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4 各地區勞動力成本分析
近年來,各地區勞動力成本呈現不斷上漲趨勢。為分析各地區勞動力成本變動的原因及對企業經營和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中國人民銀行對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的1031戶企業進行了勞動力價格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勞動力供求的結構性矛盾、勞保福利的增加以及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等因素共同推高了勞動力成本。各地區企業采取技術創新、產品提價等措施化解勞動力成本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
調查顯示,我國勞動力市場供求總體平衡,但各行業、各地區的勞動力供求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分行業看,勞動密集型行業、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用工缺口。有10%的企業感到招工時存在明顯的結構性失衡,有46%的企業認為決定招工成功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合格勞動力的有效供給,表明勞動力供給與企業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存在結構性矛盾。部分技術性工種為了吸引合格的勞動力,工資水平提升較快。由于不同工種在工資薪酬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比價效應,部分行業工資水平的上漲可能會拉動整體工資水平的提升。分地區看,除西部地區計劃招工滿足率較高外,東部和東北地區計劃招工滿足程度較低,中部地區也開始出現用工缺口。福建、浙江、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勞動力需求逐年上升,用工缺口較大。
各類勞動保險福利支出快速增長,已成為影響勞動力成本支出增加的重要因素。調查顯示,2005-2007年,企業人均保險支出、人均住房公積金支出、人均培訓費支出和人均福利費支出年均增幅分別為19.9%、18.8%、20.0%、14.8%。分地區看,東部地區的人均福利、人均住房公積金支出水平遠高于其他地區,但增幅相對較低。各地區企業人均培訓支出增長較快,其中東部地區企業的人均培訓費支出年均增速接近20%。
近年來,各地紛紛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也帶動勞動力成本上漲。廣東、浙江、江蘇、福建、山東、吉林、黑龍江、安徽、新疆等地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速在10%以上。調查顯示,各地最低工資標準差異較大,東部地區最低工資標準總體上高于中西部地區。上海等地在確定最低工資標準的同時,還制定了福利、津貼項目最低標準,逐步建立普通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勞動保險福利支出和各地最低標準工資的快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使勞動力供求雙方形成勞動力成本上漲預期,助推勞動力價格上漲。調查顯示,2007年,73%的企業提高了招工工資。53%的被調查企業認為工資價格是決定招工成功的主要因素,其中紡織、服裝、皮毛和電子等勞動密集型行業中,超過60%的企業認為工資價格是決定招工成功的主要因素。
各地區勞動力成本增加與原材料、能源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形成疊加效應,增加了工業生產成本,并可能推動工業品價格上升。調查顯示,2/3的企業在2007年提高了產品出廠價格,但其中近六成的企業調價幅度在10%以下;70.6%的產品出口企業提高了出口產品價格,其中50%的企業調價幅度低于10%。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對企業利潤產生一定的擠出效應,但企業勞動生產率的較快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勞動力成本增加對企業經營的不利影響。部分地區勞動生產率提高速度快于勞動力成本增長,削弱了勞動力成本增加帶來的成本上漲壓力。調查顯示,65%的企業認為,近三年勞動者技能(效率)明顯提高,僅有1.4%的企業認為勞動者技能(效率)下降。在企業加強成本定價管理和技術創新等因素的影響下,盡管近年來勞動力成本上升較快,但并未改變企業效益增長趨勢。調查顯示,近三年樣本企業勞動力成本年均增長17.1%,企業稅前利潤年均增長24.5%,較勞動力成本增速高7.4個百分點,但紡織、服裝、皮毛、電子等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受勞動力成本增加的影響較大。
調查顯示,隨著勞動力成本上漲,各地區企業在加強成本定價管理的同時,進一步加大設備投資和技術、制度創新力度,節約勞動力成本、提高勞動效率;部分企業則采取提高產品價格或將生產外包出去等應對措施。分地區看,各地區企業在以創新應對勞動力成本上漲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85%的被調查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等方式降低生產成本,其中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分別有85.0%、88.4%、87.7%和66.7%的企業通過創新降低生產成本。大多數企業認為,需要采取以上多種方式來減緩勞動力成本上升給企業造成的成本壓力,超過七成的企業準備或已采取兩項以上的應對措施。
總體上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增加了城鄉居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有助于刺激消費,拉動內需,也促使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但是,在當前物價上漲較快的背景下,需要關注勞動力價格和其他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可能進一步加大通貨膨脹壓力。
五、主要行業發展
(一)房地產市場和房地產金融總體運行良好,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初見成效
