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5時,南方醫院心理科主治醫師蘇梅蕾寫下日記,她寫道:“經過30多個小時的車程終于到達玉樹結古鎮,災區到處滿目瘡痍,最糟糕的是天氣,剛到時還陽光燦爛,沒一會就烏云密布,風沙滾滾,帳篷差點搭不起來。”
本報訊 (記者任珊珊、王鶴、譚秋明 通訊員饒玲、許國堂) 廣東青年志愿者赴玉樹抗震救災醫療服務隊和廣州青少年抗震救災援建行動志愿者在昨天、前天兩日相繼抵達結古鎮。雖然一路上歷盡艱辛,頭痛嘔吐的高原反應越來越強烈,但志愿者們咬緊牙關,一到目的地即投入到緊張的救援工作中。一些隊員還在救援間隙寫下日記,記錄這一段特殊的經歷。
本報第三批赴玉樹采訪的記者跟隨廣州青少年抗震救災援建行動志愿者一行,在昨天凌晨5時許從西寧向820公里之外的災區出發,一路上要翻越13座大山,經過廣袤的草原,沿途風沙暴雪催逼,顛簸34個小時,最高海拔達到5000米。
記者親歷:玉樹生命線遭雨雪封鎖
從昨天凌晨起,西寧至玉樹沿線開始雨雪交加,多個路段大雪封路,導致通往玉樹的生命線214國道禁行近3小時。作為連接玉樹的最主要陸上通道,214國道因受惡劣天氣的影響,有部分路段滑坡,部分路面出現毀損,本報記者在沿途不時可見施工人員在搶救、維護。
上午7時50分,雪勢加大,記者所在的車隊在倒淌河鎮受阻。倒淌河鎮有“青藏第一鎮”之稱,當年文成公主入藏即在此拜別故土,在具有典型藏式建筑風格的小鎮中央,矗立著一尊文成公主回望故土的塑像。而昨天上午,這里成了受阻救援車隊的臨時集散地。
在文成公主廣場上,記者偶遇幾名從臺灣到拉薩旅行的游客。得知廣州志愿者是往玉樹救災,一名女游客連贊“了不起”。
在滯留兩個多小時后,雪勢變小,少數性能較佳的車輛被放行,而絕大多數救援貨車仍在焦急地等待開赴災區。此刻,所有人的心情是一樣的:早一分鐘抵達災區,鄉親們就能早一分鐘住進帳篷,穿上暖衣,吃上飽食。
天氣路況:一路風沙暴雪催逼 沿途車禍不斷
廣東青年志愿者赴玉樹抗震救災醫療服務隊員們對災區的情況已有一定了解,也做足了吃苦的準備,但去往災區的路途上,行車34小時,翻越13座大山,一路被風沙暴雪催逼著,風雪大得令行車“幾乎沒有視線”,“車每顛簸一下,頭就痛一陣。”幾個隊員開始嘔吐,有人禁不住在日記中抱怨:“這條路真是走得讓人崩潰。”
4月19日凌晨4時,領隊趙冰冰記錄道:“車剛才停了一下,由于打滑停了好幾次才把車停穩,雪太大前面有輛越野車拐彎翻溝里了,好在溝很淺,車里的人爬出來上了另外一輛越野車走了,翻車就放溝里等天氣好再來拉了,我們的車繼續以不足五碼的速度前行,海拔4163米,距離玉樹還有460公里,窗外的雪還在紛紛揚揚地下著,大西北,一如傳說中的那般,環境惡劣,風雪肆虐。”
吃飯住宿:水只能煮到80℃ 帳篷差點搭不起來
忍饑挨餓三十多個小時,一路顛簸不敢合眼,19日下午3時30分,隊員們終于趕到玉樹結古鎮。災區當地,海拔高,水只能煮到80℃,風沙大,差點連帳篷都搭不起來。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戴文華記錄了自己的高原反應癥狀:“頭痛,氣不夠,高原反應很可怕。”還提到“熱水只有80℃,只能吃方便食品。”
雖然最好的食品只有方便面,但隊員們保持著樂觀的情緒,護士廖慧在日記中寫下:“我們已經在玉樹安定下來了。雖然條件艱苦,但大家一條心幫助災區人民,大家都努力去面對。”
救治:第一個求診家庭有個女孩會說漢語
到達災區的第二天,醫療服務隊立即開展救治工作,20日上午,醫療服務隊開始救援工作。第一個前來求診的家庭給領隊曾穎如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她在日記里寫道: “今天早上8時,就有一個藏族婦女帶著1歲左右的男孩和10歲的女孩來到我們的帳篷前,經隊員檢查小男孩發高燒,給他吃了藥打了針。他的姐姐上小學四年級,會講漢語,幫她媽媽給我們做翻譯,她名叫易西拉毛,我后來拿了些食品、水給他們,小拉毛很乖,主動幫我們搞起了衛生,她說她的父親早已去世,弟弟是過繼的。看到她開心健康的紅臉蛋,我感到一陣的心酸和安慰,多可愛堅強、樂于助人的孩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