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黃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歲 黃菊簡歷 -本周大盤下挫 700個股跌停 階段調整展開 股市市值一周減少5% -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遭尷尬 實際操作難 新<破產法>細則待出臺 -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 全文 負責人答問  -無錫宣布恢復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費半價 水危機誰最該反思  -中國擬5年內建工資集體協商機制 廣州指令性調控壟斷企業工資  -36個大中城市肉價大幅大漲 民政部:確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響  -勞動保障部擬補8千億養老保險空賬 -商務部:外資并購僅占我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 逾4成順差源于虛報  -石油商業儲備發端 中石化奏第一響 核電"十一五"將實現三大任務
完善新農村建設的資金保障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3 月 13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1.進一步加強金融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力度

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金融改革的具體目標應包括:一是增加對“三農”的金融服務供給;二是促進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只有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才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只注重前者而忽視后者是不切實際的,是一廂情愿。所以,要想合理運用金融手段支持新農村建設,就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著力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健全多層次農村金融體系

我國已經建立了以合作金融、商業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為基礎的農村金融體系,但它們之間的功能既有重疊,又有空缺,需要對它們進行革新、調整和補充。

第一,分類指導農信社改革,并保持改革政策的連續性。建議:沿海、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地區的農信社改革要繼續按照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股份制改造,建立一批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對老少邊窮、經濟欠發達、交通不便農村山區的農信社改革,要按照合作制原則進行改造,不能簡單套用現代銀行制度模式。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按農民意愿辦事。要根據市場確立科學的風險定價機制,

合理確定涉農貸款利率,著力解決部分機構因獨家經營而將貸款利率“一浮到頂”等問題。盡快理順省聯社同縣聯社、信用社的管理體制,確保基層農信社的獨立性,嚴禁上級聯社以指定聯社負責人等形式擠占下級信用社的經營成本。省聯社不能辦成行政性管理機構,要在尊重法人經營權的前提下,樹立服務意識,充分發揮人才、信息、管理上的優勢,建立有效的金融創新機制,開發適應農村各類市場主體需要的、具有差異性、多樣化的系列金融產品;要重點發展金融咨詢、代理、保管、擔保和個人理財等中間業務,加快銀行卡聯網,實現聯合經營。

合理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增加對中西部地區和糧食主產區的再貸款,增強農信社的支農實力。改進和完善再貼現業務管理,對涉農已貼現票據優先辦理再貼現,通過票據市場擴大“三農”資金來源和總量。

第二,拓寬政策性金融服務領域。政策性金融是符合WTO協議要求的支持和保護農業的重要手段。各級財政部門應列出一部分預算,向有政策性金融業務的機構提供貼息資金和彌補呆壞賬損失。要多渠道拓寬農發行的資金來源(比如發行農業金融債券、利用郵政儲蓄存款、從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獲得低息優惠貸款等),提高其放貸投放能力。

第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改造農業銀行。農業銀行要按照國有銀行改革的要求,深化產權制度和內部管理制度的改革,辦成真正的商業銀行;要主要著眼于發揮大型商業銀行的系統性優勢,以市場原則為導向,重點滿足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科技園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縣域以上工商企業的資金需求。對農行剝離的扶貧貸款業務,國家應采用招標方式由多家金融機構平等競爭貼息優惠。鼓勵農業銀行在改革中,通過市場化手段,整合農行多余的機構和人員,或改制成農村信用社、試辦農村小額貸款機構和農村保險機構。

(2)建立有效的農村資金回流機制

引導農村信貸資金回流支持新農村建設,一是要為抑制農村信貸資金外流提供制度性保證;二是要合理利用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通過財政資金補償金融機構貸款風險和稅收優惠等措施,引導農村資金高效率地轉化為農村投資。具體建議是:第一,重點解決郵儲資金流失問題。第二,其他措施。例如,制定《農業投資法》,規定縣域金融機構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將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當地,或購買農業政策性金融債券。對不同地區的金融機構實行差別稅率政策,將減免稅與存貸款比例掛鉤,引導資金流向農村

