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4000萬千瓦 民資外資可參股核電建設 -歐盟REACH法規明實施 影響我3萬多企業 中國建重點實驗室應對 -央行嚴控外商投資內地房市 把好信貸關 中國房地產還能熱多久 -社會對職業教育比較歧視 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合法就業權利 -中國擴大兒童免疫范圍 增25億購疫苗 衛生事業十一五規劃綱要 -A股均價與歷史高點相差1成 內地資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營油企欲打包賣外資 三分格局或變兩強相爭 商務部促油企整改 -中國存在糧價上漲引發通貨膨脹風險 商務部三措施穩定肉蛋價格 -國務院決定今年試點向國企提取分紅 -07中國大學滿意度排行榜出爐:清華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數破千萬
中國甘肅、西藏等西部四省區全面建立低保制度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3 月 22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中新網蘭州3月21日電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今年要在全國范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農村低保制度是中國政府加強“三農”工作、構建和諧社會的又一重大舉措。中央、省區和縣市三級財政以及相關法律的制定和有效實施,保證了這一制度的全面落實。

中國西部地區,特別是甘肅、青海、寧夏、西藏等四省區,由于區位、氣候等方面的原因,一直以來始終是中國最不發達和最落后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國民生產總值均列全國倒數,四省區總人口達四千萬,其中貧困人口達六百萬。

進入本世紀以來,西部四省區在經濟緩慢發展的同時,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惠及數百萬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據悉,甘肅省于二OO五年四月出臺了《甘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次年十月,又出臺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試行辦法》,先后在全省范圍內建立城市、農村低保制度。目前,全省有城市低保對象六十八萬多人,農村有特困群眾一百四十九萬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連續三年每年提高百分之十,城市低保平均標準提高到一百六十八元,已經接近全國去年底一百六十九點九元的平均水平;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標準原則上每年不低于六百元。

據有關部門介紹,青海省早在一九九七年就已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廣大農牧區于二OO七年一月一日起全面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線標準按照該省不同的行政區劃進行確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二OO六年七月一日起提高到一百七十五元。據統計,二OO六年青海省累計投入二點六億元低保資金,有效保障了城市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

毗鄰的寧夏回族自治區也于二OO三年全面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間城市低保金標準進行了五次提標,到二OO六年七月,低保資金投入增加了兩倍,保障人數增加了十五倍;在農牧區,從二OO七年一月起,人均年收入低于六百八十三元的近二十三萬特困人口,將和城市貧困戶一樣按月領到不低于三十五元的低保金,截至二OO六年年底,全區城市低保人數達到二十一點八萬人,支出保障金一點九七億元。

中國最大的藏族聚居區西藏,于一九九七年開始在全區范圍內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先后在拉薩市城關區等地進行試點,一九九八年在其它六個地區進行推廣,到二000年,自治區普遍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OO二年把符合條件的城市貧困居民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做到“應保盡保” ,保障標準不斷提高,從一九九七年每人每月一百三十元提高到現在的二百三十元。

據新華社的一則消息透露,西藏將從今年開始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將年人均純收入低于八百元的特困農牧民全部納入保障范圍之內,這一制度將覆蓋西藏農牧區特困群眾二十三萬人。截至二00七年,西藏共安排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四千六百萬元。(黃黨)

來源: 中新網

相關文章:
農村低保制度漸行漸寬 2007年將覆蓋鄉村角落
中央財政用于城市低保補助資金136億增加24億元
中國今年全面落實農村低保 重點解決中西部地區
全國農村低保文件將在兩會后出臺
中國城市低保惠及2241萬人 低保標準提高13.6元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