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體發展戰略:專業化VS多元化
(一)單一產品企業占主體,并呈現內資多元化、外資專業化特征
關于企業的主營業務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比重,調查結果顯示,選擇“95%以上”(單一產品企業或專業化企業)的占71.3%,選擇“70~95%”(主導業務型企業)的占20.7%,選擇“70%以下,其他業務與主業在市場/技術上相關”(相關多元化企業)的占5.4%,選擇“70%以下,其他業務與主業在市場/技術上無關”(無關多元化企業)的占2.6%。從不同規模看,規模越大,單一產品企業比重越低;從不同經濟類型看,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中單一產品企業的比重明顯高于其他經濟類型;從不同行業看,制造業企業中單一產品企業的比重高于非制造業企業(見表28)。
表28 主營業務的銷售收入占公司總銷售收入的比例(%)
|
95%以上
|
70~95%
|
70%以下,其他業務
與主業在市場/
技術上相關
|
70%以下,其他業務
與主業在市場/
技術上無關
|
總體
|
71.3
|
20.7
|
5.4
|
2.6
|
大型企業
|
65.4
|
25.8
|
5.7
|
3.1
|
中型企業
|
69.6
|
22.0
|
5.6
|
2.9
|
小型企業
|
74.3
|
18.3
|
5.1
|
2.3
|
國有企業
|
62.8
|
25.6
|
6.6
|
5.0
|
私營企業
|
70.5
|
21.4
|
6.4
|
1.6
|
股份有限公司
|
71.1
|
20.0
|
6.2
|
2.7
|
有限責任公司
|
71.9
|
20.9
|
4.7
|
2.5
|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
|
80.9
|
14.2
|
3.8
|
1.1
|
民營企業
|
72.5
|
20.1
|
5.2
|
2.3
|
制造業企業
|
73.9
|
19.2
|
4.9
|
2.1
|
非制造業企業
|
64.6
|
24.5
|
6.7
|
4.2
|
調查顯示,總體上看,生產單一產品的企業約占七成,從數量是上看是企業的主體;主導業務型企業(約占20%)和多元化企業(約8%)兩者之和接近30%。這一分布與美國二戰后的狀況大致相當,其中,1949年美國單一產品企業和主導業務型企業總和約為70%,無關多元化企業約占3.4%,到1969年,前兩類企業總占比為35%,無關多元化企業占比達到19.4%。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發現,國有企業中,單一產品企業、主導業務型企業及多元化企業的比重約為6∶3∶1,私營企業約為7∶2∶1,外商和港澳臺投資企業約為8∶1.5∶0.5,說明國有企業的多元化程度相對較高,私營企業多元化程度居中,而外商和港澳臺企業更集中于單一產品或專業化。調查表明,目前我國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內資企業多元化、外資企業專業化的現象。
(二)市場吸引力是企業進入新領域的主要因素,新領域大多與原有業務相關
對于非單一業務企業,本次調查還進一步了解了這些企業的經營者對進入新領域考慮因素的自我評價。
關于市場吸引力因素,調查發現,企業進入新經營領域時,市場前景和贏利空間是一個主要考慮因素。調查結果顯示,對于企業進入新經營領域“產品具有較大的市場需求前景和贏利空間”這一說法,71.9%的企業經營者表示“非常同意”或“比較同意”,20.5%認為“一般”,7.6%表示“比較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總體評價值為3.97,明顯高于中值3。分組來看,中型企業的評價值高于小型企業,而不同經濟類型和不同行業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見表29、30)。
表29 企業經營者對市場吸引力和業務相關性的自我評價(%)
|
|
|
|
|
|
|
產品具有較大的市場需求前景和贏利空間
|
34.3
|
37.6
|
20.5
|
6.1
|
1.5
|
3.97
|
是由于產品核心技術相同或相關
|
24.1
|
35.5
|
24.3
|
9.6
|
6.5
|
3.61
|
是由于管理模式接近,可以在新行業運用管理經驗
|
16.7
|
37.9
|
27.7
|
12.5
|
5.2
|
3.48
|
可以使用相同或類似的銷售渠道
|
19.1
|
41.9
|
21.6
|
11.6
|
5.8
|
3.57
|
可以共享生產設施
|
20.8
|
33.7
|
24.5
|
13.7
|
7.3
|
3.47
|
與主要產品具有互補性
|
24.2
|
43.2
|
19.6
|
9.0
|
4.0
|
3.75
|
表30 市場吸引力因素的分值及分組比較
|
評價值
|
P值
|
LSD差異
|
總體
|
3.97
|
|
|
大型企業
|
①
|
3.88
|
0.047
|
②>③
|
中型企業
|
②
|
4.04
|
小型企業
|
③
|
3.91
|
國有企業
|
①
|
3.93
|
0.275
|
|
私營企業
|
②
|
3.89
|
股份有限公司
|
③
|
3.99
|
有限責任公司
|
④
|
4.01
|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
|
⑤
|
3.76
|
制造業企業
|
①
|
3.97
|
0.987
|
|
非制造業企業
|
②
|
3.97
|
關于業務相關性因素,調查發現,企業進入新領域時,與原有業務的相關性是企業決策的第二個重要因素。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對于新進入領域相關性的評價值為3.56,高于中值3,分組來看,不同規模、不同經濟類型和不同行業企業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見表29、31)。
表31 公司業務相關性因素的分值及分組比較
|
評價值
|
P值
|
LSD差異
|
總體
|
3.56
|
|
|
大型企業
|
①
|
3.50
|
0.729
|
|
中型企業
|
②
|
3.56
|
小型企業
|
③
|
3.56
|
國有企業
|
①
|
3.55
|
0.758
|
|
私營企業
|
②
|
3.60
|
股份有限公司
|
③
|
3.56
|
有限責任公司
|
④
|
3.54
|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
|
⑤
|
3.69
|
制造業企業
|
①
|
3.58
|
0.216
|
|
非制造業企業
|
②
|
3.52
|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經營者在選擇進入新領域時第一考慮因素是市場吸引力,其次是業務相關性,這表明目前中國企業尚未形成以長期競爭能力為基礎的多元化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