(3)發展農村社區基金和小額信貸機構,彌補農村金融服務空白

在農村金融體系中農信社是“一農獨大”。在監管部門的引導下,農信社改革的商業化趨勢不斷強化,一批農信社將撤離偏遠落后地區。這種趨勢無法逆轉,只能采取有效措施,彌補偏遠落后地區的農村金融服務空白。農村社區基金和農村小額信貸機構就是彌補農村金融空白的重要手段。

因此,第一,按照真正的合作制原則發展農村社區基金;第二,發展農村小額貸款機構。

(4)積極發展農業保險和農產品期貨,分散農業生產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

我國農業生產的資本有機構成高,收益低,受自然環境影響大,自然風險大;加入WTO后,我國弱小分散的小農戶面臨著國際市場的沖擊,市場風險增大。這使得為“三農”服務的農村金融成本高、風險大而收益低。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分散和降低農業生產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降低農村金融的系統性風險。由此,第一,大力發展農業保險,分散農業生產的自然風險;第二,發展農產品期貨,建立農業生產風險規避機制。

(5)改善農村金融發展環境

現代金融企業的建立和生存需要一定的金融環境。在經濟發達地區,金融生態好,各類農村金融組織就比較容易生存。改善農村金融組織的發展環境,重點是完善農村經濟基礎條件,提高農戶和農村企業的盈利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這是調動農村金融機構放款意愿的基礎。

第一,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業科技服務的投入,改善農村經濟運作的基礎。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提高農民在市場交易的談判地位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第二,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出資成立擔保基金或擔保公司,帶動其他擔保機構的發展。要擴大有效抵押品的范圍,增加農作物收益權、權利質押,同時保護擔保債權的優先受償權。探索運用動產質押、倉單質押等形式,根據“產業大戶”、“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濟主體的不同特點,采取“一企一策、一戶一策”的辦法解決農民抵押難、擔保難的問題。

第三,要在實踐中推進農村金融立法工作,大力加強農村社會信用環境建設,優化法制環境,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逃廢金融債務的行為,切實維護金融債權。

農村金融改革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但在新農村建設中,只要有政府的強力支持,為農村金融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建立有效的農村資金回流機制,再引入市場化的運營機制,不斷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競爭力,我國的農村金融一定能夠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實現新農村建設和農村金融改革的“共贏”。

2.完善財政支農承接系統的基礎結構

財政支農的基礎制度結構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財政支農系統中的資金的承接者,主要指農民、農民組織和農村基層政府;二是財政支農系統中的資金注入者,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和省市政府;三是與財政支農系統有密切關系的其他組織,包括銀行系統和保險系統。提高財政支農的效益大抵與這三個方面的組織結構有關。這三個方面每一方面的問題都會降低資金投入的效益。過去我們在談到支農效益時往往有一個偏差,就是強調支農系統本身的運作缺陷,強調資金的轉移過程中的“漏出”問題。實際上,資金的承接者出了問題,也影響資金的利用效益;相關輔助系統的組織不健全,財政支農就如同單腿跳躍,其效益的發揮必然降低。所以,提高財政支農的效益應該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農民、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村民委員會(或代表集體經濟的管理機構)以及鄉鎮政府是財政支農系統中的資金接受者,也應該是農村建設的主體。這方面的問題如果能解決好,不僅可以提高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益,還可以使這些農民家庭和組織也成為積極的農村建設的投入者。

僅僅關注資金的注入者和承接者還不夠。需要考慮財政支農的輔助系統。僅僅靠財政支農是“單腿跳”,政府將不堪承受。要加強農村金融建設和保險系統建設,形成三足鼎立的農業支持系統。

第一,不僅要實行村民自治制度,還要把自治制度逐步推進到鄉鎮一級。沒有自治,就無法形成非貨幣化的公共品交易的社區合作。在村級社區走向衰落的背景下,鄉鎮一級社區將是農民進行公共品交易的基本平臺,如果自治停留在村一級,其意義會大打折扣。有人提出要取消鄉鎮一級政府是完全錯誤的。公共權威機構的派出制已經被世界政治經驗所否定,我們不能走回頭路。從政治學規律看,除非某項公共職能具有高度的專業化性質,否則實行派出制會產生嚴重的官僚主義弊端。 如果一個社區需要綜合的權威機構,那么,這個機構就必須通過民主的方式來產生。我國不少地方已經進行了鄉鎮一級民主選舉,產生了積極結果。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鄉鎮一級自治政府的行政經費要由上級政府通過轉移支付解決。

