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他主張“楊李之爭”留給后人評判
科學史上,親密合作獲得諾貝爾獎的楊振寧、李政道后來決裂,一直為人關注。與兩位大師均有交往的葛墨林說,關于“楊李之爭”,楊振寧一貫主張,雙方把所有資料都公布出來,留給后人評判。
葛墨林說,無論存在怎樣的分歧,他們在中國的問題上意見是一致的。
1990年,李政道先生在蘭州大學發起一個學術會議,原定的會議組織者在外無法及時回國,臨時改由葛墨林領銜組織。葛墨林當時在石溪分校訪問,遂向楊振寧表示要早回國幾日籌備,楊先生建議他至少要提前10天,還幫忙出面向當時的東京大學校長發出了會議邀請。
1979~1989年,李政道在中國發起“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簡稱CUSPEA)”,一些中國學者上書國家領導人反對這個計劃,原因之一是“如果這些人不回來誰負責”。有人去問楊振寧的意見,滿以為他會加入反對派,但楊振寧坦率地說:這些人將來回不回國不能由李政道負責。這件事情上我不能說話,因為我就是出國沒有回來的。
他的生活得益于翁帆的照顧
在非學術領域,外界對于這位物理學大師最大的非議源于他82歲時與相差54歲的翁帆結婚。
2011年,他們驚世駭俗的婚姻進入第7個年頭。葛墨林說,原本“說話刻薄”的一些同行,現在也對翁帆評價很高。而他認為,楊先生目前的健康身體,跟翁帆婚后的照顧絕對分不開。“翁帆絕對是有功勞的。”
楊振寧再婚之前,葛墨林有次去清華探望,發現他穿著睡衣,臉色臘黃,發燒39.3攝氏度。雖然楊先生告訴他,身體如有問題會打電話求助,但葛墨林還是擔心,萬一有危險而電話不在手邊怎么辦?
2010年9月,楊振寧突發高燒,陷入半昏迷狀態,說的話人們都聽不懂,進了重癥監護室。葛墨林說,楊先生住院時,翁帆的照料有目共睹。
近些年里,楊振寧已多次入院。葛墨林說,翁帆對楊先生照顧很細,楊先生冬天出門前,翁帆一定為他系上圍巾。逛公園,走十幾分鐘路,翁帆就堅持要歇一歇,找一塊石頭,掃得很干凈。
據朱邦芬透露,楊振寧、翁帆夫婦的共同話題很多。參觀美術展后,他們會分別找出最喜歡的作品,再看與對方是否一致。這是二人之間的小游戲。
楊振寧并非不知一些人對于他這段婚姻的看法。他甚至曾與翁帆聯名撰文,回應一位香港女作家的批評。在寫給翁帆的詩里,他稱她是“上帝恩賜的最后禮物”。
這一次,在南開大學,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楊振寧夫婦手挽著手。這是他近年出席公開活動常見的情景。在校方為他舉辦的生日晚宴上,他表示,自己雖然上了年紀,但精神上仍然保持年輕,也許這是自己對翁帆有吸引力的地方。早在訂婚之初,他就對朋友這樣講過。
令葛墨林感到遺憾的是,外界跟楊先生沒有接觸的人,總是用世俗的眼光去看他,猜測他。而楊先生依然故我。
20世紀80年代,楊振寧在香港出版了一本文集,收錄了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一些談話,有些地方對“文革”某一方面的事物持贊成態度,而他事后也發現了當時的不足。預先看到文稿的葛墨林勸他刪掉這些內容,不要引起誤會。楊振寧卻執意全部發表。他說,自己就是要全都拿出去,讓人家可以了解楊振寧真正的心路歷程。
本報天津6月2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