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5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持產業優先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三次產業比重由2007年21.3∶41.6∶37.1調整為2012年16.7∶48.6∶34.7。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49.2%提高到52.1%。全力打造千億元產業,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抓大壯小扶微工程,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30億元的強優企業由17家增加到53家。實施重點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會戰,年產值超百億元園區由3個增加到32個。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寬帶中國·光網城市”、“無線城市”、中國聯通南寧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等。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千億元產業研發中心和千億元產業重大科技攻關工程建設,推進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5個自治區級工程院、38家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00家自治區級研發中心、100家自治區級產學研用一體化企業、100家自治區級創新型企業發展,新增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聘請116名自治區主席院士顧問、48名八桂學者。實施發明專利倍增計劃。舉辦廣西發明創造成果展覽交易會。實施質量興桂戰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廣西制造”的影響力。
(二)切實加強“三農”工作,推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5年來全區財政用于農業的支出年均增長32.5%。發放糧食訂單直補、糧食作物良種、農機具購置、農資綜合等補貼173.07億元。實施超級稻、秋冬種、間套種三個千萬畝行動計劃和農業產業化“十百千萬”行動計劃。2012年糧食總產量1485萬噸,創近7年最高水平。穩步發展水產畜牧業和蔬菜生產基地。大力推廣良種良法,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17.67個百分點。實施農戶“萬元增收工程”,發展林下經濟、休閑農業經濟、勞務經濟。發展農業龍頭企業1552家,帶動900多萬農戶增收。舉辦廣西名特優農產品交易會。完成1201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新增恢復灌溉面積383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02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889平方公里。完成整村推進土地整治重大項目317個。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改善路、水、電、氣、房、網等設施。
(三)堅持交通優先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掀起交通建設新高潮,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全面鋪開,交通網絡主骨架基本形成。5年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4026.2億元,是1978至2007年總和的2.1倍。公路總里程突破10萬公里,實現地級市通高速公路、縣縣通二級以上公路、鄉鄉通瀝青水泥路、村村通公路。民航旅客吞吐量由805萬人次提高到1427萬人次。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049萬千瓦,總裝機容量達2995萬千瓦。
(四)堅持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優先發展,加快構建“兩區一帶”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加快北部灣經濟區產業集聚,逐步形成石化、電子信息、新材料、冶金、輕紡、林漿紙、糧油食品等特色產業體系;推進南崇經濟帶等建設,推動與云南等省區共建臨海產業園;北部灣經濟區初步形成“一小時經濟圈”,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最快、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全面實施西江經濟帶發展總體規劃,加快建設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完善西江沿岸城市汽車、機械、冶金、建材及高新技術等產業布局。加快桂西資源富集區發展,扶持壯大鋁、錳、有色金屬、水電、制糖等特色優勢產業。全區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競相加快發展的生動局面。
(五)千方百計擴大內需,加快投資消費增長。全面實施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持續開展“項目建設年”、“服務企業年”活動,以非常辦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辦成了一批多年想辦的大事。5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1萬億元;儲備“十二五”重大項目2722項,總投資3.7萬億元。實施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發展消費市場,改善消費環境,培育消費熱點,拓展消費空間。切實做好家電、農機、汽車、摩托車下鄉及以舊換新等工作。推動城鄉市場體系建設,開展“南菜北運”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自治區級金融機構從43家增加到61家,資本市場年直接融資額從24億元上升到400億元以上。推進桂臺(賀州)客家文化旅游、崇左友誼關和德天瀑布中越跨境旅游合作示范區等基地建設,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25.4%。會展業蓬勃發展。
(六)堅持統籌城鄉建設,推動城鎮化跨越發展。把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城鎮化率由36.24%提高到43.53%。加快發展南北欽防城市群以及桂中、桂北和桂東南城鎮群,優化城鎮布局。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推進產業園區與城市新區互動發展,促進產城融合、宜居宜業。全面建設南寧五象新區、柳州汽車城、桂林世界旅游城和其他中心城市的新區。全區5個城市成為國家園林城市,3個城市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全面實施擴權強縣改革,推進擴權強鎮試點,集約發展縣城和重點鎮,塑造城鎮特色,增強縣域發展活力。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由153.02億元增加到1410億元,增長8倍;縣城以上城鎮建成區面積由1310平方公里增加到1645平方公里,增長25.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7.5平方米增加到9.6平方米,增長28%。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有序轉移。舉辦廣西園林園藝博覽會。深入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和城鄉風貌改造。實施村鎮規劃集中行動。打造一批特色名鎮名村。
(七)著力深化改革,擴大以東盟為重點的對外開放。大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積極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組建10多個大型企業集團和10多個大型投融資公司。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價格體制改革和金融機構改革,完善財政預算體系、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自治區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提前一年完成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推出1439項、總投資5689億元的引入民間資本項目。促進全民創業。民營經濟快速發展,2012年底全區私營企業戶數達22.69萬戶,比2007年底增長1.24倍;注冊資本4324.22億元,增長1.82倍。
