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2014年九江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2014年03月17日14:12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復合合金 富農政策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農機專業 財政教育支出 戒毒社區 物流節點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攻堅之年,是決戰大工業、實現大跨越的首戰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三屆七次、八次全會的戰略部署,以做大九江為目標,大力推進沿江開放開發和昌九一體化,決戰大工業、打造大門戶、推進大統籌、改善大民生、實現大跨越,為九江爭得應有地位、人民過上小康生活而努力奮斗。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財政總收入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45‰以內;完成節能減排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推進昌九聯動,優化區域布局做大九江

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做大九江”的重大戰略部署,積極策應長江中游城市群和鄱陽湖城市群建設,充分放大九江的獨特優勢,加快構建“沿江挑大梁、沿路做支撐、縣區為依托”的T型發展格局,努力肩負起“昌九一體、龍頭昂起”的光榮使命。

有序推進昌九一體化。按照“規劃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和產業互補對接”的總方向,爭取上級支持,主動對接南昌,全力把九江打造成支撐江西經濟崛起的“雙核”之一。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昌九高速全線“四改八”、修平高速、昌九大道、長江大橋改造等項目,繼續推進九江繞城高速、都九高速等項目;協調推進彭湖高速對接安徽高速路網建設,開工建設九景衢鐵路、武九客專,做好合九客專前期工作,逐步形成九江到南昌、杭州、武漢、長沙、合肥五個省會城市直達快捷交通網絡;積極對接昌北機場,完善配套設施,逐步把九江機場建成國內重要的支線旅游機場。加快放大公共服務“同城效應”,取消昌九之間移動通訊漫游費和固定電話長途費,逐步實現昌九兩地戶籍、金融、公積金、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一體化。

有力推進沿江開放開發。充分發揮黃金水道、深水岸線和港口碼頭的獨特優勢,繼續把沿江板塊作為做大九江的主戰場。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按照《九江沿江港口碼頭規劃》,合理確定港口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規劃推進長江岸線綜合工程,建好公用碼頭,用足業主碼頭,優化港口資源配置,提高岸線利用效率,支持上港集團在九江加快發展,啟動彭湖灣港區建設,增強九江港綜合服務能力;啟動城東、城西、彭湖等板塊的鐵路專用線建設,改造升級湖口、彭澤長江大堤,加快城西港區至赤湖、湖牛線臺山至定山段改造等一批疏港通道建設,規劃啟動九江至湖口湖底隧道前期工作,加快形成水、鐵、公、機為一體的集疏運體系;開工建設500千伏石鐘山至洪源線路,220千伏碼頭、沙城擴建和110千伏德化、沿潯、長坪、太平等輸變電設施,實施中西部電網優化工程。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繼續推進城西港區二期開發,加快建設一批臨港新城,積極申報九江綜合保稅區,打造沿江港區、物流園區、工業園區和臨港城區“四區一體”的發展布局。進一步壯大臨港產業,著力推進九江石化油品質量升級、高鈷氫氧化鎳、西礦銅業、瑞智機電產業園、200萬噸焦化、中部紅木產業園、海底電纜、赤湖皮革工業城等項目建設,帶動配套產業集聚發展,打造主業突出、特色鮮明、鏈條完整、支撐有力的臨港產業集群。進一步加快對接互動,促進板塊、縣區、江路間的聯動、錯位、互補發展。力爭沿江區域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000億元。

有效推進共青先導區建設。全面實施《關于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共青先導區的意見》,用活用好共青城市設區市的經濟管理權限,興起新一輪建設發展高潮。加快推進南湖新區“四橫四縱”路網建設,開工建設城南高速互通及連接線、共青城至星子溫泉快速通道等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推進中通金域云計算中心、共青電子商務學院、手機產業園、國際服裝城、鴨鴨創新基地、農業示范區等項目,逐步構建電子商務、終端智能、服裝創意、動漫軟件、觀光農業等五大特色產業基地。加快共德永融合發展步伐,推進園區調區擴區,著力培育電子信息、現代輕紡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個百億級綠色產業,逐步把先導區打造成為綠色發展的示范區、新型城鎮化的先行區、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區、昌九一體化的重要支點。同時,按照“權力要下放、政策要松綁、服務要到位”的要求,加大分類指導力度,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健全考核體系,促進縣域經濟競相發展、錯位發展、特色發展。

