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2014年宜春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2014年03月17日14:25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政府工作報告 循環經濟試點 協商民主 農業升級 留守兒童 土壤環境質量 農村飲水安全 轉企改制 重點污染物

二、2014年目標要求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關鍵之年,也是完整實施省委全會確定的“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十六字方針的開局之年,做好全年政府工作,意義重大。新的一年,我們要把握形勢,搶抓機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部署,改革主旋律進一步唱響,必將釋放更多紅利、拓展更大空間;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贛西經濟轉型加快發展戰略,制定了專門的支持政策,召開了高規格的現場推進會,對促進贛西地區轉型發展,力度前所未有、機遇不可錯過;隨著明月山機場建成通航,杭長高鐵即將通車,10縣市區全部通高速,宜春全面邁入航空、高鐵、高速公路時代,為我市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良好契機;市委審時度勢,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全市上下謀發展、比實干、爭先進的氛圍更加濃厚。同時,我們也要冷靜分析,應對挑戰:省委全會后,全省新一輪發展勢頭強勁,競爭態勢逼人,稍有松懈,標兵越跑越遠,追兵越來越近;特別是由于企業用工緊張、工資上漲、融資成本提高,宜春與沿海發達地區的比較優勢逐步弱化,招商競爭愈加激烈。我們要趨利避害,揚優成勢,把問題看成任務,解決問題就是發展的機會;把困難看成使命,戰勝困難就是前進的動力,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省委十三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落實“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基本要求,搶抓省委、省政府支持贛西轉型發展機遇,全力推進產業升級,突出項目建設,做強中心城區,壯大縣域經濟,促進民生改善,確保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趕超進位的好勢頭,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全面小康建設取得新成效。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生產總值增長10.5%;財政總收入增長1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實際利用外資和外貿出口均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5%;城鎮化率提高1.7個百分點;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5%以內。

三、2014年工作重點

圍繞實現“四大三確保”的目標,強化問題導向意識,著力培育項目氣場,提升經略能力,樹立底線思維,持續擴大有效投入,再掀全市趕超發展新高潮。突出抓好五個方面:

(一)緊扣改革創新這一主線

改革是加快發展的不竭動力。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智慧,勇趟深水區、善打攻堅戰,鏟除攔路虎、掃清絆腳石。

深化重點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三季度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全面實行聘用和崗位管理制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將工作重心從事前審批到事后監管轉變。探索組建“中介超市”,規范收費行為,切實降低企業成本。實施房建、水利、道路交通等行業公共資源網上交易。完善財稅工作機制,推進財政預算公開試點,加大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啟動規范土地流轉縣鄉試點,健全縣、鄉、村土地流轉服務網絡和交易平臺,逐步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抓好樟樹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和上高土地流轉試點。深化各項社會事業改革,適時啟動素質教育綜合改革、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中小學考試招生改革等試點。強化教師培養培訓,推行公辦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社會資本辦醫改革,抓好高安、上高等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推進食品藥品監督體制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健全文化發展體制機制,深化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改革,大力培育文化骨干企業。完善市直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統一經營和管理。繼續做好國企改革掃尾工作,妥善處理宜工債務、長青廠破產資產處置及其他企業歷史遺留問題。

壯大縣域經濟。以打造江西縣域經濟發展引領區為目標,優化生產力布局,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放手發展縣域經濟,努力構建中心城區和豐樟高“雙核”驅動、其他縣“塊狀隆起”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擴大縣級發展權限,除國家明確規定應由市級審批、核準的項目外,原則上全部下放到縣。支持豐樟高全面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主動對接南昌經濟圈,引領縣域經濟發展。對其他縣予以差異化支持,鼓勵各縣利用文化、生態等資源加快發展。袁州、上高、萬載要各出奇招、各顯其能,著力強產業、創特色,加強基礎設施、產業配套對接,繼續做大經濟總量,形成宜春新“三駕馬車”。靖安、奉新、宜豐、銅鼓要立足現有基礎,發揮生態優勢,大力發展旅游養生和新興科技產業,打造宜春生態“四小虎”,形成贛西秀美風光帶,建設成為湘鄂贛三省的旅游休閑后花園。

