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熟的債權國地位蘊含多重困境
巴曙松認為,不成熟的債權國地位造就了中國凈投資收益逆差的悖論。從理論上講,一國的國際收支結構本質上決定了該國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實現(xiàn)投資收益的能力。一個成熟的債權國不僅應該擁有貿易順差和海外凈資產,而且也應該獲得相應的海外投資凈收益。因此,貿易項目順差和海外投資收入項目順差的“雙順差格局”才真正說明一國具備了成熟債權國的條件。然而,在當前不平衡的國際貨幣體系下,我們卻看到了一種極為反常的悖論:美國作為全球最富裕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債務國,然而,美國的海外投資收益卻依然為正;相反,中國作為一個仍然相對貧困的國家,和一個新興的債權國,中國的海外投資收益卻持續(xù)逆差。
他認為,不成熟的債權國地位蘊含了資產損失風險。理論上,中國不成熟的債權國地位會產生兩類潛在的資產損失風險:其一是海外資產市場價值的下跌風險。由于中國的海外資產多為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如果美國債券收益率下降,那么中國所持有的美國債券的市場價值就會下降,從而帶來潛在的資產損失風險。其二,人民幣對外幣特別是美元升值而造成的資產損失。由于中國的海外資產并非以本幣計價,因此,人民幣對主要貨幣的升值將不可避免地帶來資產負債表上的凈損失。
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是解困之道
“一個仍然貧困的發(fā)展中國家卻被迫向美國等發(fā)達國家源源不斷地提供低息貸款,本身就說明中國的債權國地位其實是被明顯夸大的,而造成這種被動情況的根源則在于不平衡的國際貨幣體系。”巴曙松說,“此次國際金融危機警示我們,必須創(chuàng)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現(xiàn)行國際貨幣體系,推動國際儲備貨幣向著幣值穩(wěn)定、供應有序、總量可調的方向完善,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維護全球經(jīng)濟金融穩(wěn)定。”
巴曙松認為,要著手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推動國際貨幣的多元化,形成國際貨幣相互制約和相互競爭的機制。在國際收支出現(xiàn)根本性不平衡時,關鍵貨幣國家必須同廣大非關鍵貨幣國家一樣,實質性地承擔調整國際收支不平衡的責任。同時,應該積極推進IMF改革,推動更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人員出任國際金融機構高管,提高發(fā)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fā)言權。要加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能力建設和監(jiān)督改革,加強對各方特別是主要儲備貨幣發(fā)行經(jīng)濟體宏觀經(jīng)濟政策的監(jiān)督。另外,應該改革現(xiàn)有的國際收支調節(jié)機制。作為主要世界貨幣發(fā)行國的美國,必須承擔起國際收支調節(jié)的主要責任,采取平衡的財政政策,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加國內儲蓄。
“對于中國來說,應積極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和IMF的改革,爭取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參與度、話語權和知情權,同時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短期內,仍需在現(xiàn)行美元本位國際貨幣體系的框架下,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推動全球經(jīng)濟復蘇、促進國際合作的努力,完善現(xiàn)行國際貨幣體系下的具體制度安排,這樣做既有利于穩(wěn)定國際金融秩序,也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巴曙松表示。本報記者 田俊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