第二,大力推動鄉村民間組織的發展,開拓農村公共事務方面志愿者活動的空間。大量的公共事務在民間組織那里也可以處理。民間組織不需要農民納稅;其領導職位常常能吸引志愿者充任。民間組織活動越是廣泛深入,政府活動的成本就越是減少。

第三,要壓縮乃至取消現有的傳統集體經濟這個層次,代之以農民自愿組成的各種專業合作社。為此,首先要下決心改革土地制度,讓土地管理納入法制化的軌道,剝奪村、鄉兩級干部對土地的控制。這個辦法將大大縮小鄉村干部的事權范圍,有利于精簡公務人員的數量。同時,把農民的土地財產權歸還農民,還將減少鄉村干部崗位的“含金量”,有利于志愿者參與公務活動。其次還要逐步將現有集體經濟通過改制轉變為股份制經濟或其他形式的私營經濟,從根本上解決鄉村干部集經濟控制權和公共管理權于一身的弊端。

第四,廣泛實行委托服務制,大量減少縣級政府在鄉鎮一級所設立的垂直控制、上下對應的機構,把縣政府服務農業的公共活動通過委托的辦法交給鄉鎮自治政府和民間組織辦理。例如,縣計劃生育委員會直接委托鄉鎮自治政府或某民間機構(例如某醫院)辦理計劃生育事務,同時將經費劃撥給承辦機構 。現在的所謂“七站八所”的上級單位大多可以用這個辦法實現自己的工作目標,而不必設立專門的機構。如果縣級機構沒有經費給農民服務,寧可撤消也不能在鄉鎮設立一個機構用收費辦法養活自己。

第五,現在的一些鄉鎮機構如果不承擔公共服務職能,則完全推向市場。政府的農業技術推廣一類的經費可以轉變為“專用支付券”發給農民,由農民在市場上用這種“準貨幣”購買服務,促成有關組織的競爭。接受“專用支付券”的組織可以向發行者(政府機構)兌換貨幣。

通過上述改革,一定會形成一個全新的鄉村治理結構。建立這樣一種結構在技術上并不困難,關鍵是政府的見識與行動魄力如何。從我的調查看,鄉鎮改革成敗的關鍵在縣一級領導。改革不僅會觸及鄉鎮干部的利益,更會觸及縣一級干部的利益。

3.整合、理順支農資金的注入系統

因為統計數據的缺陷,我們也很難估計我國鄉村社會的公共品的供給規模。但是,大體上我們可以用縣以下政府(包括縣政府,但不包括城市中的區政府)的實際支出總額作為鄉村公共品的實際供應規模。支出總額應包括預算內支出、預算外支出,還應包括違規的自收自支支出,其中后一部分相當難估計。根據一些相關數據的保守估算,這個數字在5000億元左右。

5000億元的農村公共品供給規模,相當于農民要拿在農村獲得的大約15000億元現金收入(不包括打工收入)1/3。換句話說,如果這個公共品的總量全部要農民埋單,那么,意味著一個農民在農村每獲得100元的現金收入就要拿出33元來支付公共品。這樣一個比例大大超過城市居民的平均納稅水平,更不用說相當于農民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根本不納稅。當然,農民拿不出這個錢,于是,就有了高層政府的轉移支付,也就有了數千億元的鄉村兩級負債 。

