市場上去。在現在的情況下,無論從經濟還是金融市場來說,美國都比其他國家市場要好得多。
譚雅玲(金融專家):我并不贊成現在減持美國國債。國債是一個國家的信譽。目前來看,美國的國家信譽并沒有完全喪失,美元的霸主地位和市場份額仍非常強。盡管金融危機禍從美國起,但美國的收益和戰略控制能力在全球還是最強的。從這個角度上講,簡單地對抗美元的霸權并不利于中國的資產組合和風險規避。在心態上,我們不愿意看到美國那么霸道,但在現實中,這種狀況不是依靠情緒就可以消除的,我們要做的其實是提高風險意識。
李德峰(中央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金融學院副教授):我覺得不能單方面大幅減持美國國債。如果大幅減持美國國債,必然會造成美元的貶值,從而使中國所持有的美元資產大幅縮水。這對兩國的經濟都沒有好處。其次,相對于歐元來講,美國在未來會保持較好的態勢。再者,目前經濟危機下,沒有更好的投資機會。總之,應該看到美元在未來經濟中的樂觀態勢,不能過于悲觀。
李向陽(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是最大的美元持有者。如果中國出售誰來接?一定程度上看,中國態度是全球對美元資產的風向標。如果中國政府宣布減持或出售,其他的持有者將拋售,想購買者也會停止購買。他們可以短時間拋出,但是中國很難,規模特大,中國很難找到合適的購買者。出售美國國債不是保證中國海外資產安全的出路,但是也不應該大規模的增加持有,更多的應該是尋求幣種的多元化和投資的多元化。要保障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安全,根本的應該是與大量持有美國國債的債權國家聯合行動,對美國施加壓力,使美擔負起債務國的責任。
如何從根源上解決大量的美元資產
李德峰:投資美國國債,實際上是對中國所持有的美元資產的一種投資。那么為什么會形成美元資產呢?是因為對美國貿易順差的存在,對于這些由順差造成的美元資產,我們的處理方式通常包括:進行戰略性投資,進行短期性投資,購買債券。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不在于討論是否減持美國國債,而在于如何從根源上解決大量的美元資產。所以,我們應該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增長的動力,而不是靠擴大出口。在我國早期鼓勵出口政策的引導下,我國以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換來大量的外匯儲備,而這些外匯儲備又面臨著美元貶值帶來的資產風險。因此,從根本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靠擴大國內需求來發展經濟,就不會產生那么多的美元資產,也不會帶來那么多的投資難題。
孫立堅(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中國必須改變出口增長模式,對外依存度太高,獲得的美元就沒有更好的投資選擇,自然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貢獻國。中國要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增加人民幣在進出口結算中的比率,美元比例下降,依賴性就會下降。
鄭常恩:與其考慮賣不賣美國國債,不如先考慮用現有美國國債在現有的國際金融系統里發揮更大的發言權。中國現在持有的美國國債已經能夠充分牽制美國的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