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果汁在德遭阻”的報道引起國內廣泛關注,但《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在德國深入調查后,結果卻讓記者深感無奈
5月22日,一則關于“中國果汁遭遇德國企業聯手阻擊”的報道見諸國內媒體,報道稱中國果汁在德國因暢銷引來不滿,遭到三家著名德國飲料企業聯合阻擊,后者將共同發布“不喝中國果汁”的廣告。
報道一經發布,立即引來國內民眾一片憤慨之聲,有關貿易保護的討論再度成為焦點。與此同時,《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在德國當地也展開了調查,發現結果卻大相徑庭:整個事件的報道與真相有著很大的出入——不存在“不喝中國果汁”的廣告,也不存在“聯合阻擊”中國果汁,甚至不存在中國果汁暢銷德國。
“聯合阻擊”子虛烏有
據國內相關媒體報道,德國三家著名飲料企業茵茂爾、斯廷格、玫瑰園聯合組成“廣告共同體”阻擊中國飲料,公開表示將共同發布“不喝中國果汁”的主題廣告。本報記者在向德國果汁協會和農產品協會求證時,卻均被告知“毫不知情”。隨后的深入調查的結果更讓記者深感無奈。
首先,這三家飲料企業遠非“著名”,準確地說應當是小型“鄉鎮企業”,它們偏居德國西南邊陲曹倫·阿貝(Zollenrn-Alb,以下簡稱曹阿)山區,三家企業員工總數不過100人。其中僅有斯廷格一家生產果汁,員工不過十一二人。另外,茵茂爾生產礦泉水,玫瑰園為當地碩果僅存的一家啤酒廠,其市場也均局限在本地區。僅就實力而言,它們很難聯合發布廣告并制訂計劃“趕走”中國果汁。
事實上,聯手做廣告盡管確有其事,但也主要“針對”當地消費者。
5月19日,三家財力不濟的小企業成立“廣告共同體”,針對曹阿地區民眾展開“本土化”的公眾營銷活動。在活動中,他們重在說明三家企業采用當地的水果和原料,雇用當地工人,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以“鄉土情結”來勸說本地區的民眾購買本地區企業生產的飲料。在發言中他們也并未針對中國果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