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6月18日,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及夫人翁帆在南開大學為其舉行的89周歲生日宴會上。當日,30位院士在南開出席了“理論物理前沿討論會”,楊振寧在會上介紹了自己在冷原子領域的最新研究工作。
在有人猜測他已不做研究的時候,6月18日,89歲的物理學大師楊振寧,在南開大學向同行報告了他在冷原子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他修改了自己多年前一項理論的不完備之處。
除了回答提問時須用助聽器,這位老人留給聽眾的印象是思維之敏捷、表達之清晰不亞于青年,雖然他上一年還大病一場,進過醫院的重癥監護室。
楊振寧說,自己40多年前的研究涉及了冷原子領域,但當時缺乏實驗技術證實,后來因故中止。近些年來,這方面的實驗技術有了很大進步,自己多年前的一些工作得到了證實,于是又回到了這個領域。目前,冷原子是物理學的熱門領域之一。
2008年,86歲的楊振寧及其合作者發表了一篇冷原子方面的新論文,令同行驚訝于他的學術活力。此后至今,他已陸續發表了將近10篇論文,放在年輕學者中也屬“高產”。
他不喜做壽,因為做科學的人是“沒有年紀”的
2011年是楊振寧的“望九之年”。6月18日至19日,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舉辦了一場“理論物理前沿討論會”,以此紀念該所的理論物理研究室誕生25周年,并為研究室創辦人楊振寧教授預先慶壽。30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及近百位杰出的學者與會,使之成為該領域罕見的學術盛事。
校方在數學所大廈前特別打出橫幅,上書“楊振寧先生學術青春長在”。南開大學校長龔克解釋,楊先生本不喜做壽,因為真正做科學的人是“沒有年紀的人”。
1986年,剛剛創辦南開數學所的數學大師陳省身,邀請老友楊振寧到此創辦理論物理研究室。盡管“完全沒有思想準備”,楊振寧卻欣然從命,只因“陳先生的邀請是無法拒絕的”。
25年來,這間起初僅有一位、目前也只3位教授的研究室,已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培養的25名博士中,有人當選院士,有人成為大學副校長,有人拿到海外名校終身教職。
用研究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墨林的話形容,研究室如今算略有成就,“畢業了一批人、做出點事”,總算對陳、楊兩位先生有所交代。
葛墨林1986年由陳省身、楊振寧自蘭州大學聘至南開大學。他最初問陳先生該怎樣發展,陳先生提出要“不開會、無計劃、多做事”;再問研究室該做什么方向,陳先生回答“就做振寧的方向”。
楊振寧則說,不善做研究的人,看某個菜園里人多,就擠進去找個角落,花大力氣刨個坑。一定要找一個較空的園子,一刨就出個蘿卜。他為研究室設定的“楊——巴克斯特系統”相關的數學物理方向,當年并不被人看重,日后逐漸成了該領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如今,葛墨林認為,南開理論物理研究室的師生,不僅在學問上受惠于楊振寧,人品、學風上也受益頗多。楊振寧“寧拙毋巧,寧樸勿華”的要求,影響極大。
25年來,這里一貫奉行“不宣傳”方針,數理學界之外,少為人知。數學所共計12位全職教授,理論物理室占四分之一,在葛墨林看來已不算小。陳省身初期就提出不希望擴大規模,永久教職保持很少。這個方針堅持至今。
“就叫研究室,也不擴大,不叫‘中心’。”葛墨林說。
此間風氣的一處體現是,本次討論會不少大腕到場,但葛墨林在開幕式上說:“恕我不能一一介紹各位的頭銜,大家都是重要的人物。”他給同行鞠了一躬,“一介書生,無權無勢,對大家無可貢獻,鞠個躬表示感謝”。
物理學家、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院士因公爽約,專門發來長信,但大會決定節省時間,不再當眾宣讀。由于學術報告安排極為緊湊,葛墨林提醒在座上了年紀的院士們,感覺累了就去休息,也可騰出座位,讓給后面站著聽講的年輕人。此語令與會者不禁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