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2014年襄陽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2014年03月17日16:28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襄陽 舊城更新 平安建設 農村公共服務 畜禽養殖污染 多式聯運提單 公共產品供給 節水型社會建設 農村寄宿制學校

二、2014年工作安排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發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員令,改革開放到了一個新的重要關頭,對各級政府是一次重大考驗。當前,宏觀經濟環境依然復雜嚴峻,我國經濟面臨很多挑戰,我市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的壓力很大;但更要看到,我們正面臨著許多歷史性發展機遇。隨著中央推進新一輪改革的舉措陸續出臺,中央經濟工作會和新型城鎮化工作會確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必將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市場活力;長江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漢江生態經濟帶上升為省級戰略,漢江流域開放開發有望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給襄陽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從我市發展條件看,多年積聚的能量加速釋放,隨著一批支撐性、功能性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規劃確定、陸續開工、相繼建成,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進入收獲期,一批優質企業快速壯大,跨越發展的支撐明顯強化;多項國家級試點示范落戶襄陽,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直接惠及襄陽,資源集聚能力和城市影響力明顯提升;一系列促進經濟增長的改革創新舉措效應持續顯現,市場信心和發展動力明顯增強。面對新的發展形勢,我們必須清醒認識面臨的挑戰,切實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使命意識,堅持底線思維,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氣大膽改革、銳意創新,牢牢把握新一輪改革發展的主動權。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和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按照穩中求進、又好又快的總要求,堅持改革統領,著力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市場活力;堅持創新驅動,著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堅持“四化同步”,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堅持民生優先,著力加強社會建設、增進人民福祉;堅持綠色發展,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努力在全省“建成支點、走在前列”大局中謀求新作為、創造新業績。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出口和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分別增長12%、1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0%,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2%,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物價調控、計劃生育、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等約束性指標。圍繞實現上述目標,重點做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強化投資拉動經濟增量提質

著力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完善招商引資考核機制,進一步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深入推進專業招商、產業鏈招商,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大力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財務公司、研發中心等功能性機構,積極引進新興服務業態。力爭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突破1450億元,引進投資過5億元的項目100個、過10億元的65個、過50億元的10個、過100億元的5個。

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提速增效。嚴格重點項目路線圖管理,強化項目秘書制、全程督查制,實行集中竣工投產制,全力推動項目快開工、早見效。全年實施900個億元以上項目,投資過100億元、50億元的項目分別達到10個、15個,力爭有200個億元以上項目竣工。突出抓好英菲尼迪國產化、東風零部件產業園、東風井關農機裝備產業園、際華襄陽紡織工業園等525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建設,力爭有170個項目竣工投產,工業投資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60%以上。加快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確保襄陽機場新航站樓主體工程開工、停機坪擴建完工,爭取蒙西至華中鐵路煤運通道和武襄十城際鐵路襄陽段開工,促進谷竹高速襄陽段建成通車,續建新建15條一、二級公路,加快建設襄陽新港,扎實做好鄭萬高鐵、雅口航運樞紐等一批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加快重大能源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新集水電、大唐熱電、華潤安能熱電等項目,加快華電三期、老河口電廠等項目前期工作。

全力爭取國家政策和投資支持。搶抓國家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的重大機遇,力爭一批改革試點落戶襄陽先行先試;搶抓國家建設長江經濟帶的機遇,爭取將漢江經濟帶融入其中;搶抓國家支持軍民融合發展的機遇,依托國家軍民結合產業基地,爭取軍工企業總部將更多的項目布局襄陽;搶抓國家投資政策調整的機遇,積極策劃爭取一批國家和省投資項目,努力在爭取外國政府貸款上實現更大突破。