2007年,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對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較快,住房供應結構進一步改善。2007年,全國共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5萬億元,同比增長30.2%,比上年提高8.4個百分點。各地區的投資規模占比與上年基本持平,投資增速較上年有較大提升。東部地區占比略有下降,但繼續保持在五成以上;西部地區投資規模占比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投資增速最高,達40%;中部和東北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見表25)。從資金來源看,企業自籌資金、定金及預收款仍然是房地產開發投資的主要來源,國內貸款占比較上年略有下降。在人民幣升值和房地產價格上漲預期等因素的影響下,2007年,全國房地產利用外資同比增長64.8%,比上年提高8.3個百分點。隨著國家住房保障制度的推進,住房供應結構正逐步改善:一是中小戶型商品住房供應增加,全國90平方米以下住房投資占16.6%,較上年增長5.2個百分點。二是保障性住房建設得到加強,2007年,全國各地共安排廉租住房財政資金77億元,超過歷年累計資金總和;經濟適用房投資額共計834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江西、廣東、山東、甘肅、貴州等省增速均超過100%。
商品房銷售額快速增長。 2007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3萬億元,增長42.1%。分地區看,西部地區商品房銷售額增長最快,增速為52.4%,東部地區增速相對較低。全國有9個省份房地產銷售額增速超過50%,重慶最高,為91.3%。全國商品房竣工面積5.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4.3%,商品房銷售面積7.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3.2%,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分省看,有10個省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超過30%。但后期增速有所放緩,12月份,有23個省份的增幅環比回落。
各地區房價上漲總體較快,年末環比漲幅回落,房地產宏觀調控取得一定成效。2007年前三季度,全國商品住房價格呈現大幅上揚。9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8.9%,比上年同期提高3.6個百分點。四季度,隨著各項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的貫徹落實,房價過快上漲勢頭趨緩。10-12月,全國房屋銷售價格環比漲幅分別為1.6%、0.8%、0.2%,呈逐月回落態勢,12月份,全國22個大中城市環比出現負增長。商品住房價格逐步趨穩。總體上看,各地區房價上漲幅度依然較大。12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0.5%,比上年同期提高5.1個百分點,烏魯木齊漲幅最高,達21.3%。漲幅前十位的城市中,東部地區5個,分別是深圳、北京、寧波、惠州、杭州;西部地區4個,分別是烏魯木齊、北海、南寧、重慶;東北地區1個,為哈爾濱(見圖18)。
房地產貸款較快增長,但后期增速趨緩,房地產信貸政策調整效果初步顯現(見圖17)。年末,全國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4.8萬億元,同比增長30.6%,比上年提高8.5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8萬億元,增長25.7%,比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購房貸款余額為3萬億元,增長33.6%,比上年提高14.6個百分點。房地產貸款在人民幣各項貸款中的占比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分地區看,東部地區貸款在全國占比繼續提高,但中、西部地區房地產貸款增速高于東部地區,東北地區房地產貸款增速較上年大幅下降(見表26)。受商業性房地產信貸政策調整影響,四季度房地產貸款增速有所放緩,新增貸款僅為上季度的50%,其中開發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分別為上季度的12.5%和60%。各項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綜合運用對投資性購房需求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重點耗能行業發展較快,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
2007年,各地區重點耗能行業生產、投資、出口增速較快。鋼鐵、建材、化工、有色、電力、石化等6大重點耗能行業完成投資額20649.4億元,同比增長23.1%,其中建材和石化行業投資增長都在50%左右,化工和有色行業投資增速均在30%以上。分地區看,東部地區重點耗能行業投資總額較大,占整個重點耗能行業投資的40%以上;中、西部地區投資增長較快,2007年增長均超過30%,中西部地區能源、資源相對豐富,為重點耗能行業快速增長提供了條件。鋼鐵、建材、化工等行業增加值增長超過20%,出口增速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重點耗能行業發展較快的原因:一是國內經濟增長加快、國際市場需求旺盛,增加了對鋼鐵、焦炭等耗能產品的需求。二是重點耗能行業市場銷售看好、行業利潤率高。2007年前11個月,6大行業實現利潤690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4.1%,重點耗能行業在部分地區是“招商引資”和增加地方財力的重要支撐。三是資源價格和企業排污成本偏低,支撐了重點耗能行業投資快速增長。
重點耗能行業貸款較快增長。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征信系統數據顯示,2007年6大重點耗能行業貸款增加7550.8億元,同比增長23.7%。鋼鐵、建材、化工、有色、電力、石化行業貸款分別增加1359.4億元、423.8億元、1060.1億元、580.2億元、3767.3億元和360.1億元,其中僅電力行業新增貸款就占6大行業新增貸款的近50%。分地區看,東部地區6大重點耗能行業貸款增加3786.6億元,占全國6大行業貸款的一半以上,東北地區占比最低,僅占8.6%(見圖19)。在行業貸款增長的同時,重點耗能行業貸款不良率水平總體較低。除石化、電力行業貸款不良率較上年略有提高外,其他行業貸款不良率均同比下降,但部分重點耗能行業如建材、化工行業貸款不良率仍然偏高,需引起關注。
目前,在中央加強對重點耗能行業調控的背景下,各地區從產業政策、稅收政策等方面對重點耗能行業的發展進行結構調整,開展污染專項治理,推進重點行業和企業的節能減排。金融機構也積極加強與環保部門的協調配合,“綠色金融”理念逐漸形成。部分重點耗能行業從2007年三季度起生產、投資、出口增幅開始回落,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重要轉變。
引導重點耗能行業合理發展,繼續加大節能減排,實現科學、和諧、可持續發展,仍是當前面臨的緊迫任務。為有效引導重點耗能行業合理發展,應積極穩妥地推進資源價格改革,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節能減排。要建立健全綠色信貸機制,把能耗、環保等納入企業征信體系,增強信貸約束,引導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發揮金融支持重點耗能產業結構調整,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