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7日在九江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九江市人民政府代市長鐘志生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的戰略部署,始終圍繞“九江爭得應有地位、人民過上小康生活”的目標,牢牢把握“兩區互動、強工興城”的工作重點,深入推進沿江開放開發和昌九一體,有效克服了經濟下行的壓力,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主要經濟指標躍上新臺階。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601.73億元,增長10.4%;財政總收入280.2億元,增長26.9%,總量全省第二,增速全省第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6.15億元,增長24.2%,縣縣財政收入過10億元,新增4個過20億元。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1507.78億元,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5.63億元,增長13.8%。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4元,增長10.7%;農民人均純收入8805元,增長13.1%。實際引進市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299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23107萬美元,增長24.6%;完成外貿出口403370萬美元,增長14.4%。
(二)沿江開放開發取得新成效。全省聚焦沿江開放,全市聚力沿江開發,沿江板塊的承載力更強,產業集聚度更高,引領全市、服務全省的作用更大。沿江區域實施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128個,累計完成投資558.5億元;實施5000萬元以上重大基礎設施項目63個,累計完成投資170.3億元。長江二橋、赤碼大道、彭湖大道和城西、城東港區疏港通道建成通車。城東港區公用碼頭和九鼎、理文等業主碼頭建成運營。500千伏馬回嶺、220千伏都昌蔡嶺擴建、110千伏姑塘變電站和共青智能電網等重點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九江電子口岸建設、關港聯網與運用系統建設加快推進。沿江港口貨物吞吐量超過6000萬噸,增長30%;集裝箱18萬標箱,增長12.5%。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做大九江、昌九一體”的戰略部署,制定出臺了“一個決定、兩個方案”。啟動了昌九一體化和共青先導區發展總規及專項規劃編制,制定出臺了共青先導區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昌九高速“四改八”試驗段等重大基礎設施快速推進,昌九城際車次加密,南昌至永修開通公交,昌九一體化步伐明顯加快。
(三)工業經濟總量實現新擴張。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3859.74億元,增長22.94%;工業增加值784.83億元,增長13.3%;利稅總額411.52億元,增長43.34%,工業對經濟增長的主導作用更加凸顯。十大產業實現增加值653.2億元,占全市比重83.2%;實現利潤155億元,增長35%;五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增長35%。凈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3戶,達1009戶;新增利稅過億元企業21戶,達58戶;新增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企業58戶、過10億元企業14戶,分別達646戶、45戶;13家企業獲“江西名牌”稱號,6家企業獲首屆“市長質量獎”。完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69.91億元,增長6.69%;全市園區主營業務收入2858.21億元,增長20.94%,新增百億園區3個,實現園園過百億,成功創建四個省級產業基地。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完成銷售收入2800億元,增長24.8%,中小企業達3萬余戶。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快速推進,理文造紙、理文化工、龍達化纖、亞東水泥五六期、青島啤酒、華祥線路板、杭氧制氧機、富美家裝飾、九江金鷺硬質合金、喜得龍體育用品、中浩紡織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九江石化油品質量升級、恒生大化纖、藍星星火有機硅二期、德鑫紡織二期等一批項目快速推進;神華煤電、鎳基復合合金、九宏新材料、攀森新材料三期、中船裝備產業園、中糧百億產業園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
(四)城市面貌發生新變化。八里湖新區基本成型,功能不斷完善。全年完成政府性投資50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50億元。市民服務中心、文化藝術中心、市委黨校新校區、東組團安置小區、前進西路改造等15個項目建成;通嶺大道、九派詩廊、房產交易中心、移動通信中心等23個項目快速推進;引進落戶開發性項目20個,中航城、綠地ICC大都會、水岸蓮華、宇龍湖畔花園等項目開工建設。老城改造步伐加快,潯陽區“2111”工程全面啟動,封缸酒廠、孔家洼、戰備路、蓮花池等4個片區拆舊動遷基本完成;濱江生態環境改造和琵琶亭公園建設基本完工;長虹東大道建設加快推進,庾亮南路、潯陽路改造全面完工。廬山區潯南城市客廳、五里片區等組團開發加速推進,九蓮北路建成通車,濂溪大道延伸線、學院路二期等進展順利。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八里湖北大道和沙閻北路路橋工程、港城大道、余水路、港興路建成通車。積極實施城區水系大連通工程,新開河東堤整治加固和十里河調蓄水源工程開工建設,白水湖、潯南片區、濂溪片區的截污和老城區污水管網等項目加快推進。新增公交車輛100輛,新開通公交線路4條。以“城市管理年”活動為抓手,違法建設、建筑工地、垃圾廣告、戶外廣告等專項整治成效明顯;省級森林城市創建成功,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加快建設。九江繞城高速、都九高速(星子至九江段)等項目快速推進,105國道九江段竣工通車,大九江同城步伐不斷加速,縣城建設亮點紛呈,城市品位不斷提升。
(五)“三農”工作邁出新步伐。糧食總產32億斤,大旱之年實現“十連豐”;新增土地流轉14.7萬畝,新建千畝以上特色農產品基地60個,新增“三品一標”69個;新上億元以上農業項目38個,新增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8家、省級龍頭企業15家、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759家,注冊登記家庭農場135家,農機專業合作社80家。修水遼南線、都昌都中線竣工通車,全市改造農村公路1500公里。全面完成2座中型水庫、200座一般小(Ⅱ)型水庫除險加固和13條中小河流治理防洪主體工程;25萬農村人口飲水得到有效改善;新增、恢復灌溉面積9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8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6萬畝。40個重點鄉鎮、87個中心村的鎮村聯動工作全面鋪開,修水縣偏遠山區“整村移民搬遷進城鎮”模式在全國推廣。802個新農村建設點村莊整治、新社區建設和清潔工程全面完成,九景、永武、彭湖高速公路沿線村莊整治成效明顯。鄉鎮“兩所一隊”全面覆蓋,“兩違”建設得到有效遏制,農民建房管理不斷加強。