強化科技支撐。加快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力爭產學研合作項目達到200個,引進高科技項目20個,新增創新平臺及創新團隊15個。大力發展獨具本土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確保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家,產業增加值達到150億元。加大品牌創建,力爭新增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件、中國馳名商標4件,申請國家專利突破1400件。加快省鋰電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建設。積極推動企業上市,力爭成功上市1家,進入輔導期1家,完成股改2家。落實人才優惠政策,實施招賢引智工程,力爭培養引進各類高層次、高技能人才1000名以上,推進博士后流動站、院士工作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平臺建設。

提升開放水平。深入開展“開放升級年”活動,更加注重招商選資,努力引進一批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和知名民企。主動對接服務,支持央企兼并重組市內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引導宜商回鄉創業。建成運營高安、萬載口岸作業區,啟動建設樟樹水運口岸作業區、豐城集裝箱海鐵聯運裝卸站,力爭開通危貨通道。推進宜春鐵路(鋰電)口岸建設,積極打造航空物流中心、贛西出口加工區,對出口誠信企業實行檢驗檢疫“綠色通道”和直通放行制度。爭取宜春海關年內獲批。進一步激活市場主體,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優化市場競爭環境,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力爭新增私營企業2500戶、個體工商戶1.1萬戶。支持企業“走出去”,鼓勵優勢企業赴境外從事農業綜合開發、礦產勘探和投資并購。

(二)把握產業升級這一根本

堅持以創新發展引領產業升級,在經濟轉型中實現規模做大、質量提升、效益更好。

促進工業升級。立足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市場前景和區位優勢,圍繞打造一批千億產業、千億園區、百億企業目標,科學制定產業規劃,各縣市區做大做強主導產業2 - 3個。加快發展新興產業,重點推進鋰電新能源、生物醫藥、綠色食品、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力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4 - 5個百分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工藝,促進建材、紡織服裝鞋革、化工電力能源等產業實現規模化、品牌化、新型化,爭取申報并通過億元以上技改項目30個。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推進企業上市和增資擴股,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企業達到4戶,新增納稅超千萬元以上企業40戶。加快煤電、鹽化工、廢舊金屬及塑料回收等產業發展,努力將豐城、樟樹、高安打造成全省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區,力爭申報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或示范城市(縣)1個以上。加快園區“三區一化”建設步伐,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500億元園區1個、超400億元園區4個,新獲批重點省級工業園區1 - 2個,袁州、銅鼓獲批籌建省級工業園區,全市工業園區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000億元。

推動農業升級。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加速宜春從傳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邁進。突出抓好糧食、畜禽、油茶、竹、苗木花卉、有機(富硒)農產品等六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力爭全市農業產業化綜合產值突破800億元。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打造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00家。重點發展綠色農產品加工產業,支持上高創建國家級綠色食品產業基地,培育一批在全國有競爭優勢和影響力的綠色農產品品牌。加快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創新提升萬載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支持袁州、豐城申報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力爭全市注冊農民合作社達到3500家。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集約節約用地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爭取清理閑置或低效利用土地5000畝。實施“萬村千鄉”網絡建設工程,恢復改造新建一批鄉鎮供銷合作社。

加速旅游服務業升級。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旅游強省意見,修編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促進中心城區與縣市區旅游資源共享,全面構建“雙核三線四游”格局。充分挖掘溫泉、禪宗文化、自然生態等特色旅游資源,加快旅游與文化深入融合。推進明月山景區年底前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啟動三爪侖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推進奉新百丈山、宜豐東方禪文化園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做好樟樹筑衛城遺址申報世界遺產、禪宗文化申報世界遺產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溫湯創建世界溫泉名鎮等前期工作,爭取9月底完成禪宗文化“1+26”系列片制作并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珍惜和管控好明月山富硒溫泉資源,切實做到科學開發、合理利用。辦好第八屆月亮文化旅游節,以“明月寄相思、暢敘中華情”為主題,著力把宜春打造成為兩岸文化的交流勝地和海外華人的交流勝地。力爭接待游客突破27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過200億元。加快發展商貿流通、金融信息、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爭創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抓好一批城市商貿綜合體建設,推進市、縣、鄉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和便民蔬果糧油直供超市建設。以“空港”、“高鐵”物流為增長點,建設一批綜合物流園,培育壯大現有物流企業,努力實現服務業增加值超千億元。進一步完善金融機構體系,做大金融總量,力爭全年新增貸款170億元,引進外埠銀行1家,新設小額貸款公司2家、融資性擔保機構1家。

