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踐行“生態+”,美麗漳州魅力彰顯。實施中心城區“五湖四海”、南山水岸、“雙百”綠化工程、圓山林下生態園等一批“生態+”先行示范項目,“一城花海半城湖”獨特風光初步形成,從“生態佳”邁向“生態+”贏得廣泛認可。實施規劃提升工程,提請市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將5290畝土地列為中心城區重要生態空間保護范圍;編制完成5個城市設計(覆蓋面積60平方公里)、6項專項規劃、2個省級“多規合一”試點。開展新一批市政線網“六千工程”,建成城區停車樓(場)38個。基本建成博物館、藝術館、規劃展示館,圓山文化中心基本形成。配合市人大制定并頒布實施首部實體性法規《市容和環境衛生“門前三包”責任區管理若干規定》,市區生活垃圾清潔直運全面開展。完成拆違面積超700萬平方米。加快廈漳同城化先行示范區建設,65個同城化項目進展順利。建立生態文明指標考核體系,開展“三鐵治污、提升三質”整治行動、城鄉生態環境提升行動、大氣污染整治百日攻堅,全面落實“河長制”,全力整改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三質”水平持續好轉。完成國土綠化20萬畝、水土流失綜合治理30.2萬畝。蟬聯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漳州古城保護建設(一期)項目榮獲“2017年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四)強力推改革,機制創新富有成效。持續深化簡政放權,年度各項改革任務如期完成,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工作取得突破。“會審制”改革、商務110、國地稅聯合辦稅、“即報即放”出口食品檢驗檢疫方式等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在全國首創食品農產品檢驗檢疫“四檢合一”,臺商投資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正式獲批設立。成立供給側改革服務中心、臺胞臺商服務中心,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榮獲“2017中國十佳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城市”稱號。對臺對外合作成效彰顯,實際利用臺資34億元;與東盟貿易額達80億元。
(五)全力補短板,群眾獲得感持續提升。2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基本完成,“四難一差”問題逐步緩解,“十大惠民特色工程包”完成投資190億元。開展精準脫貧攻堅競賽,推廣平和“養雞生蛋”工程,實現低保線與扶貧線“兩線合一”,2.28萬人、79個貧困村實現脫貧,完成造福工程搬遷3642戶、1.2萬人。啟動“安得廣”惠民安居工程,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1.5萬套。出臺城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指導意見和補助政策;解決歷史遺留辦證難問題,補辦房地產不動產權證4814份。
拓寬就業渠道,新增城鎮就業4.83萬人。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顯現,新增床位1031張、衛技人員1089名。教育事業不斷進步,新建57所公辦幼兒園,新增幼兒園學位1.34萬個、中小學學位6989個。體育事業發展加快,成功舉辦第十三屆市運會、第十屆老健會,新增3個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漳州文庫》編撰進展順利,長篇報告文學《谷文昌》獲評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深化平安漳州、法治漳州建設,開展“護航金磚、共筑平安”四項行動、維穩“六大專項行動”,社會保持安定穩定。推進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百日行動,全面做好國務院、省政府安委會安全生產巡查問題整改。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市”創建工作。建成全省唯一的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外事僑務、民族宗教、蘇區老區、山海協作、防震減災、援藏援疆援寧等工作穩步開展。
(六)扎實改作風,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嚴格執行《準則》、《條例》,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堅決反對“四風”,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大力整治“庸懶散拖”,政風行風持續改善。市本級“三公”經費支出下降35.4%。在市委“一線考察干部工作法”引導下,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明顯提升。認真執行人大決定決議,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98件、政協委員提案287件,辦復率100%。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富有成效。政務“五公開”持續推進,行政監察、審計監督繼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有效推進。
各位代表,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齊心協力、團結奮斗和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離退休老同志和各界人士,向駐漳省部屬單位、駐漳部隊、武警官兵,企業界人士和來漳創業務工人員,向關心支持漳州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鄉親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仍然較小,人均水平偏低,產業發展水平不高、結構不優,創新能力不足;城鄉區域發展不均衡,城鎮化率偏低,生態環境保護壓力較大;優質教育、醫療、養老資源不足,基本公共服務存在不少短板;體制機制創新和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發展環境仍需優化等等。我們必須直面問題,創新舉措,立項掛牌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