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文明形態現代化的原理。文明形態現代化是現代文明的形成、發展、轉型和國際互動的復合過程。現代文明的形成、現代文明的發展、現代文明的轉型和現代文明的國際互動,都具有路徑、內容或形式的多樣性。下面分別討論有關過程的多樣性。
——現代文明形成有三條路徑(圖2-26)。現代文明形成是文明形態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傳統文明的三個作用。在現代化過程中,傳統文明沒有消失,而是長期存在并繼續發揮作用。傳統文明的作用大致有三種(圖2-27):① 積極作用,有些傳統文明要素是創新的原料,有些傳統文明要素如文明遺產可以增加文明多樣性等;② 消極作用,有些傳統文明要素會阻礙文明創新等;③ 中性作用,如影響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和文明創新的方向選擇等。
——文明創新具有多樣性(圖2-28)。文明創新是現代文明形成和發展的一條路徑,具有形式和路徑的多樣性。內容創新是微觀層次的,形態創新是宏觀層次的,體系創新是連接微觀和宏觀的橋梁;內容創新和體系創新是重要基礎,形態創新是內容創新和體系創新的集中表現。
——文明體系創新的原理。文明體系創新是現代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文明遺產、現實文明和新文明之間的復合互動過程(圖2-29);它包括文明創新、文明交流、文明擴散、文明學習、文明退出和文明遺失等多種作用路徑。文明體系創新的宏觀表現主要是現實文明的結構變化,它包括傳統文明比例下降、現代文明比例先升后降、后現代文明比例上升等。
——文明發展有三個判據。文明發展是文明形態現代化過程的一種形式。在第一次現代化過程中,文明發展的三個判據是:有利于生產力的解放和提高,有利于社會的公平和進步,有利于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發展。在第二次現代化過程中,這三個判據需要有所補充(圖2-30)。
——文明轉型具有多樣性(圖2-31)。文明轉型是文明形態現代化過程的重要內容。
——國際互動具有多樣性(圖2-32)。國際互動是文明形態現代化過程的重要內容。
其四,國際體系變化的原理。國際體系變化遵循的原則包括:進程不同步、分布不均衡、結構穩定性和地位可變遷等(表2-27)。在現代化的結果分析時還會討論。
3、現代化的結果和目標
現代化過程的結果,與現代化過程的時間跨度和覆蓋范圍緊密相關。現代化的目標,與現代化的行為主體有關,可以從理論角度和政策角度來認識。
(1)現代化過程的結果
一般而言,現代性是現代化過程的主要結果。目前,關于現代性的討論有兩種方法:闡釋主義的思辨、實證主義的歸納。如果沒有明確的時間邊界和地理范圍,關于現代性的討論更多是一種思辨。關于現代性的闡釋的文獻非常多。下面主要討論現代性的實證主義的歸納。
首先,研究和歸納現代化過程的結果,一般應注意四個要點(表2-28)。
其次,國家層次的現代化過程的結果包括現代性(表2-29)、特色性和多樣性的形成、國家水平變化和副作用(副產品)等。迄今為止,沒有兩個國家的現代化結果完全一樣,國際差別有大有小,不同國家各有特色。不同國家的特色性、持續存在的部分傳統性和副作用等,組成現代化結果的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圖2-33)。相對而言,如果說現代性反映了現代化的本質屬性,那么,特色性主要反映了現代化的形式多樣性和環境適應性。
——國家現代化的結果,既有現代性(共性特征),又有特色性(個性特征)和多樣性。
——現代性與傳統性不是完全對立的。第一和第二現代性都可以包含傳統性的部分內容。傳統價值沒有完全消失,部分傳統價值持續存在并發揮作用,如文化遺產等。
——現代化過程可能會有副作用(副產品),但不是絕對的。不同國家的副作用可以不同。
——國家現代化水平的變化。主要包括:國內絕對水平的提高、國際相對水平的變化。國際相對水平的變化,導致國家的國際地位的變化。
——根據1970年完成第一次現代化的國家的現代化結果,第一現代性的特點包括:工業化、城市化、民主化、科層化、制度化、理性化、世俗化、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標準化、專業化、市場化、集中化、分化與整合、流動化、福利化、高效化、非農業化(農業比例下降)、現代科學和能源、大眾傳播和普及義務教育等;副作用包括環境污染、貧富分化和人性的淡化等;部分傳統價值持續存在并發揮作用,如文化遺產的作用等。
——根據2006年進入第二次現代化的國家的現代化結果,第二現代性的目前特點包括:知識化、信息化、服務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全球化、創新化、個性化、多樣性、多元化、分散化、綠色化、生態化、非物質化(物質和能源密度下降)、非工業化(工業比例下降)、郊區化、城鄉平衡、終身學習和普及高等教育等;副作用包括信息鴻溝、網絡犯罪、國際風險、不確定性和國際不平等擴大等;部分傳統價值持續存在并發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