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月5日在襄陽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襄陽市人民政府市長別必雄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各位代表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迎難而上,砥礪奮進,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兩個中心、四個襄陽”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市長別必雄作《政府工作報告》。
(一)主要經濟指標持續較快增長,占全省的比重明顯提升。1—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1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14%、30%和14.7%;全年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7%,增幅居全省第一位;我市主要經濟指標占全省的比重進一步提升,省定目標全面完成。縣域經濟爭先進位、競相發展,7個縣(市)區在2012年度全省綜合考評中全線進位,襄州區躋身全省10強,棗陽市20強位次前移,老河口市進入全省20強,棗陽市、襄州區分別在全省“三農”考核中居第一、第二名。
(二)結構調整扎實推進,發展質量明顯提升。工業經濟呈現明顯的結構性變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性發展,1—11月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7.2%,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15%,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我市列入了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成為首批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和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特色產業園區建設扎實推進,優勢產業加速集聚,全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達到9個,居全省第二位;優勢企業加速成長,新增產銷過100億元的工業企業1家、過50億元的2家、過10億元的10家,駱駝集團成為我市首家“中國民營企業500強”,10家企業進入“湖北民營企業100強”。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襄陽北國際物流園、襄陽東農產品物流園、襄陽國際商貿城等市場集聚區開工建設,我市成為全國城市共同配送試點、肉菜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城市、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電商企業新增259家、達到2687家;中國移動湖北公司“四個中心”、華為華中云計算產業園、錦云科技云架構呼叫中心等一批云計算產業項目加快推進,IBM華中卓越云計算中心投入運營;文化旅游產業支撐性項目加快推進,古隆中景區、唐城一期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主體完工,新增1個4A級景區,預計全年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20%。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0家,家庭農場突破10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3800家;土地流轉面積180萬畝,規模經營面積突破100萬畝,分別比上年增長一倍;襄州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以南漳為核心區的有機農業示范區建設扎實起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高產農田建設力度加大,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百億斤糧食生產大市地位進一步鞏固,我市再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稱號,成為全國農業生產全程服務試點、農村公共服務運行機制維護建設試點和中國民生林產業示范區。經濟效益明顯提升。1—11月,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稅金同比分別增長29.6%、20.3%;服務業稅收占全部稅收的比重由上年的35.9%提高到40.9%。
(三)投資保持快速增長,新的經濟增長點明顯增多。實施億元以上投資項目863個,民間投資和億元以上項目投資的比重分別達到79.9%、69.8%,拉動全市投資增長27.6和23.5個百分點;實施省市重點項目182個,投資過100億元、50億元、10億元項目分別為8個、10個、96個,竣工投產億元以上工業項目75個、新增產值750億元。招商引資成果進一步擴大。實際到位資金1067.7億元,同比增長37.8%;新注冊5個投資過100億元、8個過50億元、60個過10億元的重大項目,華為、中鐵建、李爾、偉世通、旭硝子、恩梯恩、考泰斯等7家世界500強企業相繼落戶,汽車零部件、云計算等產業鏈招商取得實質性突破,英菲尼迪產業園和東風零部件產業園的產業鏈集聚效應初步顯現。新增國家級示范試點67個,爭取項目資金90億元。
(四)統籌城鄉力度加大,新型城鎮化水平明顯提升。新城新區建設和舊城更新同步推進。東津新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0.9億元,兩橋兩環線控制性工程基本竣工,核心區基礎設施實現全覆蓋;80萬平方米安置房主體完工,十大公共工程有9個開工建設;引進投資過10億元的產業項目5個,總投資312.7億元。舊城更新穩步推進,中心城區開工建設“兩改”項目27個、竣工2個,開工安置房308萬平方米;內環線以內工業企業遷建完成31家、正在轉遷36家,專業市場轉遷對接基本到位;縣(市)新城新區建設全面推進,核心區基礎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河谷組群發展扎實起步。城市基礎性、支撐性功能項目開發系統推進。中心城區城市道路暢通工程成效顯著,內環線全線貫通,東津大橋、臥龍大橋、唐白河大橋、勝利街立交橋建成通車,深南大道綜合整治以及襄南景觀大道等4個出口路建設完工,南北軸線建設快速推進;城市生態景觀建設力度加大,新建公園游園10處、綠道112.4公里,新增城市綠地109萬平方米;“五城同創”扎實推進,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逐步提升,全市完成交通投資突破100億元,高速公路和國省干線公路建設快速推進,襄陽至武漢動車每日增至8對,襄陽機場航線增至11條,全年航空旅客、貨郵吞吐量分別增長50%和110%。整鎮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以襄城尹集、襄州雙溝兩個市級試點為示范,10個縣級試點有序展開,我市經驗在全省推廣。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漢江干流襄陽段各斷面水質穩定達標,主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4天,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綜合處置示范項目得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機構和國家住建部、環保部的高度評價。