全方位、多領域拓展開放合作空間,成功承辦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論壇、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中越青年大聯歡、亞洲政黨專題會議、2012廣西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大會等重大國際活動。積極推進泛北部灣、大湄公河、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中越“兩廊一圈”等次區域合作。開通到東盟國家的11條國際航空線。推動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中越憑祥-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建設。中國-東盟商品交易中心、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等合作項目落戶我區。與東盟在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人文領域的交流合作全面展開。“南寧渠道”不斷拓寬。口岸基礎設施和便利化條件明顯改善。以東盟為重點的沿海、沿邊、內陸全方位開放合作格局初步形成。積極開展與泛珠三角、長三角、西南地區和港澳臺地區合作,引進世界500強企業45家、中國500強企業50家、中央企業48家,國內500強民營企業48家。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由2007年1032億元增加到2012年5660億元,增長4.5倍,其中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25.6%。
(八)加快民族文化強區建設,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弘揚廣西精神,興起文化建設新高潮。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全部免費向社會開放,新建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市縣支中心、服務點1.55萬個,建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2892個,農家書屋覆蓋所有行政村。實現6.65萬個20戶以上自然村通廣播電視,“十二五”20戶以下通電自然村通廣播電視直播衛星工程提前完成。推動百家博物館建設。舉辦廣西工藝美術作品展。加強“漓江畫派”等建設。加強花山巖畫、靈渠等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打造大批文藝精品,一批文化產品獲得國際、國家級大獎。深入開展文化下鄉活動。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壯大文化產業,推進廣西文化產業城、體育產業城等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實施重振廣西體育雄風計劃。廣泛開展“和諧建設在基層”活動和“感恩教育”主題活動。成功舉辦慶祝自治區成立50周年、紀念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80周年等重大活動。擴大對外文化交流,民族文化影響力不斷提升。
(九)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深入開展節能減排攻堅戰、以環境倒逼機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等,建成制糖、造紙、水泥、火電、鋼鐵、冶煉、酒精、淀粉等重點行業企業節能減排工程。城鎮污水處理率和集中處理率分別由2007年的39.5%和11.8%提高到2012年的77%和6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由38%提高到89%。推進重點行業企業清潔生產,淘汰落后產能。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賀州華潤循環經濟示范區和梧州、玉林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園區規劃建設和試點工程。實施“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北部灣綠色生態屏障”和“西江千里綠色走廊”等工程。制定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全區14個設區市環境空氣質量全部達到二級以上標準,優良天數比例由96.5%提高到98.8%;39條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由91.9%提高到97.2%。近岸海域水質保持穩定?!吧角逅闵鷳B美”成為我區優勢品牌。
(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和諧社會建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12200元增加到2012年的21243元,年均增長11.7%;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224元增加到6008元,年均增長13.3%。全區財政用于民生領域支出累計達7660.16億元,年均增長29.53%,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由62.6%提高到75.9%。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制定實施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設,完成3年職業教育攻堅計劃,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增加51.6%。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窘ǔ蓮膶W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程覆蓋、無縫銜接”的學生資助體系。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以創業帶動就業。城鎮新增就業23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低于4%;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40萬人次;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5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參保參合率達97%以上。城鎮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增加73.5%;城鄉低保月平均補助標準分別提高56%和80.7%。救助受災群眾3857.94萬人次,幫助因災倒房群眾重建住房12.77萬戶。治理地質災害隱患點2524處。解決1401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75.97萬套,竣工41.36萬套。280多萬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群眾的居住問題得到解決。加快墾區、林區危房、改制企業職工危舊房改造。60多萬農村貧困戶的危房得到改造,全面消除農村茅草樹皮房,桂西北50戶以上少數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全面完成。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建成五保村9165個、敬老院1181個。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慈善公益事業健康發展。完善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企業工資收入調控體系、職工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開展大石山區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大會戰及桂西五縣、重點庫區等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興邊富民行動,66個縣1796.69萬人受益。開展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千方百計穩定物價水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構成全民基本醫保制度框架,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由人均40元提高到240元??h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在14372個行政村建成衛生室,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覆蓋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艾滋病防治工作進一步加強。出生缺陷發生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扎實推進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創立誠信計生工作模式,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計生家庭獎勵政策全面兌現,出生人口性別比低于全國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深入開展社會矛盾“大排查、大防控、大調處、大化解”活動。加強以信息化手段為重點的社會治安動態體制機制建設。依法防范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在城市實施復合型警務機制改革,在農村推進群防群治工作,在邊境開展“愛民固邊”工程,社會治安動態管控能力明顯提升。禁毒人民戰爭取得明顯效果。科學應對和成功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續實現“雙下降”。堅持為民辦實事,5年累計投入資金1366億元。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困有所濟得到進一步落實。