(二)全力決戰大工業,擴張經濟總量做大九江

緊緊圍繞“三年翻一番、五年過萬億”的目標,以最大的決心和行動強攻工業,既要做大總量,又要提升質量,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確保4800億元、力爭5000億元,增加值900億元、利稅總額400億元。

培育產業龍頭。通過技改擴能、優化升級,千方百計擴大企業規模,壯大產業群體。支持九江石化、九江鋼廠、九江電廠、藍星星火有機硅、昌鈴汽車、巨石玻纖等骨干企業技改擴能,推動理文化工、理文造紙、龍達化纖、大唐化學、九宏新材料、攀森新材料、青島啤酒等企業盡快建成投產、達產達標。以大項目為依托,加快配套一批中小企業,推進產業延鏈互補,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形成龍頭企業頂天立地、配套企業鋪天蓋地的產業發展格局。力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00戶,新增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企業100戶以上、過10億元的10戶以上、過20億元的6戶以上。

促進產業集聚。圍繞打造石油化工、鋼鐵有色冶金、現代輕紡、電力新能源四大千億產業集群,抓好九江石化800萬噸油品質量升級和石化產業園建設,推進40萬噸有機硅單體及24萬噸下游系列產品等項目建成投產,力爭石油化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700億元;推進九鋼與方大特鋼的“城市鋼廠搬遷工程”,加快鎳基復合合金、城門山銅礦三期等項目建設,推進九江金鷺硬質合金等企業達產達標,大力發展以鎢、鉛、鋅、銅等有色金屬為主的精深加工,力爭鋼鐵有色冶金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億元;推進恒生大化纖、德鑫紡織等項目建設,促進棉紡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力爭現代輕紡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750億元;推進神華煤電一體化、九江電廠四期、光伏及風力發電等項目建設,力爭電力新能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00億元。推進北汽重組昌河鈴木、志高空調三期、中科鑫星新材料、中船裝備產業園、中糧百億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加快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綠色食品等新興產業發展,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00億元。

優化產業平臺。進一步優化園區平臺,重點抓好園區的水、電、路、污水處理等設施建設,加快融資、用地、用工等服務平臺和標準廠房建設,推進園區調區擴區,完善園區生產和生活性配套,不斷提升工業園區的承載力,著力把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湖口金砂灣工業園、城東港區、瑞昌工業園、永修云山經濟開發區打造成千億園區。進一步優化物流平臺,完善港區功能配置,加快港城、港工、港貿聯動,大力發展大宗商品物流和貨物倉儲業,著力打造“億噸大港”。進一步優化開放平臺,充分發揮海關、口岸、邊檢、海事、檢驗檢疫等部門的作用,加快完善口岸大通關應用系統,提升通關效率和外貿便捷度,降低企業綜合商務成本。

做好產業招商。圍繞打造產業承接高地,優化發展環境,強化以情招商,搶抓“央企入贛”的機遇,著力引進一批大央企、大省企;順應產業加快轉移的大勢,著力引進一批大外企、大民企。圍繞聚集上下游產品、延伸產業鏈條、降低綜合配套成本、培育優勢支柱產業,強化龍頭延鏈、配套補鏈,著力引進一批配套型、服務型、延鏈型項目,加快形成產業集聚、企業集群發展的格局。圍繞十大主導產業,強化以商招商,充分發揮產業協會、企業商會作用,著力引進一批龍頭型、基地型產業項目。

(三)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打造門戶城市做大九江

積極順應國家構筑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大勢,主動融入“中四角”的城市發展格局,發揮依山傍水、濱湖臨路的獨特優勢,加快建設大九江都市區,努力把九江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省域門戶城市、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

