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低,負擔重,他們的生存現狀如何?對未來有什么盼望?記者走訪了幾位低收入者。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這是廣大百姓的心聲,也是我們始終如一的關切。
本期重點鎖定低收入群體,對他們的收支狀況、生活水平、日常負擔、消費能力等予以真實再現,并試就“如何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等難題進行探討。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低收入群體,有更多的好政策惠及低收入群體。
哈爾濱社區工作者王凱——
“水果都是買別人挑剩下的”
隆冬時節,哈爾濱市南崗區奮斗街道辦事處分部社區的殘協委員王凱穿梭在社區173戶殘疾人家庭之間,查室溫、問難事、解煩憂。“他們中有38戶低保戶,是我服務的重點。”
王凱38歲,2004年下崗,腿有殘疾,至今獨身,與退休父母住在一起。2006年,通過市殘聯的培訓、考試、面試,他從“五選一”的競爭中勝出,獲得社區殘協委員這一公益性崗位。扣除養老、醫保“兩險”,當時月工資有420多元。去年7月漲工資,目前每月工資529元。
家庭生活是拮據的。父母退休金共1600元,父親月初領工資后第一件事是交水、電、煤氣和電話費,再買米、面、油,這樣就出賬700多元。母親有糖尿病,每天得打胰島素,父親有高血壓、冠心病,老兩口吃藥每月又得支出近600元。再算上其他一些零星開支,收入所剩無幾,“水果都是買別人挑剩下的。”
為補貼家用,王凱每月只留200元零花,剩下的全交了生活費。他無奈地憨笑,說自己是“月光族”,沒有哪個姑娘會看上。“如果找個殘疾人,兩人收入都低,以后養活孩子也是問題”,王凱說不清自己到底是想成家,還是怕成家。
收入低,活可不少。今年,換發第二代殘疾人證、給重癥殘疾人辦免費醫保、中秋節發愛心購物卡……樁樁件件可忙壞了這位社區的唯一殘協委員。有時,看著一些殘疾低保戶“每月不干啥,還能拿300元低保金”,一些服務對象比自己生活還寬裕,他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我這活兒,收入該在1000至1500元之間才合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