(三)突出城鄉發展這一關鍵

堅持全域統籌、整體謀劃、加速提升,努力構建城鄉一體、產城融合、生態宜居、社會和諧的城鎮化發展格局。

做大做強中心城。當前,進一步做大做強中心城區、鞏固提升宜春在贛西中心城市的地位已成共識、恰逢其時。隨著航空、高鐵時代的到來,中心城區交通條件大為改善,以前不中心,現在變成中心;在宜春不中心,在贛西卻為中心;在江西不中心,在中部地區處于中部之心。連續七屆月亮文化旅游節的成功舉辦,宜春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人氣、商氣加速聚集。鋰電、醫藥等新興產業的崛起,一大批產業項目的落戶,為叫響做強贛西中心城市增添了底氣。積極對接省委、省政府打造新宜萍城鎮密集帶的重大部署,進一步優化航空、高鐵、城南、明月大道兩側等重點區域規劃布局,加快老城區改造,推進新城區建設。加大環城南路沿線開發力度,爭取6月底啟動320國道改線工程。突出抓好碧桂園新城開發、禪博園、北湖公園等在建工程,啟動黃頗路片區棚戶區改造、昌黎隧道、張家山跨高速公路立交橋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優化市區體制,強化市區一體化理念,支持袁州加快發展,合理確定中心城區“四區”管理權限,建立事權財權相匹配的管理體制;進一步明確政策導向,在財稅、土地、項目、資金方面給予傾斜,引導各類生產要素向中心城區集中;進一步明確產業導向,加快現代旅游、總部經濟、養老保健、商貿物流、電子商務、教育培訓、鋰電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向中心城區集聚;進一步放寬入城門檻,鼓勵外來人口和周邊鎮村農民在中心城投資入戶。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確保群眾出行便捷高效。大力實施“數字城管”工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按照創建健康城市的要求,鞏固國家衛生城市成果,積極打造國家衛生城市升級版。規范房地產市場監管,促進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統籌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加快宜春新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杭長高鐵宜春段、煤運通道岳宜吉鐵路、昌樟高速改擴建、萬宜、昌栗、昌寧、昌傅至東鄉高速公路、宜春至慈化公路等項目建設,推進昌吉贛客專、萬銅高速、高安通用航空產業等項目建設,完善宜春明月山機場配套設施,增開連接國內主要城市航班。強化能源保障,加快靖安洪屏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建設,推進中心城區四方井水庫、奉新抽水蓄能電站、鵝婆嶺水庫、豐城龍頭山水電樞紐工程、豐電三期、大唐國際上高電廠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繼續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小農水重點縣和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完善電子商務基礎平臺及服務系統,建立數字認證、網上支付、社會誠信體系和公共物流信息平臺。

推進鎮村聯動。抓好省定新農村880個試點,集中力量實施19個示范鎮(重點鎮)鎮村聯動建設,力爭6月底全面完成“新建十一個一、五個改造提質” 及集鎮“六位一體”改造304個規定項目和96個聯動村改造工作。加大跑項爭資力度,積極采取土地“增減掛鉤”運作模式,為鎮村聯動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加快各類規劃編制,實現鎮村規劃全覆蓋。合理規劃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著力發展特色小城鎮產業。積極引導農民向集鎮和中心村集居,提高集鎮輻射力。鞏固“三清一控”活動成果,嚴厲整治規劃區內違規違法建房等突出問題。加強鎮容鎮貌管理,著力提升鎮區品位、美化人居環境。

改善農村面貌。進一步做好新農村建設和農村扶貧幫扶到戶工作,抓好國省道、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道沿線村鎮綜合整治和改造提升。推進2226個行政村村莊規劃編制,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清理垃圾、清潔水源和通自來水“兩清一通”工程。繼續開展廣播電視“戶戶通”和電影下鄉活動。加快推進縣鄉村公路建設,力爭完成縣道升級改造、農村公路客運網絡化連通工程、自然村通水泥路800公里,自然村通暢率達到49%。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