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的網上調查顯示,七成受訪公眾對“預約門診”充滿期待,表示一旦實行將積極嘗試。這無疑是對衛生部近日公布的新規定的認可。然而,醫院對“預約門診”的可操作性卻頗多憂慮,認為如果只是行政強硬指派,恐怕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有消息稱,個別醫院甚至已經放話:這只是“搞搞形式”。
8月5日,衛生部發布《關于在公立醫院施行預約診療服務工作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要求,從10月開始,所有三級醫院都要開展預約診療服務。提供此服務的醫院不得擅自提高費用,不得與任何中介機構合作,并要規范專家出診制度,患者在預約掛號時要逐步實行“實名制”。
患者多拍手叫好
大醫院掛號窗口常年排著大隊,這是中國人看病難的一個縮影。衛生部在確立新醫改總體框架之后,著手實踐中的細節調整。此次的征求意見稿就意在破解掛號這個被稱為“就醫第一關”的難題,使患者能“提前安排就醫計劃,減少候診時間”。
據悉,今年5月,衛生部曾在揚州舉行“預約掛號工作座談會”,專門調研、商討如何建立預約掛號制度。與會人員還了解了當地蘇北醫院的有關做法。蘇北醫院在2005年就啟動了多種形式的預約掛號,此后四年預約服務量飆升近30倍,在當地頗受歡迎。
《意見》甚至給出了較為詳細的預約掛號路徑,包括:在起始階段,可以以醫院為單位組織實施預約診療,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探索若干家醫院聯合組織建立網絡掛號平臺;醫院要逐步提高預約掛號占門診掛號、尤其是專家門診掛號的比例;醫院要通過電話、互聯網和專門設施等多種形式提供預約機會。
這些要求給患者就醫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方式,自然也得到了公眾較多的支持。一家網站的調查結果表明,醫院推行預約掛號后,近70%的人表示希望嘗試掛號新方式。另外,27%的人認為預約掛號是未來趨勢,早晚有一天會普及。
一些曾經利用過預約掛號服務的患者也對此表示滿意。他們認為,與在門診大廳耗時苦等比,預約可以節省不少時間精力,提高了就醫的效率。在門診掛號最郁悶的是,你滿頭大汗排長隊終于挨到窗口,醫護人員卻告訴你:你要掛的那個專家已經沒號了!這時候真有欲哭無淚的感覺。預約掛號可以在較大程度上避免這種情況。
媒體的反應也頗為積極。眾多媒體都不同程度地關注此事。有評論說:“衛生部出臺的預約診療的征求意見稿,對廣大患者而言是一個好的消息。”
不過,現在各地真正能夠順暢地預約掛號的并不多。有數據顯示,在醫療資源最豐富的北京市,實際通過預約掛號就診的患者也不到5%。預約掛號普遍存在電話打不進去、網上注冊繁瑣、號源較少等等問題。某些中介公司還從中渾水摸魚,騙取患者錢財。
醫院擔心預約掛號難操作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醫院和醫生絕大多數并不反對預約掛號,但是卻對其可操作性以及實行后可能產生的新矛盾表示擔心。
新矛盾之一:誰該優先就醫?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原則上預約掛號的患者要安排優先就診”。對此,北京朝陽醫院醫務處處長閆勇就有不同看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表示應讓在窗口掛號的患者優先就診。“因為很多病人是通宵排隊好不容易掛上一個號,不讓他優先會很有意見。”閆勇說,改來改去,最后發現還是應該讓辛苦的人先看病。
朝陽醫院從1999年底就開始搞預約掛號,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特別是口腔科和婦產科基本上實現了百分之百復診預約。然而,在實踐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電話預約,擁堵占線就讓病人大為光火,可這又是醫院目前的人力物力無法改變的;網絡掛號又可能導致號源逐步被商業公司控制。
新矛盾之二:患者爽約怎么辦?閆勇說,預約掛號,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隨意性都比較大。“病人很可能同時在好幾家醫院預約,最后只選擇一家醫院看病,另外幾家遭到爽約。甚至有的患者預約成功以后,遇上天氣不好或者其他原因就不來了,因為在預約掛號的時候不需要立即支付費用或者只支付非常少的費用,導致爽約率在各大醫院都非常高。這對醫院的工作安排影響很大。已經預約出去的號,醫院必須預留,不能隨意掛給現場排隊的患者,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爽約是影響醫院推廣預約掛號的一個重要原因。”
征求意見稿中對患者一方行為的確沒有具體的約束,對這種新的契約關系的違背,沒有提及處理辦法,只是籠統地要求“引導患者主動預約診療”。
新矛盾之三:搭建預約平臺的錢從哪里來?征求意見稿中要求:“醫療機構可以通過在門診大廳設置專用設施、設立專門服務臺和服務窗口等形式,向來院患者提供預約服務。也可通過醫院專線電話(包括手機)、12320公益電話、互聯網等形式提供預約機會。”然而,財力、人力上的投入,醫院并不情愿負擔。
解放軍309醫院門診部主任何云說,如果只是單純地開通一部電話,那沒什么成本,但這肯定不能滿足預約掛號者的需要。“我們每天平均3000個病號,如果要達到衛生部要求的40%為預約掛號,就是1200多人,每個月接線員的人力成本投入就已經很高了。”之前,309醫院是和商業公司合作,利用對方平臺提高可操作性。
有專家估算,一家日門診量在5000人次以上的醫院建一個預約掛號平臺,預期達到20%的預約率,初期的基礎設施加上后期的運營,每年需要500萬元左右的投入。如果每家醫院各自為政,那么所需投入相當可觀。
因此,醫院希望政府出錢建立一個供所有醫院共享的信息化平臺,理由是可以避免重復建設,也可以統一各方的收費。
預約能否消除號販子成焦點
目前,各大醫院都存在“號販子”群體,他們利用專家號的稀缺性來謀利。這不僅讓患者深為痛恨,也讓醫院頭痛不已。預約掛號能否杜絕號販子也成為焦點問題。征求意見稿除要求醫院不得與任何社會中介機構合作開展向患者收取費用的預約掛號服務外,還要求在預約掛號時推廣實名制方式。
只是實名制的效果頗讓人懷疑。西苑醫院醫務部主任肖守貴在接受采訪時說:“現在掛號都是實名制,包括窗口掛號也要求實名制,但是并沒有杜絕號販子,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比如實名制之后需要用醫保本掛號,那號販子就開始不直接賣號而開始賣‘位置’,你只要出高價,就可以讓你變成最靠前的掛號者,其實也是變相的賣號。”
他認為,實名制可能招致患者的不滿。目前,很多醫院都要求掛號出示身份證和醫保卡,可實際上患者不出示,號也得照常掛。“當被要求出示醫保卡或者身份證時,有的患者大吵大鬧,很容易引起糾紛和沖突。”
閆勇則提出,在醫療資源緊張的情況下,不管是通過窗口排隊掛號還是通過預約掛號,掛號越方便,倒賣號源就越方便。如果預約掛號非常方便的話,倒賣號源的人也會通過這種方式更加方便地倒賣號源。
也有觀點認為,號販子現象不是因掛號方式不同而產生的,而是優質醫療資源稀缺導致的,倒賣號源早已形成了一個非常系統的產業鏈,希圖靠實名、預約、登記來根除是妄想。 (記者 董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