(五)改革創新持續推進,發展活力明顯增強。政府管理創新進一步深化,推進市直部門“大科室制”改革、行政審批“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審批和管理服務事項由251項減少至145項,創新“12345”政府公共服務熱線運行機制,促進了行政服務效能提升;建立“三個三分之一”的工作機制,實施路線圖管理、臺賬式管理、績效管理和流程式、全過程督查,有力推動了重點工作落實;探索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競爭性分配改革,專項資金使用效益明顯提高。金融創新實現新的突破,全市新引進和成立各類金融機構21家,新增融資突破500億元,銀行貸款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市建投公司融資方式由單純經營土地向經營資產轉變;34家企業在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13家企業即將在“新三板”掛牌,27家股權投資機構投資我市企業。土地管理制度創新深入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低丘緩坡地綜合開發利用、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創新成效顯著,新增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校企共建研發中心(研究院),新登記省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170項,申請發明專利1900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9家;以我市企業為主起草19項國家標準,國家標準委批準在襄陽設立了電機軟啟動技術分會;“隆中對·創業與人才”活動成功舉辦,引進創新創業團隊16個;我市成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智慧城市試點,連續五次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對外開放提速。預計全年出口額增長35%,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0%。第三次經濟普查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六)社會建設全面加強,民生保障水平明顯提升。民生投入力度加大。民生支出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73.6%,年初確定的關系民生的“十件實事”全面完成,預計全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2%和12.9%。創業就業不斷擴大。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0.5萬戶、同比增長72.4%,新增微型企業6350家,新增城鎮就業10.4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2萬人。社會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人員供養以及新農合、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保等六項保障待遇全面提高,大病保險全面啟動,新增機構養老床位1082張;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城鎮就業人員新增1.6萬人,全市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48385套、分配入住16855套,完成扶貧搬遷、農村危房和特困戶危房改造11117戶。向30多萬低收入群眾發放了臨時價格補貼,向1萬名特困殘疾人發放了生活補助,幫助5.5萬人脫貧,我市扶貧工作在全省考核中蟬聯第一;支援瓊結、精河、鶴峰發展的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目標全面實現,200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部完成,高中教育質量穩居全省前列,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新校區和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投入使用;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逐步完善,我市成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公共衛生工作繼續走在全省前列,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高于省定標準,出生人口性別比控制在省定目標以內;全民健身運動深入開展。社會管理創新持續深化,我市成為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市、全國法治城市建設先進單位、法治政府建設和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三查一促”工作扎實有效,集中排查整改了一批安全隱患,化解了一批不穩定因素。
一年來,我們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完善工作規則,規范決策程序,促進科學決策;在全國率先清理、規范、公布市縣政府部門權力清單,促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加強行政執法監督,促進規范執法、文明執法;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與政協協商制度,自覺接受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建議案、提案;深入開展“假如我是服務對象”大討論活動,推進市民問政、治庸問責常態化,有力促進了政府各部門作風轉變、效能提升;認真履行廉政建設責任制,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大幅壓縮“三公”經費支出,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和財政資金監管,規范公共資源配置交易,促進了廉潔政府建設。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帶領全市廣大干部群眾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團結奮進、攻堅克難、改革創新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納稅人,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向駐襄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關心支持襄陽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總結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許多現實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不大與結構不優并存,做大總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任務十分艱巨;“三農”基礎脆弱與城鎮化質量不高并存,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任務十分艱巨;發展環境不優與營商成本過高并存,全面深化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營商環境的任務十分艱巨;社會治理壓力加大與民生保障能力不足并存,擴大公共產品供給、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增強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任務十分艱巨。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