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兩個月的初步運行之后,創業板市場開板以后首次迎來擴容。12月16日,第二批在創業板上市的8家公司將進行網上申購,待發行結束后這些公司將擇機打包登陸創業板,屆時創業板上市公司將由目前的28家擴大到36家。
從已經公布的發行定價結果看,第二批創業板8家公司的平均發行市盈率再度高出首批一大截。發行市盈率“高燒”癥狀不僅沒有緩解,并且大有加重的跡象。
更為動人心魄的是,首批創業板公司中廣為業界詬病的資金“超募”現象,在第二批公司中再度推升至新的高度:超募資金的倍數由首批公司的1倍多,迅速膨脹至第二批公司2倍多。這種狀況下,超募資金的投放問題,也成為困擾市場的一大難題。
聚焦 1 機構熱捧將市盈率推至新高
盡管此前普遍預計,第二批創業板公司的發行市盈率可能會高于首批公司。然而,最近公布的第二批創業板公司的發行市盈率之高,仍然超出了多數人士的預期。
發行公告顯示,第二批創業板公司平均市盈率達到83.59倍,遠遠高于首批創業板56.7倍的市盈率。其中,金龍機電以19元的高價發行,對應市盈率高達126.67倍;另一家發行市盈率過百的公司是陽普醫療,發行價是25元,市盈率達到108.7倍。明星公司同花順,其發行價為52.8元,對應市盈率92.57倍;超圖軟件,發行價19.6元,對應市盈率81.67倍;鋼研高納發行價為19.53元,對應市盈率75.12倍。就連發行市盈率最低的中科電氣,發行價為36元,市盈率也達到59.02倍。
在創業板開板以來,盡管監管機構屢屢進行風險提示,并希望新股擴容能有效抑制創業板二級市場的投機炒作,但由于受創業板第二批8只新股將以較高市盈率發行的刺激,15日創業板收漲0.81%,28只個股中26只飄紅。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滬指當天卻下跌了0.86%.
單就數據來看,第二批創業板公司的發行市盈率大大超出了市場預期。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發行時,盡管也被業內認為發行市盈率較高,但其平均發行市盈率也僅為56.7倍,即便當時發行市盈率最高的鼎漢技術也僅為82.22倍,低于第二批8家公司的平均水平。統計數據顯示,創業板“滿月”時,28只創業板股票對應的2008年靜態市盈率為118倍,而截至上周末收盤,這些股票的加權平均靜態市盈率為116.23倍。
根據業界人士的分析,在創業板公司高市盈率發行的背后,是大量機構出于各種動機而伸出的瘋狂推手。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公司相關負責人稱:“這些超高市盈率與機構投資人的熱情追捧密切相關。”作為最大的機構投資群體之一的基金,尤其是今年收益欠佳的債券型基金的積極報價,很可能是第二批公司發行市盈率創出新高的重要原因。
記者注意到,從網下詢價結果來看,機構最追捧的公司是超圖軟件,該公司的超額認購倍數為156.18倍,陽普醫療也獲得147.69倍數。其余如鋼研高納、中科電氣等則有80多倍的認購數,同花順認購數為76.43倍,寶通帶業,金龍機電和天龍光電也有60多倍。
如此之高的市盈率之下,多數公司已經透支了未來數年企業可預期的業績成長性。“我國市場長期存在的新股不敗現象,上市就會有高溢價,進一步推高了市盈率。在這種情況下,二級市場參與者主要的盈利就只有靠交易來從中賺錢,從而導致了高換手率。”天相投資顧問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仇彥英如此分析。
聚焦 2 盈利不如第一批,瘋狂超募卻更勝一籌
與高市盈率發行相伴而行的是,第二批創業板公司的瘋狂超募現象也再次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按照此前發布的招股意向書顯示,8家公司擬合計發行1.98億股,計劃募集資金總計15.97億元。但是,面對市場的熱烈追捧,在經過一番詢價之后,這些公司的融資胃口陡然大開。按最新公布的發行價計算,這8家公司實際募資總計將達到49.3億元,超額募資33.33億元,超募倍數高達2.09倍。與首批28家公司相比,第二批8家公司的超募比例更勝一籌。
其中,擬融資額最大的天龍光電擬募投項目合計投資2.77億元,而實際募資約為9.09億元,超募比例達228%;發行規模最小的陽普醫療,擬募資金額約為1.09億元,而實際募資也達到4.65億元,超募3.56億元。另外,發行市盈率最高的金龍機電,實際募集資金數量為6.783億元,超募比例為171%;另一家發行市盈率過百倍的陽普醫療,預計超募比例更是達到326.87%,刷新創業板紀錄。
在高市盈率和超募的光環下,創業板公司卻暗藏不足。據了解,雖然8家企業都算是各自行業內的領軍者,但相比首批創業板公司而言,“第二代”公司仍然存在著不少先天不足。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中有2/3以上在2008年盈利同比增長超過30%,而第二批8家公司超過30%增長率的僅有3家,金融信息服務商同花順公司更是出現了17.8%的負增長。中科電氣是8家公司中近三年增長最快的,2007年和2008年的盈利增長分別高達296%和89%,但其2009年的增長率預計僅為15.9%,成長速度明顯放慢。此外,第二批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等指標也全面落后于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