健全大九江都市區規劃體系。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要求,圍繞構建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中等城市為支撐、重點集鎮為節點的大九江都市區,啟動編制大九江都市區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形成覆蓋城鄉、相互銜接、科學合理的城鄉規劃體系。以規劃為龍頭,聯動“四縣一山”,加快完善新城區、改造老城區、建設拓展區、構建都市區,鼓勵支持共青城、修水、瑞昌、都昌向中等城市發展,打造一批沿江特色產業集鎮、沿路物流節點集鎮、濱湖生態旅游集鎮、山區邊貿中心集鎮。

完善提升八里湖新區。按照“行政文化中心、商業居住勝地、休閑觀光樂園”的功能定位,加快實現由政府投資為主向社會投資為主轉變、基礎設施為主向公共服務為主轉變、環境建設為主向聚集人氣為主轉變。開工建設興城南大道、八里湖中央商務區、九江國際金融廣場、中奧廣場、八里湖賓館、蛟灘污水處理廠等一批項目;續建推進通嶺大道、綠地ICC大都會、中航城、移動通信中心、九江國際灣、八里湖公園等一批項目;建設完成市兒童醫院、市民中心公園等一批項目,進一步完善新區公共服務功能,提升新區人氣、財氣和商氣。

改造提升老城區。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用兩年時間在中心城區改造棚戶區500萬平方米,其中廬山區300萬平方米,潯陽區、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各100萬平方米。潯陽區按照“分片改造、整體提升”的思路,推進京九市場搬遷、戰備路安置區建設等項目,啟動考棚、黃土坡、面粉廠、啤酒廠等片區改造動遷;廬山區按照“整區推進、整體提升”,加快實施五里片區、十里片區改造;開發區重點實施三馬路片區改造。加大邊街小巷改造力度,按照“市區聯動、屬地負責”的原則和“水通、路平、燈亮、線齊、墻美”的標準,用兩年時間基本完成老城區邊街小巷改造。加大城區干道建設改造力度,推進長虹東大道建設和潯陽西路沿線、長虹立交橋改造提升,啟動琴湖大道(南段)、芳蘭大道、濱江西大道(西段)建設;推進高速公路九江南、荷花壟、白水湖互通口改造提升,規劃啟動九江火車站、廬山站綜合改造,提升九江“城市之門”的窗口形象;加強市政設施管護,完善城區水氣電訊等地下管網配套設施,啟動第四自來水廠建設;開工建設白水湖環湖公園,啟動市動物園搬遷;加大便民設施建設改造力度,新建、改造提升一批農貿市場、社區用房、公共廁所等服務設施;加快公共停車場建設,優化交通組織,推進城區公交化和城郊客運一體化進程;加大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推進九江茶市、庾亮南路歷史文化街區等項目建設,挖掘文化內涵,留住城市記憶,彰顯城市個性。

加強城市管理。堅持以人為本的和諧城管理念,鞏固和擴大“兩違”建筑、“兩聲三亂”等整治成果,進一步加強交通秩序、小區物業、廣告店招、門前“三亂”、建筑工地等整治管理;堅持“花錢買管理,不花錢養人”,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做好新建公共服務場所、設施管理跟進工作;加強城區環境保護和生態建養,抓好機動車污染防治,減少道路及施工揚塵,嚴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工業廢氣排放,完善污水處理和大水系聯通設施,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和脫硫設施運行監管;弘揚生態文明,推進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守護好九江的青山、綠水、藍天。

(四)扎實推進“三農”工作,夯實發展基礎做大九江

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緊緊抓好,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發展現代農業。促進糧棉油等大宗農產品穩產增產,保障糧食安全;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和支持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有序流轉,促進規模化經營;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基層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治網絡建設,落實農產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全面修復505座(處)損毀水利工程設施,完成144座一般小(Ⅱ)型水庫除險加固及渠系配套,恢復和新增灌溉面積9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8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7萬畝,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新建6個水文測站,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產品加工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園,培育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新增規模以上農業企業20家。

