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工業戰略性轉向
“在過去的30多年中,雖然是采取單個安排、分散建設的形式進行,在籌建個別核電項目時從來沒有放到全國電力規劃的大框架下考量,但我國仍是世界上少數擁有比較完整核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在談及我國核電發展歷程時,唐紅鍵說。不過,這一背景在當時切合了我國一直貫徹“適度發展”的戰略。
這期間,中國核電工業歷史上最具標志性的事情在廣東電力設計研究院的參與下完成。2005年,在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的主持下,嶺澳二期核電項目相關設計合同簽署。“這標志著我國已具備了百萬千瓦級大型核電站的設計能力。”唐紅鍵說。
這一次,在常規島的設計項目上,廣東電力設計研究院攬下了近3億元人民幣的設計合同,“要是交給外國人,光設計費起碼就得12億元”。
但在唐紅鍵看來,中國核電發展戰略的轉型跡象早已顯現。“在2003年11月,國家核電領導辦公室就改成了國家核電自主化工作領導小組,大力發展核電的思路可以說已初見端倪。”
到了2004年9月1日,中國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華祝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中國政府對進一步推動核電發展作出了新的決策,將加快核能發展,逐步提高核能在能源供應總量中的比例。
從“適當發展”到“加快發展”,此時,中國核電工業轉向的明確性不言而喻。
從“適度發展”到“加快發展”,中國核電工業走過了30年。而在此期間法國核電發電量占到了其國內總發電量的78%,日本占國內總發電量的30%。相比之下,中國核電只占2%,實在是少得可憐。
截至目前,中國已建成投產4個核電站,11臺機組,裝機842萬千瓦。此外,全國已經開工建設的有22臺機組。而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共建造了440多個核電站,發電量已占世界總發電量的16%。因此,要想填平鴻溝,中國注定有許多路要走。
但隨著2007年11月2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對外發布我國《核電發展專題規劃(2005-2020年)》,我國核電產業發展目標逐漸清晰。
15年4500億元大生意
《規劃》確定,到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爭取達到4000萬千瓦;核電年發電量達到2600億~2800億千瓦時。在目前在建和運行核電容量1696.8萬千瓦的基礎上,新投產核電裝機容量約2300萬千瓦。同時,考慮核電的后續發展,2020年末在建核電容量應保持1800萬千瓦左右。
這就是說,如果規劃得以實施,核電將占我國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4%左右,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的6%。這也意味著,在未來十幾年間,將新開工建設30臺以上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
其實,在此時,國際核電發展大環境已經降溫,而中國新近宣布發展核電,在國外許多人看來扮演了“填空者”的角色,一躍成為未來10年全球最大的新增核電市場。國際原子能機構前總干事布利克斯認為,中國核電發展的形勢對世界核電工業是個巨大的鼓舞。
既然不是紙上談兵,那么規劃了就意味著投入。與核能“高貴”的身份相襯,目前,核電廠的造價也同樣“高高在上”。目前,火電每千瓦投資為4000元,而核電投資為1330~2000美元,約合人民幣為1.1萬~1.65萬元,兩者相差高達2.75~4.1倍。另外,核電建設周期相對較長,其建設周期一般為70個月(約6年),如果控制不好,將達到80~90個月。與此相對,火電一般為30多個月。
因此有專家估計,為了完成這些投資將耗費至少5000億元人民幣。這個數目與規劃中的估算大抵相當,“按照15年內新開工建設和投產的核電建設規模大致估算,核電項目建設資金需求總量約為4500億元人民幣”。不過,這只是核電站的建設費用,核燃料的采購和核廢料處理等其他費用并不包括其中。
還有一個問題是,目前的形勢下,“漲價”可能將是中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俄羅斯核能建設與出口公司代表耶西波娃曾表示,“新的核電項目的合同價格已經不可能跟十年前簽署的田灣一期項目一樣了”。根據俄方專家的預測,未來5年,與核電建設相關的設備和主要原料等價格將上漲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