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2018年主要工作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自治區新一屆人民政府的開局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治疆方略特別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取得扎實進展,引導和穩定預期,加強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增長8.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要著眼全局、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把握關鍵,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聚焦總目標,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全面深入落實自治區黨委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一系列安排部署,繼續深化嚴打專項行動,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持續抓好確保重點場所絕對安全、精心做好群眾工作、實現社會面防控常態化等重點工作,加強重點領域防控、努力做到無縫隙無盲區無空白點,加強邊境地區管控、構建起堅固的邊防長城,強化互聯網管理、確保網絡安全,集中力量做細做實人口精準化管理等基礎性工作,不斷鞏固社會穩定根基,確保各族群眾安居樂業。持續開展“訪惠聚”駐村工作,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深度貧困村第一書記作用,扎實做好群眾工作,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深入開展“打黑除惡”專項行動和“村霸”問題專項治理,落實好各項惠民政策。繼續開展發聲亮劍活動,深刻揭批“三股勢力”“兩面人”的邪惡本質,營造堅定堅決維護穩定的強大社會氛圍,不給“三股勢力”任何喘息機會,讓民族分裂主義永遠不能卷土重來,讓宗教極端思想永遠不能死灰復燃,讓暴力恐怖犯罪活動永遠不能得逞!
(二)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大力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大調結構、轉方式力度,構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堅持一產上水平,推動農業提質增效。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作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堅持引進與培育本地企業相結合,鼓勵各類資本進入農副產品加工領域,發展和引進一批帶動力強的農副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促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檔次,打造集生產、保鮮、儲運、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切實解決農產品“倉儲難”“銷售難”、價格低等問題,讓農戶更多分享產業鏈各環節的增值收益。
堅持二產抓重點,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推進煤、電、化等上下游產業一體化經營,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推動石油石化、冶金建材、輕工食品、機械制造、民族醫藥等傳統產業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向中高端邁升。著力發展新興產業,推動先進裝備制造、節能環保、電子產品、金屬加工、硅基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擴大新能源裝備、輸變電裝備、特色農牧機械等產業優勢,加快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轉變,促進制造業轉型發展。扶持和鼓勵中小微企業發展,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扶持和優先發展以紡織服裝產業、電子組裝、民族手工業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下轉第三版)(上接第二版)持續實施“短平快”項目,推進紡織服裝業向印染、服裝等終端產業傾斜,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發揮帶動就業、促進增收、助力脫貧攻堅的作用。
堅持三產大發展,推動服務業做大做優。新疆旅游業是最具潛力和前景的重要支柱產業,我們要抓住社會大局持續穩定的機遇,發揮特色旅游資源優勢,大力推行全域旅游發展模式,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做優精品路線,提升旅游品質,打造特色品牌,加強旅游綜合執法,規范市場秩序,提升服務保障能力,力爭全年接待境內外游客增長30%以上。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業,加強物流樞紐設施和城鄉市場網絡建設,完善國際商品交易展示、現代物流服務組織、大宗商品采購交易、電子商務創新應用、國際口岸開放發展、城鄉商貿物流服務等體系,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著力培育消費新熱點,持續優化消費環境,支持實體店轉型發展,推動互聯網與旅游、養老、醫療、家政、快遞等服務業融合發展,進一步擴大生活類、公共服務類、行業類、新型信息產品等消費,持續釋放需求潛力、增加有效供給,不斷提高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三)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著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積極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持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
大力破除無效供給。綜合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持續推進鋼鐵、煤炭、煤電、水泥等行業化解過剩和落后產能,鞏固已有成果,堅決防止死灰復燃。加大“僵尸企業”處置力度,有序推進產權、股權交易,穩妥做好職工安置工作。要更加嚴格執行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法規標準,更加嚴格治理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倒逼落后產能退出。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激活市場有效需求,消化房地產庫存。
大力培育新動能。著力強化創新驅動,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烏昌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推動創新成果、創新項目同產業和現實生產力對接,完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激勵機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堅持標準引領,不斷提升供給質量和效率。實施質量強區戰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大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培育力度,打造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商標品牌。積極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現代供應鏈等新業態新模式,形成更多新動能。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順應人民群眾對消費品質、消費服務的更高要求。
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稅費成本和要素成本,全面落實階段性降低企業社保繳費率的有關政策,繼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降低企業用能、物流、融資、信息、通信等各項成本。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優化政務服務,推行聯審聯批,推動經濟工作由“抓項目”向“抓質量”和“抓環境”轉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證照分離,繼續推進“多證合一”、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和電子營業執照應用。繼續深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跨部門雙隨機聯合抽查全覆蓋。推進信用監管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建設。完善自治區“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體系。加快推進自治區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政務服務中心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采取有效措施,擴大電力市場交易規模,進一步降低供電、輸配電成本,深入開展同網同價工作,鞏固和擴大新疆低電價優勢。
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持續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向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提高國有資本運作效益和水平。推進規范董事會建設,加快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經營機制。全面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積極破除民營企業在信貸、上市、財稅、創新、招投標、人才等方面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堅決制止侵害企業自主經營權和合法財產所有權的行為,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建立市場化企業資本金補充機制,鼓勵企業利用多層次、多元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推進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不斷激發社會活力。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激發企業家精神,營造尊重、激勵和保護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社會氛圍。
(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確保扶貧脫貧措施精準落地
堅持精準施策,以解決突出制約問題為重點,以重大扶貧工程和到村到戶到人幫扶措施為抓手,以補短板為突破口,強化支撐保障體系,加強政策傾斜和涉農資金整合,按照“通過轉移就業扶持一批、通過發展產業扶持一批、通過土地清理再分配扶持一批、通過轉為護邊員扶持一批、通過實施生態補償扶持一批、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扶持一批、通過綜合社會保障措施兜底一批”的要求,因地制宜、一戶一策、精準到人。堅持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把救急解困和內生脫貧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大教育扶貧力度、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加大健康扶貧力度、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嚴格落實脫貧攻堅主體責任,推進扶貧資金監管和績效考核,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措施精準落地,確保扶貧資金、項目精準落實到村到戶到人。切實提高脫貧質量,對工作不力、作風不實、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的堅決嚴肅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