國家的支農資金的注入系統究竟是一個什么樣子,我相信很少有人能說得清楚。我作了一番努力,整理出一個很可能不完全的材料。

我把手頭所掌握的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關的項目列了一個表格。從這個表格可以看出建設項目的名稱;有的項目實施的時間和投資數量如果方面找到資料,我也記錄了下來。項目實施的時間如果沒有標注,可能是長期項目。項目數量也算得上蔚為壯觀,表中共列出95項,涉及農村經濟、社會和文化諸方面。直接涉及的中央部一級工作部門包括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國家發改委、農業部、民政部、廣電部、國家扶貧辦、水利部、建設部、交通部、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人民銀行、國土資源部、財政部、商務部、林業部、文化部、衛生部、國家計生委、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國家供銷總社、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電力總公司、國家煙草專賣局等,一共28個單位。這些項目或工程絕大部分與中央政府的真金白銀聯系起來,有的項目也有社會資金參與,更有地方政府的資金參。單純社會性的資金動員工程沒有計入。這些部門中還沒有包括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者。還有幾項可能沒有發生新增支出的項目。一是中央組織部在2006年全年要培訓縣委書記和縣長,培訓工作的主題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訓地點在北京、上海、井岡山和延安。二是民政部管農村村民自治選舉,而新農村建設的五大目標有“管理民主”這一項,但沒有發現這個工作的“項目”或“工程”,其次由地方政府買單的選舉經費也是不小的開支。三是共青團主持的“希望工程”,主要是組織社會資金幫助失學兒童。四是婦聯組織的一些項目,也利用社會資金,如“母親水窖工程”、“雙學雙比”競賽、“幸福工程”“春蕾計劃”等。

過去有一個說法叫“九龍治水”。現代事務要復雜一些,于是解決農村發展的問題就需要數十個部門來分別治理。但工作分工也不是沒有一點問題。例如修路,建設部管村莊內部的道路,交通部管了出村的道路,有時候并不容易銜接上。村的邊界可能不清楚,道路的寬度也有不同規定。再比如,城市的醫保工作由勞動與社會部管,且有機構和人員,有辦公設施和辦公經費,但農村醫保不僅沒有帶編制的常設機構,甚至連辦公經費也沒有保障,衛生部門苦不堪言,想把這個工作推給勞動與社會保障部,據說后者沒有接受的意愿。要知道,農村醫保涉及的人口大大超過了城市相關人口。美國農業部的直接雇員是10萬,中國農業部的直接雇員是幾百人,中國農業部也想變成一個“大農業部”,管理更多的農村發展事務。如果此動議能成為現實,也許用不了28個部門管95項工程。但這似乎也是農業部一家熱情,別人未必愿意。這種改革不容易,執行起來也有困難。事實上,過去有農業戰線“百萬大軍”的說法,完全由農業部統起來不容易。

一些部門內部的機構也有重疊交叉情況。據了解,財政部內部涉農資金管理部門就有兩個。農業部內部有鄉鎮企業局、農產品加工辦公室和農業產業化辦公室,職能也可以歸并。

同一類型的項目,下達資金的渠道也有可能在一個以上。例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支持項目和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支持項目在農業部有5000萬元的資金支持規模,對這些項目,財政部又有另外的資金支持。

項目名稱 時間 投資 備注

1. 糧食種植直接補貼 長期 2006年142億

2. 良種補貼 長期 2006年40.7億 近兩年67.2億元

3. 農機補貼 2005年3.5億 2006年增加3億元

4. 中央政府緩解縣鄉財政困難投入 2005年新增150億實行“三獎一補”,2006增加60億元 近三年中央安排各類轉移支付資金17870億元。2005年安排7330億元

5. 財政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長期 2006年105億 近三年安排270億元

6. 產糧大縣獎勵 2006年85億元 比上年增30億元

7. 支援經濟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 此五項資金運用為財政部的專項計劃,每年的資金規模大約在200多億元。“移民資金”、“少數民族發展資金”應該已經包括。

8. “三西” 農業建設專項補助資金

9. 新增財政扶貧資金

10. 以工代賑資金

11. 扶貧專項貸款

12. 國有農場改革 短期 2006年50億

13. “少生快富”扶貧工程 2006年1.73億 西部地區已經受益31萬人

14. 小額信貸 1999年前全國累計投入30億元

15. 中央級單位定點掛鉤扶貧 2000年前累計直接投入44億元

16. 糧食流通風險基金項目 長期 “三老”問題已經基本解決

17. 競賣棉花虧損補貼 一次性 2005年272億

18. 供銷社中央政策性財務掛帳 224億已經研究了解決方案

19. 農村信用社支持項目 2003-2004安排39.1億元 信用社開辦保值儲蓄業務利息支付缺口

20.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 十一五

21. 陽光工程 十一五 進城務工農民培訓

22. 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 十一五

23. 農村計劃生育服務設施建設工程

24. 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 2006年5.61億 已經有135萬多受益人口