(二)以創新驅動推動經濟轉型發展

加快打造萬億工業強市。深入實施主導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優勢產業集聚集群發展。以產業鏈垂直整合推動產業集聚。大力推動我市產業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和上市公司整合市內外關聯企業,帶動產業集聚;鞏固提升汽車產業龍頭地位,重點在引進乘用車、新能源汽車、專用車、農用機械等整車項目上突破,在吸引國內外核心和關鍵零部件企業集聚上突破;大力實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計劃,推動食品、紡織、化工等產業技術改造、品牌培育、鏈條延伸、業態創新;大力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和高新技術產業鏈技術創新規劃,重點培育智能制造為主的高端裝備制造、云計算為主的電子信息、純電動和混合動力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等優勢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特色新興產業。以培育優勢企業帶動產業集聚。大力實施百家龍頭骨干企業成長工程、百家高成長性中小企業星火工程、百家企業技術改造示范工程,深入實施促進小微企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力爭全年新增1家產值過100億元、2家過50億元、10家過10億元、50家過億元的骨干企業,新發展小微企業6000家以上,爭創中國馳名商標3件以上。以特色產業園區建設推動產業集聚。健全“五個一”的推進機制,創新特色產業園區建設運營機制。以推動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促進產業集聚。大力引進和培育研發設計、成果轉化、檢驗檢測、專業物流、產業投融資等生產性服務業態,規劃建設檢驗檢測園區,著力打造區域性檢驗檢測中心;大力推廣云制造服務和工業互聯網技術運用,加快推進“兩化”融合。

加快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大力推進區域性市場樞紐建設,著力打造長江中游商業功能區的重要支撐。以商圈建設引領城市商業業態升級,加快建設東津新區區域級核心商圈、人民廣場市級核心商圈、長虹路等城市副商圈,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商家、一線品牌、先進業態,規劃建設1—2個夜消費特色街區。以優化消費環境激活消費需求,全面落實鼓勵消費的信貸、財稅政策,擴大汽車、住房等大宗消費,培植信息、健康、養老、文化、旅游和社區服務等消費熱點,促進消費升級。以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推動電商產業突破性發展,著力打造區域性電商產業基地。以發展專業物流為重點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加快建設襄陽東農產品物流園、襄陽北國際物流園、襄陽西綜合物流園和臨港物流園,促進物流業集中集聚、有序發展。以建設“襄陽云谷”帶動信息服務業跨越式發展,大力推進華為、IBM、中國移動、錦云科技等云計算產業項目建設,加大云服務推廣應用力度,積極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加快建設“智慧城市”。以發展總部經濟提升服務業層級,規劃建設2—3個總部經濟集聚區。以“一城兩文化”引領文化旅游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襄陽古城、古隆中、峴山、魚梁洲等文化旅游區,開工建設米芾文化創意產業園、文化傳媒產業園和文化科技產業園,推動一批縣(市)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建成運營,實施城市旅游標準化建設,加強旅游策劃營銷,推進區域旅游合作,提升襄陽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平臺建設提升創新能力。著力推動國家和省級科技孵化器特色化、專業化、集約化發展,力爭創建省級以上研發平臺10個。以協同創新突破關鍵技術。整合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面創新資源,共同組建科研公司或研究院,支持支柱產業的關聯企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重點建設10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支持優勢企業積極參與和牽頭制定國家標準。以體制機制創新集聚創新資源。創新科技投入機制,強化財政投入導向性作用,建立政府創投基金對社會股東和管理團隊讓利的機制,爭創國家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市,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吸引各類資本投入科技型企業;充分發揮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等“國牌”優勢,爭取國家創新資源和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布局襄陽;創新人才集聚機制,深入實施隆中人才支持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積極創建國家級“海智計劃”工作基地,力爭在引進國內外科技領軍人才和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上實現新的突破。

