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發審會將于本周四(9月17日)正式開張,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首批7家公司將上會。7家創業板公司的到來好比是“七仙女”下凡,助中國資本市場補上最短的那塊木頭——創業板市場。
對于創業板“七仙女下凡”,當日市場給出積極解讀:上證指數借助宏觀數據的暖意,直接沖上3000點,大盤再次進入“3時代”;個股及板塊方面,概念股錢江水利、紫江企業率先封在漲停板上,創投板塊再掀一波升勢。
市場之所以報以“漲聲”,并不僅僅是因為證監會上周五公布的已受理申請的149家創業板企業共擬融資336億元這條消息,更深層的原因在于中國資本市場多層次體系開始了真正的破題。
眾所周知,創業板從醞釀到現在已有10多個春秋。從2000年10月14日,深交所首次系統全面闡述創業板的功能定位、發展思路和深交所歷史使命,并被業界視為“中國創業板宣言”發布起,也有9年時間了;即使從2002年11月28日,深交所在給中國證監會《關于當前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的思考與建議》中,建議采取分步實施方式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起,也快7年了。
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俗稱“國九條”)頒布。這是繼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有關“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部署之后,國務院作出的關于資本市場發展的戰略性安排。“國九條”指出,要建立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分步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完善風險投資機制,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作為落實“國九條”,特別是分步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的一個具體結果,2004年5月17日,深圳中小企業板塊終獲成立。肩負著為創業板市場建設積累經驗和打下堅實基礎使命的深圳中小企業板,截止2009年9月11日,上市公司已達293家,總市值已達1.17萬億元,流通市值5179億元,平均市盈率39.24倍。
5年后的今天,七仙女即將在中國創業板“下凡”,是市場各方積極推動的結果,是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保增長促消費的現實要求,還是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相互結合共同發展的需要,更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回頭看看擬上市創業板的公司,我們明顯感覺到,從地域分布來看,7家公司中,北京企業占3席,其余4家分別來自青島、重慶、佛山、上海;行業屬性看,分布雖然較為廣泛,但高科技行業特征明顯。在證監會目前已受理的149家企業中,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服務等行業,占比約為68%。此外,新能源、文化教育傳媒、現代農業等新興行業也有涉及。149家已受理企業廣泛分布在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集中在北京及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約占66%,共98家。因此,從這些企業的行業分布及區域分布看,創業板的推出更是用資本市場引導中國經濟實施增長方式轉變,調節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服務國民經濟大局的結果。
還要說明的是,代辦股份轉讓市場(俗稱“三板市場”)的發展也迎來了明顯的機遇。相比主板及其附屬下的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對公司盈利的要求大幅降低,代辦股份轉讓市場的掛牌公司因此有了更多的轉板機會。
特別是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報價轉讓系統即“新三板”自2006年1月在深交所正式掛牌啟動以來,隨著久其軟件2009年8月11日首家升板的成功,中小企業借力資本市場撬動的機會開始變為現實。
因此,創業板的推出,不僅使得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得以完善,更重要的是,打通了各層次市場體系間的升降關系,拓寬了中小企業這股最活躍的中國經濟創新力量的融資渠道,豐富了百姓享受經濟發展紅利從而增加財產性收入的投資品種,提高了資本市場應有的廣度和深度。只要我們的企業有活力有發展,樂觀向上的中國宏觀基本面就是可期的,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就無須驚恐。
所以,市場收獲笑臉又有何可奇怪的呢?(馬方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