25. 城市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

26. 萬村書庫工程 連續實施10年 每年6000萬元 中宣部、文明辦會同有關部門在中西部農村實施的這些工程投入十幾億元,時間不詳

27. 電視進萬家工程

28. 西部開發助學工程

29.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

30. “2131”工程 農村電影放映

31.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 十一五 已經投入1.7億 覆蓋50%行政村目標

32. “金農”工程 農村財經金信息工程

33. 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

34. 彩虹工程 送科技到鄉鎮企業

35. “蘭色證書”培訓工程 鄉鎮企業職工技能培訓

36. 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 2010年基本實現20戶以上已通電村全部通廣播電視

37. 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 96年開始 宣傳文化事業費每年拿幾千萬 中宣部、文明辦牽頭,14個主辦單位參加,包括很多“行動”

38. 科技教育文化扶貧

39. 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 2004-2007 100億元 建設西部7700所學校

40.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 2003-2007 100億元 38.4萬所農村小學配備衛星接受設備等

41. 農村初中改造工程

42. 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100多億元 1000所職教中心,1000所中等職業學校

43.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保障校舍、工資和辦公經費等) 十一五 中央1258億,地方924億 2004年中央財政各類義務教育專項資金593億

44. 中西部農村教師培訓計劃 十一五

45. 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工程 06年1號文件的提法

46. 義務教育貧困縣和西部縣“兩免一補” 長期實行。07年全國推開 2005年70億元 東部地區也安排16億元專項資金解決貧困生問題

47. 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 中央147億元,地方69億元

48. 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體系建設 2006年補助合作醫療47億

49. 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助體系 05年禽流感防控基金20億元 全國范圍建設

50. 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有條件的地方搞

51. 建設農村養老保障制度 分類保障,分步推進

52. 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和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 總投資313億元 新增120億公斤優質糧食

53. 沃土工程 平60%耕地旱澇保收,丘陵地區人均0.6畝高標準農田

54. 棉油糖生產基地建設

55. 縣城電網后續工程 持續進行 解決一千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

56. 西部農網完善工程 2006年12億元農網改造

57. 送電到村工程

58. “萬村千鄉”工程 使用預算外外貿基金。 商務部抓農村流通網點建設

59. “雙百”工程 商務部

60. “東桑西移”工程 短期 商務部

61. 種養業良種體系建設 持續進行 農業部主抓“七大體系建設“和“六小工程建設”“溫飽工程”、“豐收計劃”、“星火計劃”應該已經歸入農業部某類“體系建設”,未單獨列出。包括林工安置和企業機制轉換.近三年中央安排退耕還林資金828.9億元近三年安排生態效益補償資金50億元新增工程節水灌溉1.5億畝2006年170億18萬公里路達到9350沼氣使用戶

62. *種子工程

63. *畜禽水產良種工程

64. 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體系建設

65. *農業科技入戶工程

66. 動植物保護體系建設

67. 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68. 農業信息和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

69. 農業資源與生態保護體系建設

70. *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天保工程” 2006年500億元,增加40億

71. *退耕還林還草工程

72.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

73. *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

74. *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

75. *青海三江源治理工程

76. *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

77. *石漠化地區綜合治理工程

78. 農業社會化與服務管理體系建設

79. 農村節水灌溉工程

80. 排澇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十一五 總投資64億元

81. 人畜飲水工程

82. 鄉村道路建設工程

83. 農村沼氣和綠色能源縣建設工程 十一五 2006年25億補貼250個沼氣池

84. 農村小水電建設工程

85. 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 2006年至少投入5億元 一項綜合性的重要計劃,涉及秸桿氣化,農機節能等

86. 草場圍欄建設工程

87.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支持項目 長期 農業部每年3000萬 財政部另有資金支持。各地對龍頭企業支持總量每年約15億

88. 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支持項目 長期 農業部每年2000萬 財政部另有資金支持

89. 紅盾行動 國家工商局

90. 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工程 06年始兩年 中央17.5億元 地方更多配套,建設10萬所

