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人類發展指數等6個指標的國際差距比較
2006年在131個國家中,新人類發展指數的相對差距和變異系數,與第二次現代化指數相當,大于人類發展指數和第一次現代化程度,小于人均購買力和人均GDP(表4-17)。
表4-17 2006年新人類發展指數等6個指標的國際差距
國家
|
HDIN
|
HDI
|
FMI
|
SMI
|
人均購買力
|
人均GDP
|
比較I
|
比較II
|
比較III
|
比較IV
|
最大值
|
81
|
0.968
|
100
|
109
|
52610
|
72322
|
..
|
..
|
..
|
..
|
最小值
|
8
|
0.329
|
35
|
12
|
270
|
121
|
..
|
..
|
..
|
..
|
平均值
|
35
|
0.720
|
79
|
46
|
11294
|
9796
|
..
|
..
|
..
|
..
|
絕對差距
|
73
|
0.639
|
65
|
97
|
52340
|
72201
|
..
|
..
|
..
|
..
|
標準差
|
21
|
0.184
|
22
|
27
|
12821
|
14803
|
20
|
-6
|
-12800
|
-14782
|
相對差距
|
10
|
3
|
3
|
9
|
195
|
599
|
7
|
1
|
-185
|
-589
|
變異系數
|
0.59
|
0.26
|
0.28
|
0.57
|
1.14
|
1.51
|
0.3
|
0.0
|
-0.5
|
-0.9
|
樣本數
|
131
|
130
|
131
|
131
|
130
|
129
|
..
|
..
|
..
|
..
|
注:比較I = HDIN差距–HDI差距。比較II = HDIN差距–SMI差距。比較III = HDIN差距–人均購買力差距。比較IV = HDIN差距–人均GDP差距。
5、新人類發展指數等6個指標的國際追趕比較
在2000~2006年期間,在100個發展中國家中,新人類發展指數等6個指標的國際地位的變化和世界排名的變化,存在一定的差異(表4-18)。
表4-18 2000~2006年新人類發展指數等6個指標的國際追趕
項目
|
HDIN
|
HDI
|
FMI
|
SMI
|
人均購買力
|
人均GDP
|
比較I
|
比較II
|
比較III
|
比較IV
|
地位上升國家
|
4
|
1
|
8
|
6
|
11
|
11
|
3
|
-2
|
-7
|
-7
|
地位下降國家
|
8
|
9
|
6
|
6
|
1
|
2
|
-1
|
2
|
7
|
6
|
地位不變國家
|
88
|
78
|
86
|
88
|
88
|
87
|
10
|
0
|
0
|
1
|
排名上升國家
|
49
|
4
|
43
|
48
|
33
|
41
|
45
|
1
|
16
|
8
|
排名下降國家
|
42
|
82
|
50
|
43
|
57
|
47
|
-40
|
-1
|
-15
|
-5
|
排名不變國家
|
9
|
1
|
7
|
9
|
8
|
12
|
8
|
0
|
1
|
-3
|
注:比較I = HDIN數值–HDI數值。比較II = HDIN數值–SMI數值。比較III = HDIN數值–人均購買力數值。比較IV = HDIN數值–人均GDP數值。
6、新人類發展指數等6個指標的國際結構比較
2006年,新人類發展指數等6個指標的國際結構有一定差異(表4-19)。其中,根據新人類發展指數的國家分組,中等發達國家比例比較高,初等發達國家比例比較低;根據人均GDP分組,中等發達國家和初等發達國家比例比較低,欠發達國家比例比較高。
表4-19 2006年新人類發展指數等6個指標的國際結構
項目
|
HDIN
|
HDI
|
FMI
|
SMI
|
人均購買力
|
人均GDP
|
比較I
|
比較II
|
比較III
|
比較IV
|
國家個數
|
|
|
|
|
|
|
|
|
|
|
發達國家
|
19
|
19
|
35
|
20
|
19
|
19
|
0
|
-1
|
0
|
0
|
中等發達國家
|
47
|
51
|
23
|
25
|
31
|
18
|
-4
|
22
|
16
|
29
|
初等發達國家
|
18
|
28
|
28
|
37
|
23
|
18
|
-10
|
-19
|
-5
|
0
|
欠發達國家
|
47
|
32
|
45
|
49
|
58
|
76
|
15
|
-2
|
-11
|
-29
|
國家比例(%)
|
|
|
|
|
|
|
|
|
|
|
發達國家
|
15
|
15
|
27
|
15
|
15
|
15
|
0
|
-1
|
0
|
0
|
中等發達國家
|
36
|
39
|
18
|
19
|
24
|
14
|
-3
|
17
|
12
|
22
|
初等發達國家
|
14
|
21
|
21
|
28
|
18
|
14
|
-8
|
-15
|
-4
|
0
|
欠發達國家
|
36
|
24
|
34
|
37
|
44
|
58
|
11
|
-2
|
-8
|
-22
|
注:HDIN的國家分組同表4-13。HDI的國家分組方法:發達國家,HDI高于高收入國家平均值;中等發達國家,HDI高于世界平均值但低于發達國家;初等發達國家,HDI高于欠發達國家但低于世界平均值;欠發達國家,HDI比世界平均值低0.2。FMI的國家分組方法:發達國家,FMI達到100%;中等發達國家,FMI高于世界平均值但低于發達國家;初等發達國家,FMI高于欠發達國家但低于世界平均值;欠發達國家,FMI比世界平均值低20個百分點。SMI的國家分組方法:發達國家,SMI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值的80%;中等發達國家,SMI高于世界平均值但低于發達國家;初等發達國家,SMI高于欠發達國家但低于世界平均值;欠發達國家,SMI低于高收入國家平均值的30%。人均購買力和人均GDP的國家分組方法:發達國家,數值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值的80%;中等發達國家,數值高于世界平均值但低于發達國家;初等發達國家,數值高于欠發達國家但低于世界平均值;欠發達國家,數值低于世界平均值的50%。比較I = HDIN數值–HDI數值。比較II = HDIN數值–SMI數值。比較III = HDIN數值–人均購買力數值。比較IV = HDIN數值–人均GDP數值。(摘自: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 何傳啟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