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第三極地區是指亞洲中部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高山高原地區,西起帕米爾高原和興都庫什山脈、東到橫斷山脈,北起昆侖山和祁連山、南至喜馬拉雅山區,面積約?500?多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被譽為世界屋脊,是亞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是我國生態安全屏障區,也是“一帶一路”核心區及其氣候環境變化的驅動區。泛第三極地區以第三極為中心從東西南北不同方向輻散,但主要是東西方向擴展,西至高加索等山脈,東至黃土高原西部,面積約?2?000?多萬平方公里(圖?1),涵蓋?30?多億人口,與“一帶一路”高度契合,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的發源地。泛第三極地區地處歐亞大陸腹地,至少從生理學上的現代智人在歐亞大陸的擴散和發展開始,經過漫長的自然-社會-經濟發展,不同民族和多種文化歷經了復雜且長期的文化交流融合,培育了這片歐亞文化、宗教、政治、經濟交匯融合的連綿不斷的地帶。
泛第三極地區實際上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及其北側的亞洲內陸干旱區。而在青藏高原內部,又可以分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大致沿河套地區至青藏高原東北部邊緣,然后過青海湖西北經高原中部32°N?一線西伸至印度河谷。
泛第三極地區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高度重合。“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B&R),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我國在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發展格局下提出的國家倡議,也是泛第三極地區發展的新機遇。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中亞四國,首次提出共同建設跨歐亞“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這一創新的大合作模式將重現絲路文明的輝煌。“一帶一路”建設將為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和我國沿線各省區的經濟貿易、文化交流、社會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帶來重大的發展機遇。泛第三極地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域,也是極其重要的生態屏障,其資源環境狀況對我國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關乎到我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目標的實現。
研究泛第三極地區不同歷史階段的人類活動、環境變化和絲路文明興衰及其相互關系,分析這一關鍵區域的人類不同發展階段的人-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和規律,對于增強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歷史文化認同、揭示絲綢之路沿線影響社會發展的關鍵自然和人為因素,以及從“由古知今”的角度確定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對策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同時也將為該區域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針對性的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