(十一)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和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完成自治區、市、縣三級政府機構和鄉鎮機構改革任務。積極轉變政府職能。5年來共減少行政審批事項1594項,自治區和設區市共下放行政審批權719項。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桂,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地方性法規27件,制定政府規章51件。推動政府重大事項集體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認真執行自治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結率100%。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加強行政復議工作。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制度。完善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建立自治區、市、縣三級聯動的行政效能電子監察機制。普遍推行行政審批“一站式”服務,自治區、市、縣三級政府建立政務服務中心。加強普法宣傳教育,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推進政風行風建設。開展“轉變干部作風加強行政機關效能”活動,切實踐行“六戒”。
5年來,外事、僑務、統計、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商、稅務、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通信、郵政、供銷、地震、地礦、人防、消防、保密、測繪、氣象、新聞出版、決策咨詢、參事、文史、哲學和社會科學、地方志、檔案、宗教等工作取得新進展,婦女兒童等事業取得新進步。國防教育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深入開展,邊海防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雙擁共建工作取得新成績。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繁榮發展。我區被譽為民族團結的模范、維護統一的模范、維護穩定的模范、我國民族關系“三個離不開”的模范。
剛剛過去的2012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我區呈現出經濟增長較快、投資強勁、消費活躍、外貿增長、物價平穩、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1.3%,財政收入增長17.4%,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100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9%,糧食單產增長3.97%,再創歷史新高,蠶繭、水果產量創歷史最好水平,城鎮化率提高1.7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9%,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26.2%,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目標基本完成,城鎮新增就業5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4%,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0萬人次,10萬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7%,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8%。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過去5年,我區實現了“八大歷史性轉變”:由我國西南邊陲實現了向我國對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轉變,由全國交通末梢實現了向國際大通道、交流大橋梁、合作大平臺轉變,由綜合經濟實力較低水平實現了向跨上萬億元臺階轉變,由農業主導型實現了向工業主導型轉變,由工業化初期階段實現了向工業化中期階段轉變,由傳統農業實現了加快向現代農業轉變,由傳統發展方式實現了逐步向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方式轉變,由人民生活水平總體溫飽有余實現了向總體小康轉變。一個自強不息、蓬勃發展的廣西,一個開放包容、和諧文明的廣西,一個日新月異、充滿生機的廣西,正以嶄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過去5年的成績,是自治區歷屆黨委、政府打下基礎的承繼、延續和發展。我們牢牢抓住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等重大機遇,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按照“以空間換時間、以資源換產業、以存量換增量”的戰略思維,堅持產業、交通和北部灣經濟區優先發展的戰略布局,全力實施“翻兩番、跨兩步、三提高、建設五區”的戰略部署,加快建設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打造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和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全面發展。
過去5年,是我區迎難而上、艱苦創業、闊步前進的5年,是打基礎、建平臺、增后勁的5年,是求突破、上臺階、大發展的5年,是全區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文化軟實力和環境競爭力邁上新臺階,奠定夯實我區長遠發展更好基礎的5年,是全區上下形成人心齊、干勁足、風氣正良好氛圍的5年,是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5年。
回首5年奮進歷程,我們全面貫徹中央的精神和決策部署,加深了對做好全區工作的認識。一是必須堅持發展始終是我區第一要務,樹立時不我待的責任意識、慢進也是退的進取意識,努力于快、服從于好,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二是必須堅持深化開放合作,深刻認識廣西最突出的優勢在區位,最根本的出路在開放,把開放作為趕超跨越的根本動力。三是必須堅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敢于打破常規,創新體制機制,采取“四個非常”去謀劃和推動各項工作。四是必須堅持搶抓機遇、用好機遇,增強危中求機、化危為機的意識和能力,善于在復雜的環境中積極主動應對。五是必須堅持以群眾滿意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使發展成果惠及人民。六是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保持良好生態核心競爭力,推進永續發展。七是必須堅持切實轉變作風,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密切配合,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回顧5年歷程,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和人民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區各級各部門和5200多萬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開拓進取、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桂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向關心支持廣西發展建設的港澳臺同胞及海內外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面對5年的成就,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后發展欠發達的基本區情沒有改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沒有改變,主要是: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工業化城鎮化水平不高,農業基礎薄弱,產業結構不合理,基礎設施不完善;科技支撐能力不強,創新型人才缺乏;市場化、國際化程度較低;經濟發展方式仍較粗放,資源環境約束壓力加大;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不足,城鎮居民收入不高,貧困面還較大等。我們要高度重視并認真解決這些問題,使富民強桂新跨越的道路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