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 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本屆政府就任于清遠經濟社會發展關鍵的轉折期,我們承擔著三項基本的使命:第一,從交通、城市和產業園區入手,根本上改善清遠的發展條件,推動清遠經濟社會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第二,從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入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條件;第三,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入手,在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同時,鞏固和發展清遠的生態優勢。通過前兩年的努力,這三項任務都取得了積極的進展。我們完全有信心再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上述三項任務,實現任內五 年的預期目標。可以預見,到 2016 年底,我們可以基本建成連接珠三角的城際軌道和多條高速公路;基本完成燕湖新城和英德、連州新城區的框架建設;基本完成市縣兩級主要產業園區的配套建設;基本實現民生保障均等化的首期目標。到那個時候,清遠的發展條件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全市上下對清遠的發展前景也會更加自信自豪,清遠將步入更加健康、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軌道。因此,做好本屆政府后三年的工作至關重要。今年是承上啟下的一年,也是后三年工作的關鍵一年,必須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和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六屆六次全會的總體部署和政府工作的具體安排,認真落實好今年的各項工作。
綜合研判,盡管今年面臨的挑戰依然很多,但經濟大環境總體好于去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將進一步激發發展的活力;省委、省政府大力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將極大改善清遠的發展條件;廣州的全面對口幫扶,將有力助推我們加快發展。特別是,經過近幾年的務實調整,全市上下科學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振興發展的愿望更加強烈。只要我們堅持穩中求進,注重改革創新,堅守綠色發展,善于把握發展中的機遇,注意規避發展中的風險,完全有可能在新的一年,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應該把握好四個關鍵點:第一,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和產業發展力度, 推動經濟實現有質量的較快增長 ;第二, 扎實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始終以改革的思維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第三,借勢廣清一體化發展,通過服務廣州和接受廣州的輻射加快發展;第四,把基本民生保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市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下功夫。
基于以上研判和考慮,建議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和約束指標是:生產總值增長 10%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18% ;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 1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 13% ;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 10% ,城鎮居民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3.5% 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幅度控制在 3% 以內;城鎮化率提高到 49% ;社會保障、資源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及安全生產完成省定目標。
上述預期目標的建議,是經過認真分析和測算后提出的,既有實現的可能,也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需要說明的是,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建議,比前兩年更加積極 , 主要是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經過近幾年的調整,我市經濟增長已經觸底回升,加上一批新的產業項目將形成產能,今年有可能實現較快的增長。二是,發展不足,經濟總量過小,仍然是清遠當前的主要矛盾,我們要在 2020 年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也必須努力加快發展步伐。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建議今年重點安排八項工作:
一、鞏固和發展經濟企穩回升的良好態勢
以更大力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安排市重點項目 238 項,總投資 1968 億元,年度計劃投資 362 億元; 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 31 項,總投資 785 億元,年度計劃投資 147.4 億元。進一步壓減重點項目審批時限,完善市縣兩級班子成員聯系督導、部門聯席會議和建設 管理考評機制, 加快推進 108 項 續建項目,確保 52 項 在建項 目建成投產。 力爭 78 項新安排項目下半年全部進入實質性施工。同時,做好下年度重點項目的前期工作。
加大優質企業幫扶力度。 落實 “ 推進百家企業幫扶工程 ” 和 “ 一企一策 ” 幫扶措施,建立制度化的政企聯席會議機制, 健全投訴處理和重點企業跟蹤制度,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完善 “ 政銀企擔 ” 合作機制, 繼續引進和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協助開展中小企業集合債、私募債等金融創新業務。 繼續推動企業改制上市,支持上市后備企業做大做強,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到 “ 新三板 ” 上市。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抓好人才政策的落實,制訂出臺技能型人才引進優惠政策。探索科技金融的融合發展,推動技術專利質押貸款工作。
推進產業園區擴能增效。加快五大產業園項目用地清理和整合工作,力爭上半年完成廣州(清遠)產業轉移園擴園申報、民族工業園創建省產業轉移園工作,年內完成佛山順德(英德)產業轉移園、佛山禪城(清新)產業轉移園擴園申報工作。加快石角制造業基地擴容和 申報省級產業園工作。 繼續推進 園區道路、電力、通訊、排污等基礎設施和生活類服務設施建設。加強園區社會事務管理和相關公共服務。通過配套商業用地開發、委托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土地整理等方式,引導更多社會資金參與園區開發建設。計劃四個省級產業園區引進項目 86 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73 億元,完成設備投資 22 億元,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 85 億元,稅收 11 億元。
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招商引資。制訂務實有效的招商引資計劃,完善招商引資信息和利益共享機制,開通清遠招商網,開展小分隊駐點招商和重點企業拜訪活動,組織開展各項經貿合作活動,重點抓好珠三角特別是廣州的招商推介活動。充分依托現有制造業龍頭企業,引進上下游企業。通過 “ 補鏈、強鏈 ” ,推動陶瓷、再生金屬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引進呼叫、物流、旅游和金融后臺等現代服務業。 加強已引進和洽談項目的跟蹤工作,力爭 40 個億元以上籌建項目開工建設、 50 個億元以上洽談項目簽訂合約。 幫助企業解決好用地、用電等問題, 力促現有企業增資擴產。
二、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完成市、縣兩級政府機構改革,建立政府部門權責清單。繼續下放、轉移、委托和取消行政審批事項,一般性經營項目不再進行審批并實行自動備案,一般性技術審查事項全部推向市場,外資企業年度聯合年檢實行報告制。將建設工程項目涉及的審批事項歸入 “ 五個集裝箱 ” ﹝ 19 ﹞ ,分別由牽頭部門組織實施并聯審批。上半年完成部門審批事項向單個科(股)室集中,審批科(股)室向行政服務中心集中。在全市范圍內推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完成 負面清單 ﹝ 20 ﹞ 和監管清單的制訂,建設商事主體登記管理信息平臺,形成有效的后續監管機制。 將網上辦事大廳延伸至鎮(街),并整合成集商事登記、政務服務、公共資產交易等功能為一體的 信息 共享平臺。推行科技創新券 ﹝ 21 ﹞。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村建試點改革,完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全面完成村委會換屆選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總結推廣 “ 葉屋經驗 ” 和 “ 新城經驗 ” ,解決耕地經營碎片化問題。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建立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農村集體產權管理服務交易平臺。完善農村金融信用體系,推廣清新區 “ 政銀保 ” 信貸模式,鼓勵各地試點探索建立農村集體經濟聯合社信用合作部。大力發展政策性涉農保險,鼓勵保險機構開發家禽、生豬養殖及蔬菜、水果、茶葉種植等規模產業保險項目。
深化社會民生領域改革。 創新民生項目規劃、決策和投入機制,試行市民 “ 點菜 ” 、政府 “ 配餐 ” 模式,滿足多樣化的民生需求。抓好樞紐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支持和發展社會志愿服務組織,加快行業協會去行政化。完善校長聘任制改革,全面啟動督學責任區工作。完善 清遠日報社運行機制改革,穩妥推進清遠廣播電視臺體制機制改革。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職級與待遇掛鉤。加快推進勞動保障監察行政綜合執法改革,開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綜合實驗區試點。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快公立醫院改革 , 發展民營醫院,推行合理分級診療。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交易制度。 實施 “ 病種分值 ” 結算辦法。探索城市居家養老與社區服務相結合的模式,開展農村居家養老 “ 幸福計劃 ” 建設試點,推行 “ 公建民營、民辦公助 ” 的養老服務機構運營模式。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放開縣城和中心鎮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心城區落戶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