91. “從家鄉看發展、從身邊看變化”等主題教育活動

92. 實施“五·五”普法規劃

93. “知榮辱、樹新風、促和諧”為主題的道德實踐活動

94. 服務新農村團建基礎工程 “百村千鄉”團建創新優秀項目資助;選拔“三支一扶”優秀大學生等任農村團干部

95. 煙基工程(煙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5年200億 國家煙草專賣局實施

新農村建設的總支出其實也不少,盡管還不能滿足需要。按目前的農村投入增長率,幾年以后總支出將達到5000億元之上,按目前的國際糧價,這個數量差不多可以把中國的口糧和飼料糧買回來。當然,中國人到國際市場上買所有糧食,糧食價格會漲上天。我只是比喻這個錢數不小。“十五”期間,中央財政花錢約1.2萬億,“十一五”期間有可能突破2萬億。錢花得效果如何?這個問題并不好回答。我按照“余值法”做粗略估算,似乎可以看出效果算不上出色,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率,否則就糟蹋錢了。現在全國扶貧總投入包括信貸資金每年在300億以上,還有2300萬人口需要脫貧。如果給這些人口直接發錢,補足低于脫貧標準的部分,大概需要資金是30億元左右。多出來的200多億元可以歸并到其他新農村建設項目中統籌使用,可能是一個好的辦法。在貧困程度特別高的地區,開發式扶貧或“造血式”扶貧的效果很不怎么樣。但我相信,做這個的調整很不容易。

94項工程是不完全記錄,但也不會遺漏太多。這數量的確夠多了。但細想起來,工程分細的確便于專業化管理。農業部管修路,總不如交通部方便。可是有時候也的確部容易扯皮事情,例如我們講城鄉統籌發展,為什么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就不能將農村醫保管起來?

從初步調查看,新農村建設這個工作的確深受農民歡迎。一些地方的大局意識也有提升,過去地方把發展農業的責任推給中央的傾向似乎有所改觀,前景看來不錯。至于這些工作的問題,也應該有一些,并需要深入觀察,這是我們以后再議的話題。

資金注入系統如何調整?按照資金的功能確立資金管理部門是可能一個好辦法。可以把資金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轉移支付資金,不隨項目下達,直接撥付地方財政;另一類是項目資金,這類資金可以分為幾個亞類,分別是:

——農業生產支持資金。農業部的資金、科技部的部分資金、財政部的部分資金和發改委的部分資金都可以歸并這一類。

——流通支持資金。商務部的資金以及良種補貼、農機補貼資金屬于這一類。

——教育培訓資金。教育部的資金和其他一些部門的培訓資金屬于這一類。

——社會保障資金。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的部分資金和衛生部的部分資金屬于這一類。

——直接補貼資金。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屬于這一類。

——意外災害處置資金。

——農村體育文化補貼資金。文明辦、文化部和中宣部的資金屬于這一類。

按照上述資金類別,可以分別歸口幾個部來管理。

提高支農資金的運作效益還需要更深入的改革舉措。關鍵的幾項內容是:提高民主決策程度,逐步將資金撥付的權力交給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提高立項的透明度,以減少資金使用的交易成本;建立嚴格的資金申請、撥付和監督程序,在制度上防止資金的流失。

中央和省(市)的資金到了縣級政府以后,資金已經非常細碎。能不能在縣級財政整合使用上級政府的財政支農資金?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曾經贊成這種設想。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已經有地方政府這樣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西贛州的使用資金的辦法是對各類涉農支農資金和項目統籌安排、集約投放。例如,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把老建扶貧、以工代賑以及農業、水利、交通、能源等專項資金相對集中捆綁使用。與此同時,各級財政設立了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建立了財政投一點、涉農資金捆綁使用傾斜一點、包扶單位助一點、受益群眾出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政策優惠減一點的籌資機制。在這里,政府的資金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有效激活了社會各方面資金投入。一年來,贛州累計整合資金4.9億元投入新農村建設。【摘自中國(海南)改革研究院《2007中國改革評估報告》】【撰稿人:黨國英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文章:
07年我國投資新農村建設總規模和比重將高于去年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中國新農村建設前景與措施
農民視角的新農村建設
發展現代農業 推進新農村建設
全國政協:一年有1800多件提案推動新農村建設
林毅夫委員:避免把新農村建設引向新村莊建設
林毅夫:新農村建設≠新村莊建設 提高收入是關鍵
新農村建設讓婦女嘗到了甜頭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西氣東輸首批氣田建成 可供氣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兒童節關注2000萬留守兒童:發展之路遭遇體制障礙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