促進農民增收。在鞏固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培育壯大水產、蠶桑、畜禽、油茶、蔬菜等優勢特色產業,加快發展苗木花卉、森林旅游等環境友好型農業,不斷調優農業產業結構,力爭新擴千畝以上示范基地60個,新增省級以上農產品商標名牌和“三品一標”70個,做強“廬山云霧”、“修水寧紅”茶葉品牌,努力增加家庭經營性收入;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增強農民工就業能力,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萬人,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逐步實現農民就地市民化,努力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抓好農村集體土地和農民宅基地確權登記試點工作,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試點,努力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改善農村環境。新增26個重點鎮、52個中心村的鎮村聯動建設,引導10萬農民集中居住。加強“山、田、路、水”的綜合治理,加強農村公路建設與管養,啟動農村小危橋改造和25戶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改造小危橋100座、農村公路1000公里,提高農村綜合客運服務能力。加強農村生產、生活污染綜合治理,全面完成835個新農村建設點“三清七改五普及”。改造農村危房1萬戶,改建農村衛生廁所1萬座。繼續開展“修河環保行”專項活動,集中開展長江河道采砂管理綜合整治,加快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市,支持武寧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試點縣。大力開展森林村莊建設,繼續實施“森林城鄉、綠色通道”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2萬畝,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萬畝。

(五)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商貿物流,繁榮現代服務業做大九江

文化旅游是富民興市的綠色產業,商貿物流是潛力巨大的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商貿物流產業,繁榮現代服務業,既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更是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放大廬山品牌,發展文化旅游業。廬山是九江的,更是世界的;廬山是九江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更是九江走向世界的國際名片。圍繞打造“江西旅游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全國旅游強市”目標,大力推進旅游資源廬山化、廬山品牌國際化,編制完善以廬山為龍頭的《九江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構筑以廬山為核心,以長江、鄱陽湖、尋陽古城、廬山西海及周邊縣(市、區)景區為基點,聯動“山、江、湖、城”的大旅游經濟圈。創新旅游管理體制機制,組建旅游委員會,加大對文化旅游產業支持力度,促進旅游資源由分散開發向整體開放開發轉型、旅游消費由觀光旅游為主向休閑度假觀光并重、旅游收入由門票經濟向綜合收入升級。加大旅游招商引資力度,支持區域性旅游整體開放開發,加快推進廬山索道、東林大佛文化景區、中信廬山西海度假區、大千世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云居山國際禪修中心、廬山西海國際養生度假區等項目;啟動建設廬山綜合博物館、國際廬山·鄱陽湖歡樂園、廬山歸宗景區、泰國風情度假村、吳城“贛天下”鄱陽湖國際旅游島等項目。大力促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充分挖掘九江豐富的歷史文化,支持發展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強化旅游形象推廣,創新旅游營銷模式,著力打造智慧旅游平臺。加強旅游區域合作,鼓勵市內旅游企業積極開拓境內外客源市場。培育發展壯大旅行社,規范旅游市場秩序,提高旅游標準化建設水平。

依托區位優勢,發展商貿物流業。充分發揮長江水道和國家一類口岸優勢,以國際水運、全國鐵路和區域公路運輸三大通道為依托,加快構建立體化的現代物流體系,把區位交通優勢變為商貿物流優勢。以“城內大賣場、城郊大市場、城鄉大流通”為目標,加快推進禧徠樂國際商貿中心、喜盈門國際商業廣場、九江國際皮草商貿城、聯盛九龍廣場、聯盛奧特萊斯商業中心等項目建設,打造一批商業綜合體和商品大市場;加快推進十里老街、南海路美食夜市、九蓮南路電子商務展銷街等規劃建設,打造一批特色商業街。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改善農村居民消費環境,不斷完善商貿流通體系。

繁榮城市經濟,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引進銀行類、保險類、資本類企業入駐九江,鼓勵金融機構推進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探索中小企業互助銀行等新型融資模式和政銀企合作新途徑,大力推進企業上市,擴大“財企惠貸通”融資試點,促進金融業與產業經濟的良性互動,把更多的貨幣資源優化配置到實體經濟。穩步發展餐飲住宿、交通運輸、郵電通訊等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科技咨詢、廣告會展、新聞出版、文化創意、研發設計、服務外包等新興服務業,規范發展電子商務和社區服務、養老服務、中介服務業,有序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和房地產業,促進城市生產和生活服務業實現新發展。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