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過農民,也當過工程師、教授,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區,最‘酷’的技術也不同。”面對主持人的提問,擔任科技部部長后首次出席大型國際會議的萬鋼從容應答。
“農村孩子沒有計算機,要花很多錢買,計算機上的功能可能有90%用不上,”他說:“如果能花10%的錢就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這就是最‘酷’的技術。” 夏季達沃斯年會亞洲科技潛力專題會議的聽眾用長時間的熱烈掌聲打斷了萬鋼的回答。
萬鋼是中國1979年以來第一位民主黨派出身的部長。出生于上海的他曾經在吉林省延吉縣三道公社當過插隊知青,碩士研究生畢業后留學德國并在奧迪公司工作了10年,2001年出任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主任,后來又擔任同濟大學的校長。
特殊的經歷讓萬鋼對中國的國情尤其是科技方面的情況有著與眾不同的理解,他說:“中國科技發展的目標是讓更多的人,尤其是最貧困地區的人能享受到最‘酷’的技術。”
又一陣掌聲過后,萬鋼展開了自己對最“酷”技術的看法:中國西部的高原地區,既寒冷又缺氧,缺少蔬菜。如果把沼氣裝置安裝在農民的大棚里,沼氣可為農民提供燃氣,而沼氣渣又成為蔬菜的肥料,盡管這是最簡單的技術,但對于農民來說,就是最‘酷’的技術。
“對于城市來說,最‘酷’的技術是坐上燃料汽車、電動汽車,達到零排放。”萬鋼說,“明年的奧運村里,人們就會實現這個愿望。”
萬鋼總結道,中國地域廣、人口多,不同地區對技術的需求不同,我們不僅要發展高新科技,還要針對不同地區、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技術,使每個地區、每個層次的人都能享受到最‘酷’的技術。
“很多人認為技術是冷冰冰、不近人情的,越高不可攀就越好,但萬鋼的講話卻很好地將技術與人們的生活和中國的國情聯系起來,非常人性化。”美國信息產業機構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格里高利·史阿說。“而且,他的技術理念也更貼近市場,給出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不了解中國的人,甚至是那些最近沒有來過中國的人,都應該來參加這個會議。”會議主持人、奧美公共關系亞太區總裁柯銳思會后對新華社記者說,“萬鋼機智、幽默、坦率、誠懇,代表了現在的中國和中國的官員。”(閆平 徐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