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主要經濟圈發展
2007年,經濟總量占全國三成以上的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經濟圈①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勢頭,圈內城市群一體化進程加快推進,對全國經濟輻射和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見表27、28)。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增長結構持續優化。2007年,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經濟圈合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4.7%,快于全國同期GDP增速2.8個百分點。各經濟圈增長結構持續優化。珠三角、京津冀經濟圈第三產業保持較高比重,長三角經濟圈第三產業增速位于三大經濟圈之首。同時,在收入較快增長帶動下,三大經濟圈消費市場保持活躍,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均快于全國水平,內需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進一步顯現。對外貿易增長趨緩。三大經濟圈合計完成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2.1%,低于全國同期水平1.4個百分點。其中,珠三角、京津冀經濟圈外貿增勢回落明顯。原因主要是部分出口企業向中西部轉移加快,以及受出口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影響所致。
主導產業優勢突出,區域融合進程加快。三大經濟圈是我國制造業和服務業最發達地區,也是利用外資和高新技術產業最密集地區,在全國具有優勢地位。近年來,各經濟圈充分利用國際產業轉移機遇,注重發揮各自優勢,在區域經濟合作中不斷增強整體競爭實力。其中,長三角在跨國企業區域總部匯聚背景下,依托電子信息、汽車、生物醫藥、重化工等高端制造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打造以上海為中心的全球制造業基地和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金融合作;珠三角借助臨近港澳的地緣優勢,大力推進泛珠三角經濟合作,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加工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取得較快進展;京津冀地區以濱海新區和曹妃甸工業區為平臺,加快產業轉移;同時,借助首都技術人才優勢,大力發展金融、信息、航運物流等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現代制造業,區域經濟取得較快發展。
但也要看到,各經濟圈在加快融合發展的同時,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產業結構同質化趨勢有所增強;二是建立在自主創新和自有品牌基礎上的核心競爭力依然相對薄弱;三是對外資外貿的較高依賴容易受全球經濟周期波動的不利影響;四是土地、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快速上漲也給各經濟圈經濟可持續快速發展帶來挑戰。下階段,應進一步優化產業整體布局,整合資源要素、合理協調分工,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進一步發揮對其他地區的輻射和帶動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