(三)以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現代農業強市建設

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力爭家庭農場發展到1500家,專業合作社發展到4500家。建立完善農村承包地流轉和仲裁平臺,引導農村承包地規范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全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60萬畝、規模經營面積20萬畝。以開展全國農業生產全程服務試點為契機,每個縣(市)區創辦一個試點,建立“管理在縣、服務在鄉”的機制,組建跨區域的農業綜合服務機構,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以開展全國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試點為契機,完善“以獎代補、先做后補”的農村“以錢養事”機制,著力解決村級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實施鄂北糧食增產工程為重點,加快推進以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小農水工程等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力推進土地整治,整市推進高產示范創建,夯實百億斤糧食生產大市基礎。強化農業科技推廣,建立龍頭企業牽頭、高校和科研院所協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的農業科技推廣機制,大力推進科技入戶。

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整合南漳、谷城、保康、老河口生態農業資源,規劃建設“中國有機谷”,著力打造綠色安全食品生產示范區;支持襄州、棗陽、宜城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以發展生態、觀光農業為重點,建設樊城都市農業示范區;推進玫瑰、牡丹、核桃、油茶、食用菌、中藥材為主的特色林產品產業化、規模化,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源林和用材林基地,加快建設中國民生林產業示范區。深入推進“兩清、兩減、兩治”為重點的農業生態建設,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產品,力爭全年新認證有機、綠色、無公害食品40個以上。

突破性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大力實施農產品加工業三年倍增計劃,優化農產品加工園區布局,引導農產品加工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著力培育在全國有影響的特色農產品加工集群;大力支持骨干龍頭企業通過資產重組、資源整合和產業鏈重構,組建農產品加工企業集團,大力引進行業龍頭企業,積極培育農產品品牌,力爭新增1—2家國家級龍頭企業。

(四)以新型城鎮化帶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把讓群眾生活更舒適的理念融入城鎮規劃建設的血脈中、體現在城鎮化過程的每一個細節中。堅持規劃引領,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科學編制、嚴格執行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保證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和延續性,促進中心城市、衛星城市、特色鎮、新型農村社區四位一體、有序推進、功能互補、協同發展。堅持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不搞一哄而上,不搞一刀切,不搞統一模式,不搞大拆大建,不強迫農民“上樓”。

堅持雙核帶動,著力推進新城新區建設和舊城更新。統籌推進東津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主導產業培育。實現70平方公里起步區基礎設施全覆蓋,確保安置房有100萬平方米主體完工、15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市民中心、技師學院一期交付使用,科技館、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醫療中心、優質高中等主體工程完工,加快推進大劇院、會展中心建設;確保區域性商業中心和機器人產業園、文化創意產業園、華科工研院開工建設,華為云計算產業園投入運營。啟動建設龐公新區、樊西新區。有序推進舊城更新。合理安排中心城區“兩改兩遷”項目建設時序,建成安置房308.5萬平方米、入住居民10萬人。堅持城區經濟和縣域經濟雙輪驅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推動老河口、谷城與丹江口組群發展,在漢江生態經濟帶開放開發中先行先試;推動襄宜南一體化發展,支持棗陽中心城區與吳店、興隆兩個城鎮組團發展,促進保康生態旅游試驗區建設,大力支持縣域經濟爭先進位。扎實做好支援瓊結、精河、鶴峰發展的各項工作。

堅持基礎先行,著力推進城市功能開發。著力提升城市交通功能。加快建設中心城區“兩軸三環九放射”骨干路網體系,確保南北軸線貫通,啟動東西軸線建設,大力推進中環線和外環東線建設,建成園林大道北出口等出口路,新建、改建主次干道79條;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建設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加強市政配套設施建設。實施地下綜合管廊工程,新增88公里供水管網,實施污水治理項目18個,改造續建配套泵站10座,建設截污干管55公里,新建改建排水管網155公里,延伸燃氣管網77公里。

堅持文化傳承,著力打造山水園林名城。以強烈的文化意識指導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將襄陽優秀的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城鎮規劃,著力培育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的美麗城鎮。加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力度,實施襄陽古城修復工程,推進陳老巷等歷史文化街區和會館的保護與改造,完善城市標識系統,征集推介襄陽十景,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著力培育生態園林景觀,大力實施中心城區清水入城和漢江岸線、城市道路景觀建設工程,加快推進城市公園、游園、植物園建設和綠地改造升級,新增綠地100萬平方米;加大城市山水生態資源的保護力度,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大力推進“五城同創”,力爭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通過國家衛生城市考核驗收。

