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深化改革開放,釋放機制創新紅利
試點帶動,深化改革攻堅。大力推進構建全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工作,推動形成更多漳州經驗和模式。以“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深化“放管服”改革,對標國內外先進地區,進一步規范事項管理,推進行政服務中心標準化工作,開工建設新市行政服務中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落實金融工作三大任務,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有效壓降不良貸款,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行為,營造良好金融生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多證合一、證照分離”。繼續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支持國有企業做大經營性資產。
深化合作,拓展開放空間。強化“一把手”抓招商,建立專業招商隊伍,重視商會招商、以商引商,繼續實行招商引資、項目對接考核,制定第三方招商獎勵政策,新簽約“三維”合同項目250個以上、總投資1000億元以上。注重提高出口質量和附加值,創新“漳州味·世界行”運行模式,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雙向投資與貿易合作。加快口岸建設,促進口岸開放,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傳承月港輝煌,弘揚漳州海商精神,加強“海絲”遺址保護和申遺工作,做大“海絲”文化品牌。加強與新生代海外鄉親交往,緊密聯系更多港澳僑鄉親,進一步凝聚僑心、發揮僑力。
深度融合,提升對臺優勢。秉承“兩岸一家親”理念,實施“四個一”工程,努力在漳臺融合發展上有新作為、新成效。以產業合作為抓手推動經濟融合,密切與島內工商團體聯系,加大石化、精密機械、光電、食品加工等先進制造業以及文化創意、醫療養老等新興服務業的對接合作。更好發揮臺商臺胞服務中心作用,支持在漳臺企轉型升級,加快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建設,維護臺商臺胞合法權益。辦好“農博會·花博會”、海峽論壇相關活動,加強祖地文化、宗教文化和宗親交流,吸引更多臺胞融入漳州、扎根漳州。
(六)加速補齊短板,共建共享幸福漳州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確保全市3個重點縣和最后的50個貧困村、4419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精準落實產業、就業、住房、金融、醫療、教育、低保兜底等扶貧措施。實施“三千”工程,助推精準脫貧。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創新“養雞生蛋”扶貧脫貧長效機制,建立貧困村、貧困戶資產性增收長效機制。強化脫貧攻堅責任和監督,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落實后續脫貧措施,構建穩定脫貧、有序退出機制,確保“脫真貧、真脫貧”。
擴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新配擴建公辦幼兒園62所,新增學位1.5萬個,全市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78%以上,所有民辦幼兒園納入統一監管;實施城鎮中小學擴容和義務教育提升工程,開工建設漳州一中新高中部、職業教育園區,支持高職院校擴容建設,促進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水平。加快健康漳州建設,開工建設市醫院高新區院區,確保市急救中心建成完工、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投入使用,新增床位1200張、衛技人員1900名;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加強兒科、產科、精神科和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成2個以上緊密型醫聯體,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加快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建設,新建15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50個農村幸福院,新增養老床位2500張。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群眾性文化生活;保護傳承優秀地方文化,推進文藝精品創作,推動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文創產業融合發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完善四級全民健身網絡,建設生態體育公園、全民健身綜合體。重視計生工作,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加快推進市、縣綜合檔案館建設。做好二輪志書送審驗收工作。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25項為民辦實事項目。促進高校畢業生、失業青年、失地農民等重點群體就業,新增城鎮就業4.4萬人。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和穩定房地產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解決商品房不動產證辦理遺留問題。開工建設“安得廣”惠民安居首期工程,完成棚戶區改造9640戶,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9943套。完善社會救助制度,保障婦女兒童、青少年、老年人合法權益,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加強民主法治建設。深化法治漳州、法治政府建設,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認真做好法規草案的起草工作,適時向市人大常委會提出議案。出臺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制定程序規定,提高政府立法質量和效率。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做到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強化執法監督,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和輿論監督,提高建議提案辦理實效。
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深化平安漳州建設,常態化落實“五級責任鏈條”工作機制,及時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持續開展暴力、侵財、金融、網絡、毒品等各類違法犯罪打擊行動和交通、消防、槍爆、食藥環、制售假整治行動,全面凈化社會治安環境。深化“12345”服務平臺運用,加快“雪亮工程”建設,提升分類處置和打防管控水平。進一步整合資源、健全體系、改善環境,提升城鄉社區治理水平。完成水毀工程修復、鄉鎮防汛指揮圖編制,發展智慧氣象,提升防汛防臺能力。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推進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堅決遏制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以“四個最嚴”深化“餐桌污染”治理,打造食品安全名城。做好防震減災工作。
同時,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人防、海防和雙擁共建,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做好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幫扶少數民族鄉村加快發展。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紅十字會等人民團體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