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閱兵留三大懸念:中國是否建航母(圖)
專家尹卓解讀:中國"大海軍"到底怎么個"大"法?
閱兵軍艦今對外開放 青島市民可"親密接觸"外艦
1949年4月23日,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在少將司令林遵的率領下起義。當天,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宣布成立,4月23日就被定為解放軍海軍成立日。今年4月23日是中國海軍成立60周年紀念日,為此,海軍將舉行大型的海上閱兵儀式及示范表演,人們將一睹中國海軍的強大軍威和風采。由此,追溯和思考中國海軍的發展史,也將成為很多讀者的關注熱點。
法制晚報圖/毛京東
根據李海濤(已故海軍司令肖勁光的女婿)所繪的《海疆萬里圖》制作 (法制晚報)
張愛萍檢閱部隊
重慶號巡洋艦
人民海軍的創建者張愛萍上將,被稱為“新中國海軍之父”。1949年4月23日,在國民黨海軍原高級軍官林遵起義的當天,張愛萍等13人開會,成立華東軍區海軍。這一天后來被定為人民海軍成立日。近日,張愛萍將軍的兒子張勝,回顧了海軍創建期間的故事。
為招人手大街小巷貼廣告
張勝說,張愛萍將軍后來常常自我調侃,說自己當時不是海軍司令,是“空”軍司令。一沒船,二沒人,帶著幾名干部和警衛員,加上自己13個人白手起家。 >>>臨危受命組建海軍——張愛萍與人民海軍的初創
當時上海剛解放,失業的人很多。為了吸引人才,“父親派人到大街小巷和報紙上,發布招工廣告。凡當過海軍、干過船務、學過船舶、懂得機械,甚至只要識些水性的,都歡迎加入海軍。”張勝說。
經過反復斟酌,張愛萍提出了一個組建海軍的思路:解放軍士兵政治上沒問題,但不懂技術,少了一條腿;原國民黨海軍官兵業務熟悉,但需要提高階級覺悟,也少了條腿。兩個跛子合起來,共同建設新中國海軍。
親歷風暴后組海軍氣象部門
張勝說,海軍當時的船一是國民黨投誠、繳獲的艦艇,大概有70多艘。二是國內的造船廠生產改裝了100多艘。這樣華東海軍大大小小有180艘艦船的規模。
為了熟悉海軍,張愛萍將軍曾親自學習駕船。1950年冬,張將軍乘坐的遵義號炮艦,一出岱山港就遇到大風暴,“當時的蘇聯顧問都以為父親回不來了。也就是那次遇險,父親才體會到氣象的重要。自那以后,海軍開始設立氣象部門了。” >>>軍史回眸:“三忘”儒將張愛萍第一次操艦
張愛萍簡介
張愛萍(1910年~2003年),男,四川省達縣人。1929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9年受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1954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80年5月,他成功地組織指揮了中國第一顆洲際導彈的發射。1982年11月,任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 >>>詳細
延伸閱讀:
舊中國海軍夢夭折 1945年曾計劃造12艘航母
提起航空母艦,人們都不會陌生,這種統治海洋數十年的超級武器已經成為海上強國的標志。然而人們也許并不知道,在航母誕生的初期,中國的國民黨政府也曾提出過一項宏偉的建造航母計劃,但由于政治、經濟、軍事等諸方面原因,中國最初的航母夢未能實現,給后人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詳細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