鄱陽湖采砂管理更加規范。完成造林綠化30萬畝,新建綠道274公里,新增森林鄉鎮42個、森林村莊119個、森林公園24個,新增國家級生態鄉鎮8個、省級生態鄉鎮7個、省級生態村10個,鄉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六)第三產業實現新發展。廬山品牌國際化邁出新步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景觀—廬山宣言》正式發布,廬山西海獲評國家水利風景區,星子縣被評為“美麗中國十佳旅游縣”,武寧縣被列為全省首批旅游綜合改革試點縣和旅游產業園區縣。廬山大林路、牯嶺街、山南公路和廬山西海司馬碼頭、武寧西海燕碼頭等景區基礎設施完工,東林大佛、中華賢母園等景點建成開放;廬山天然氣上山、廬山新城、中信廬山西海度假區、山水菁華養生養老中心等項目順利推進。全市新增4A級景區2個、4A級鄉村旅游點1個,“跟著課本游九江”、“萬名臺胞游九江”成為旅游新模式,大型音舞詩畫劇“春江花月夜”、武寧西海灣景區夜游等成為旅游新亮點。全年接待旅游總人數5613萬人次,增長40%;旅游總收入402億元,增長32.6%。商貿物流加快發展,現代綜合大市場、大潤發商業廣場、21世紀家居中心、華聯生活廣場、歐洲風情一條街等項目建成,宏大五金、聯盛十里老街、京九國際商貿城等項目快速推進,新增商業面積250多萬平方米;南方糧食交易市場和鄱湖珠貝網等第三方電商交易平臺發展迅速,共青城市被確定為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金融保險、家政服務、中介服務、貨運代理、廣告設計等新興服務業加快發展,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1759.04億元和1056.05億元,分別增長17.7%、14.1%;中信銀行九江分行掛牌營業,全市金融機構達17家;通過“助保貸”、“財企惠貸通”等方式,為小微企業融資238.7億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壓力。
(七)社會建設取得新進步。全市用于民生方面的財政支出達到210.6億元。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93122套,新竣工33892套,其中中心城區新開工49608套、新竣工10884套,為1.79萬戶發放租賃補貼4514萬元。新增城鎮就業6.33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6.01萬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7.5億元,購崗安置4000人。新農合參合率98.4%,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城市低保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農村低保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累計發放低保金5.3億元,改造提升農村敬老院52所。“重生行動”、“明天計劃”等助醫助學項目成效明顯,“光明·微笑”工程、“兒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臟病”、貧困患者尿毒癥、重性精神病免費救治有效實施。投入資金5.54億元,在395個貧困村實施扶貧開發,搬遷深山區、庫區、農村污染區移民1.4萬人。新建改造農貿市場4個,創建“放心糧油”示范點65個,新建社區便民蔬菜直銷店20家。13個縣(市、區)全部通過全國科技進步縣考核,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3家,專利授權量突破1000件。全市財政教育支出63.2億元,市本級支出11.9億元,新、改、擴建校舍面積30萬平方米,雙峰小學廬山區校區、九江學院八里湖校區、出口加工區學校等項目竣工,九江職業大學、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和江西財經職業學院等新校區建設快速推進,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啟動,補充教師1315名。在全國率先開展“區域醫療聯合體”改革試點,“先看病后付費”診療模式全面鋪開,新擴建醫療衛生機構161個、面積12萬平方米,招聘衛生技術人員654名,市一醫院康復保健樓、全科醫生培訓基地投入使用,三級衛生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縣級“三館”、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三級公共文化設施基本完善。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九江籍選手在第十二屆全運會上摘得兩塊金牌。人口計生信息化平臺建設全面啟動,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基本建成,人口自然增長率7.22‰。全力創建全國食品藥品安全示范區,食品藥品安全形勢進一步好轉。市政府民聲直通車全年受理和辦理群眾意見、建議、訴求7781件。信訪和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提升。平安九江、法治九江建設加快推進,公眾安全感繼續位居全省前列,潯陽區榮膺“全國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示范單位”稱號。積極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建成新的城區大氣監測體系,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財政、戶籍、國資監管、投融資體制、事業單位分類和行政審批制度等改革全面推進,省屬改制企業社區移交工作全面完成。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211件、市政協提案445件。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堅決反對“四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統計、審計、海關、海事、檢驗檢疫、氣象、水文、鹽業、通訊、郵政、無線電管理、檔案、國安、保密、編制、地方志、對臺、外事僑務、民族宗教等工作得到新加強;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雙擁創建、人民防空、防震減災、消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紅十字和慈善等事業實現新發展。
各位代表,回顧一年來的政府工作,成績來之不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所有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得益于“兩區互動、強工興城”的正確思路,得益于市幾套班子和全市人民的共識共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全市人民,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駐潯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中央和省駐潯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九江建設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總量不大、發展不足仍是我市的主要矛盾,加快發展、做大九江的任務還十分艱巨;產業水平不高,企業創新能力不強,產業升級和節能減排的任務還十分繁重;城鄉居民收入偏低,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小康步伐的任務還十分緊迫;行政效能有待進一步提高,發展環境還需進一步優化。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