同時有消息顯示,在首批28家公司中,上海佳豪和萊美藥業公布了具體的超募資金使用計劃,而神州泰岳、華誼兄弟等超募大戶,好幾億元的資金尚未有著落。民族證券的一位分析師表示:“產業投資中,一個新項目上馬需要反復論證,再加上政策審批,修建廠房,最終投產需要一個很長的周期,不能指望創業板公司在短時間內拿出計劃,超募的這部分很可能被閑置一年半載。”
針對創業板公司出現的超募資金現象,深交所10月15日發布的《創業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規定:超募資金應同樣存放于募集資金專戶,而且應當投資于公司的主營業務,不能用于開展證券投資、委托理財、衍生品投資、創業投資等高風險投資以及為他人提供財務資助等。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資金置換”就成了公司規避監管的妙招。
在募得資金后,11月3日,億緯鋰能發布了創業板第一份“資金置換”獨立董事意見公告,計劃用募集資金置換“早先已經投入主營業務的自籌資金”,同時,在該公司募集資金尚未落實之前,就搶先一步先動用超募資金投資主業。其它公司也有樣學樣,不約而同地將募集資金置換以自籌資金預先投入的那部分錢,其中華測檢測置換出2135萬元,萊美藥業置換了2135萬元,并決定將超募資金的36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業內人士分析稱,資金置換表面上沒有改變資金的數量,但通過置換,企業募集的資金就成了上市公司自籌資金,不再受三方協議監管,也不再受到證監會只能投主業的限制,規避了監管部門對募集資金的監管,這實際上是變相挪用募集資金。而相對于首批的28家企業,此次8家企業的質量和未來成長空間都稍遜一籌,在如此之高的超募比例下,募得資金如何投放將是一大難題,企業若是動了“歪念頭”,必定會醞釀巨大風險。
聚焦 3 上市資源的稀缺性是企業高估值的根源
隨著創業板的擴容,創業板市場將會延續此前的高市盈率的狀態,還是會慢慢趨于理性?
對此有分析認為,從理性的角度來說,第二批創業板公司發行價格瘋狂的程度已經無以復加。然而,按照現實情況,這8家創業板公司的平均發行價市盈率高達83.6倍仍很正常。
理由是:首批創業板公司申購之前,由于創業板在我國股市上還是新生事物,大多數機構對創業板還不太了解。這些情況導致了一部分風險意識很強的機構,要么縮小了申購的資金總量,要么干脆放棄了申購。然而,首批28家公司上市后的暴漲,幾乎讓所有機構眼紅。因此,在錯過了首批創業板公司申購的機會后,它們絕不會再讓自己錯過第二批創業板公司的申購。如此,第二批創業板公司的數量比首批少而參與申購的機構數量卻在增加,平均市盈率遠超首批就成為必然。
從根本上來說,國內上市資源的稀缺性是企業高估值的根源。東方富海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陳瑋表示,目前的審批制壓抑了很多上市資源。數據顯示,我國上市公司總量1700多家,美國僅主板和納斯達克就6000多家。不過從長期來說,應該會漸漸回歸到合理、均衡的狀態。
招商和騰創投主管合伙人李雪剛認為,高市盈率可以讓企業用較少的成本融到較多的資金,但是對于投資人來說,創業板過高市盈率其實是“紙上黃金”。因為股份需要鎖定一年或者三年,現在并不知道那時的市盈率水平。投資人更多的是希望看到一個成熟的市場和合理的市盈率,更關注企業的基礎面是不是扎實,而不是期待市盈率突然提高。
事實上,伴隨著創業板的誕生,管理層對這一市場的整飭和規范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創業板上市之初,為了限制二級市場首日對創業板公司股票的暴炒,深交所先后出臺了包括盤中三檔臨時停牌在內的一系列規定。最近,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負責人又警示創業板各方,堅決勿闖虛假信息披露、操縱股價和內幕交易、損害上市公司利益、濫用募集資金和盲目擴張的禁區。管理層三番五次的金牌令箭,使得此前創業板的爆炒沖動有所收斂。
不少機構和專家指出,創業板的不斷擴容,或為這一市場走向理性提供契機。大成基金向記者表示,“在目前這個點位上,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估值偏貴,市場風格也開始從中小盤股票開始向大盤藍籌股等基本面良好、業績優良的板塊和個股轉變。在這種環境下,第二批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估值可能會趨于理性,對創業板的追捧也會漸漸趨于平靜。”( 張漢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