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家國民生)潤澤眾生 圓夢可期——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路線圖日益清晰
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鄒偉、齊中熙)最近,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系馬樁街道的居民廖桂英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工地瞧瞧,眼看著新建的廉租房一層層拔地而起,她搖中了這里的房子,實現安居夢又近了一步。
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廖桂英,每月工資加低保僅1000元。多年來,她一直和兒子擠在13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去年底,她搖號搖中了一套近50平方米的廉租房,租金是每月每平方米0.6元。“現在我每天都在幸福地‘數’日子,等下半年搬進新房,我要把房間收拾得干干凈凈,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她說。
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新時期的民生問題,在“溫飽”之上,更重社會公平與和諧;我國“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如今,這場凝聚著國家意志和全民期盼的攻堅戰已經打響,一條“陽光普照、潤澤眾生”的路線圖正日益清晰地鋪展開來——
保基本:基本公共服務逐步覆蓋全民
“首先要建立一個覆蓋全民的公共服務體系,然后才能談均等化問題。”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決策咨詢部副主任丁元竹的這一觀點,已成為業界人士的共識。
建立一個覆蓋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我國在這方面的努力從未停步,且在近年來呈加速之勢,從而成就了“十一五”的一系列輝煌數字:
——目前,我國城鎮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達4.32億人,農村居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8.35億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的城鄉居民合計逾12億人,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初步形成。
——繼2006年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2007年農村義務教育免費之后,從2008年秋季開始,國務院決定免除全國城鄉義務教育階段1.6億名學生的學雜費,全面實行免費義務教育。
——金融危機下的4萬億元投資,在兩年內新增了2000萬個就業崗位;出臺“五緩四減三補貼”政策,保住了6000萬名職工的工作;通過就業服務指導、就業見習、就業援助三大舉措以及村官、“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教師特崗等4個國家項目,使大學生年均就業率達到80%。
“要搞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首要條件就是要有充足的投入,如果投入不足,覆蓋面根本達不到。”全國政協委員宋曉梧說,如今投入已有較大幅度提高,但從基本公共服務的幾個主要指標來看,進一步加大投入的空間還比較大。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財政部提交的2011年財政預算報告顯示,中央財政用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將比2010年分別增長16.3%、16.3%、16.6%、14.8%。
“如果‘十二五’期間保持這樣的投入增長幅度的話,對于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對于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解決歷史原因形成的‘經濟腿長、社會腿短’,具有重大意義。”宋曉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