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個交易日,剛剛上市的4只中小板新股中,杭氧股份、棕櫚園林、九安醫療漲停。隨著近段時間對中小板、創業板新股、次新股炒作的再度升溫,“破發”的憂慮開始漸漸散去。
從去年6月29日桂林三金新股發行至今,A股市場IPO重啟已將近一年時間。據Wind統計,截至6月11日,A股共首發新股282只,已有264只新股上市。
一邊新股資金超募翻倍 一邊A股破發連連
IPO重啟以來,給投資者印象最深的是新股發行價格和市盈率的節節攀升。最為登峰造極的是中小板新股海普瑞,詢價機構與保薦機構互相捧場,詢價機構的最高報價竟然達到250元,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稱還沒發現過這么好的醫藥公司。最后,海普瑞的發行價定在148元,創下A股又一歷史紀錄,超募資金50多億。
新股高價、高市盈率發行的結果是,新股資金超募成普遍現象。據統計,282只發行的新股,共募集資金近4000億元,其中257只新股出現超募現象,超募資金規模達到2072億。
新股高價、高市盈率發行以及資金嚴重超募,在“養肥”保薦機構和上市公司的同時,卻讓中簽的投資者屢屢遭遇“破發”之苦,有的損失慘重。
一只新股誕生一兩位億萬富翁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批發”七八位億萬富翁也時有所聞。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初和4月底、5月初,A股市場先后出現兩輪破發潮,破發已經成為常態,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現象也越來越多,讓中簽的投資者虧損嚴重。據統計,今年上市的近160只新股,已經有一半破發或曾經破發過。
新股發行市場化道路曲折
一年來,證監會之所以不顧輿論壓力,對新股“三高”即高價、高市盈率發行以及資金超募聽之任之,新股發行節奏也始終未見減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堅持市場化發行。兩輪破發潮的出現,似乎讓市場化發行依稀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然而,最近一段時間中小板、創業板新股、次新股炒作之風再起,也讓“市場化發行”的道路變得曲折起來。
浙商證券分析師施震隕認為,從最近一段時間破發股增多、發行價和市盈率有所降低的情況來看,市場化發行的進展還是比較明顯的。
不過,施震隕認為,新股發行要真正走向市場化,除了發行價格和發行市盈率的市場化,至少還有兩步很重要的路要走。首先是發行制度的市場化,改變現在新股不愁發行的狀況,如從現在的審批制走向注冊制。
其次是大力發展場外交易市場、債券交易市場等,為市場資金尋找更多、更廣闊的投資渠道。(記者 王燕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