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基金管理公司開展特定多個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有關問題的規定》,并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屆時基金、券商、私募三方在專戶理財上將會展開一場無硝煙的爭奪戰,面臨基金與私募雙方擠壓的券商有何優勢在這場爭奪戰中贏得先機?
門檻降低基金踏進券商領地
2008年1月28日證監會頒布《券商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暫行)征求意見稿》,2008年7月1日正式實施。
所謂券商定向資產管理業務,主要指證券公司接受單一客戶委托,與客戶簽訂合同,根據合同約定的方式、條件、要求及限制,通過客戶的賬戶管理客戶委托資產的活動,客戶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組織,委托資產可以是現金、債券、資產支持證券、證券投資基金、股票、金融衍生品或者中國證監會允許的其他金融資產。在這一《實施細則》中雖然并沒對最低門檻做出規定,但各券商一般將100萬元作為門檻,大型券商的門檻要高一些。一位大型券商資產管理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定向理財是一對一式的定向服務,為了能更好地面對每一個客戶,提高業務門檻在情理之中。我們對客戶的門檻一般為500萬左右。
基金公司“一對一”的專戶理財業務則始于一年半前。2007年末,證監會頒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以及《關于實施<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的有關通知》,基金專戶理財業務正式開閘。基金專戶理財的門檻較高,多數以5000萬元為起點,以一對一的單一客戶投資理財服務為主。
而根據日前頒布的《關于基金管理公司開展特定多個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有關問題的規定》,投資者參與單個資產管理計劃的最低金額為100萬元。由此,在100萬元的客戶群中占優勢的券商領地,除私募外基金也加入到瓜分券商領地的行列。
基金經驗占優勢
目前在中高端理財市場上,基金、券商和私募各有側重、各有優勢。基金專戶理財定位在5000萬元以上、券商定向資產管理是1000萬、陽光私募的門檻一般在100萬左右,當然,這種界限并不是絕對的。
基金公司與券商在專戶理財業務上各有各的優勢。基金專戶理財借助基金管理公司專業化的資產管理經驗和人才積累,在投研管理能力、風險管理水平、產品創新能力、投資運作的專業性及規范性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分析人士指出,與券商相比較,基金投資更加專業化,而且基金以業績為標準的服務評判很透明,這將吸引券商客戶轉向投資基金專戶理財。基金專戶理財門檻的降低以及“一對多”業務的開展,不僅將擴展基金公司的業務空間,也會對券商定向資產管理、私募和基金專戶理財三者之間的競爭格局形成沖擊。這對基金來說是個好消息。
券商專戶理財業務方面,由于門檻比較低,規模也小得多,而且合同到期了能不能續簽是未知數。這成為目前券商專戶理財相對基金專戶理財的一大劣勢。
券商優勢在渠道
在營銷模式上,基金公司的直銷團隊較少,大多數通過銀行柜面渠道,這類營銷對象大多為散戶,直接接觸機構大客戶的機會較少。但證券公司依靠的是各大營業部的營銷人員,因此在掌握大客戶資源上,券商有著更大的優勢。
在客戶關系管理上,一直都是券商自己來開拓和維護而不是通過代銷機構,相對具有一定優勢。“實際上基金與券商的競爭更多地體現在營銷和客戶溝通上。”一位創新型券商人士表示。“券商專戶理財依托證券公司的綜合平臺,在研究、行業和公司價值發現、金融工具和投資手段創新與運用上同樣具有較大的優勢。”
在產品設計上,券商個人定向理財產品可以涉及類似指數期貨等金融衍生品,而這一范圍卻是基金專戶理財中尚未規定的。因此,券商個人定向理財相比基金專戶理財,可以更廣泛、配置更靈活。根據國際券商理財產品的歷史經驗,國內券商的優勢將是開發各類結構性理財產品。資料顯示,國內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產品種類已由兩類發展到五類,涵蓋銀行、電信、交通、電力、地產等行業,收益率也從2.29%到5%各異。
面對基金、券商的專戶理財優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基金經理表示,專戶理財的蛋糕并不會由于基金、券商的分食而變小,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錢階層也隨之擴大,蛋糕反而變大了,只是分多分少而已。私募的優勢在于具備固定的客戶群,而且這批客戶群穩定性較高。興業證券的一位分析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基金降低門檻加入對100萬元客戶的競爭,對雙方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到底誰會占有優勢,誰會搶到更多的份額,有待于時間的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