堅持整鎮推進,著力建設美麗鄉村。堅持全域規劃、鎮村聯動,將10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鎮作為“四化同步”發展試點,統籌推進特色鎮、新社區和美麗鄉村建設。因地制宜培育特色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壯大鎮域經濟,強化產業支撐。整鎮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以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為切入點,引進市場主體有序推進新型農村社區試點建設,創新集體資產運營管理機制和新型農村社區管理機制。深入推進村莊整治,完善城鄉垃圾清運處理體系;實施綠色示范鄉村工程,打造一批高標準綠色示范村;加強古村落原始風貌的保護,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堅持機制創新,著力增強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動力活力。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加快市、縣(市)投融資平臺體制機制創新,支持特色鎮組建專業化投融資公司,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股權、債券融資,拓寬融資渠道。創新人口管理方式。探索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負擔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居民登記制度和無門檻的居住證制度,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條件,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五)以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實施審批流程再造,在高新區、經開區試行行政審批“園內辦結”;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實行市場主體登記一表制申報、先照后證,放寬住所登記條件,允許小微企業一地多照、一照多地;理順市、區事權關系和支出責任;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創新公共產品提供方式。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深入推進市、縣(市)區政府機構改革,積極穩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穩步推進“區園辦(鎮)一體化”管理體制改革,深化文化、醫藥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創新編制管理,嚴格控制機構編制。

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競相發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以股權多元化、經營集團化為重點推進政府投融資和擔保類企業改革,以堅持國有控股、實現股權多元為重點推進公用類企業改革,加快解決國有企業改制遺留問題。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非公有資本、集體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非公有制資本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和國家放開的壟斷行業,實施“個轉企”和領軍私營企業培育工程,促進私營企業做大做強。

積極推進土地管理制度創新。探索建設用地新機制。堅持整鎮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探索建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儲備制度和復墾結余土地指標交易制度,逐步建立增減掛鉤指標、建設用地指標以及耕地占補指標交易有形市場,實行有償使用,分類管理;大力推進低丘緩坡地開發利用和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加快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加強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穩步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發證;加快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制度和價格評估體系,明確有償使用方式和收益分配比例;依托國有建設用地交易市場,建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平臺。

大力推進財政金融改革創新。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財政預算制度,推進財政預算資金全過程績效管理,深化財政專項資金競爭性分配改革,建立規范合理的政府債務管理和預警機制。大力推進金融創新,千方百計擴大融資渠道,新增社會融資突破600億元;力爭引進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10家以上,組建民營銀行、地方法人銀行取得實質性進展,發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機構實現新的突破;大力發展融資租賃、直接債務融資、保險融資,設立小微企業集合信托(私募)債權基金,實現縣(市)區債務融資工具運用全覆蓋,探索發展互聯網金融,推進資產證券化;力爭有1家企業在主板上市、10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30家企業在武漢股權托管中心掛牌、引入20家股權投資機構,探索設立油脂交易所、城市礦產交易所、林業產權交易中心等特色產權交易市場;著力優化金融環境,實施企業信用提升工程,建立公眾數據信用平臺和公眾金融服務中心,構建面向廣大市民的電子支付體系;規范民間金融管理,加強風險預警和處置。

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對接國際先進理念和規則,著力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力爭利用外資實現更大突破。支持優勢企業到境外投資,參與國際競爭;大力引進沿海加工貿易產業鏈,著力建設和培育出口基地;著力建設國際物流大通道,大力推進無水港建設、襄陽機場改擴建和一類航空口岸申報,規劃新建鐵路貨運中心,爭取實現襄陽至寧波五定班列常態化,加快建設渝新歐中南地區貨物集結和分撥運營基地,推動與鄭新歐、漢新歐等歐亞大陸橋連接貫通。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