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改革開放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進入了歷史上發展的最好時期。但由于自然地理等原因,貴州發展仍存在特殊困難,與全國的差距仍在拉大。為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重要意義。貴州是我國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貧困問題最突出的欠發達省份。貧困和落后是貴州的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貴州的主要任務。貴州盡快實現富裕,是西部和欠發達地區與全國縮小差距的一個重要象征,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一個重要標志。貴州發展既存在著交通基礎設施薄弱、工程性缺水嚴重和生態環境脆弱等瓶頸制約,又擁有區位條件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富集、生物多樣性良好、文化旅游開發潛力大等優勢;既存在著產業結構單一、城鄉差距較大、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等問題和困難,又面臨著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重大機遇;既存在著面廣量大程度深的貧困地區,又初步形成了帶動能力較強的黔中經濟區,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基礎條件和有利因素,正處在實現歷史性跨越的關鍵時期。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是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是發揮貴州比較優勢,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需要;是增進各族群眾福祉,促進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有力支撐;是加強長江、珠江上游生態建設,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大舉措。
(二)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歷史機遇,以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為主基調,大力實施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戰略,著力加強交通、水利設施建設和生態建設,全面提升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條件;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積極構建具有區域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產業體系;著力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徹底改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城鄉面貌;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幅提高各族群眾生活水平;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和時代要求的后發趕超之路,確保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三)基本原則。
——堅持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把后發趕超與加快轉型有機結合起來,走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道路,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堅持統籌協調,促進“三化”同步發展。在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始終把農業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堅持以人為本,切實保障改善民生。始終將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擺在全局工作首位,讓發展改革成果進一步惠及城鄉居民,保護、調動和發揮各族群眾盼發展、謀發展、促發展的積極性。
——堅持改革開放,創新發展體制機制。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把改革開放作為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強大動力,不斷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優化投資和發展環境,不斷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
——堅持自力更生,加大國家支持力度。充分發揚“不怕困難、艱苦奮斗、攻堅克難、永不退縮”的貴州精神,依靠自身努力加快發展,進一步加大中央支持和發達地區對口幫扶力度。
(四)戰略定位。
——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輕工業基地、以航空航天為重點的裝備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陸路交通樞紐。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化戰略,構建特色鮮明、結構合理、功能配套、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對內對外大通道,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扶貧開發攻堅示范區。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新思路,創新扶貧開發機制,以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為主戰場,全力實施扶貧開發攻堅工程,為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探索和積累經驗。
——文化旅游發展創新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探索特色民族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新路子,努力把貴州建設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閑度假勝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繼續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逐步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構建以重點生態功能區為支撐的“兩江”上游生態安全戰略格局。
——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范區。認真落實民族政策,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實現經濟跨越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
(五)發展目標。
到2015年,以交通、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工業化、城鎮化帶動作用顯著增強,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明顯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石漠化擴展趨勢得到初步扭轉,森林覆蓋率達到45%;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扶貧對象大幅減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接近西部地區平均水平。
到2020年,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水利工程體系基本建成;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城鎮化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石漠化擴展勢頭得到根本遏制,森林覆蓋率達到50%,環境質量良好;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顯著提高,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
(六)空間布局。
按照“黔中帶動、黔北提升、兩翼跨越、協調推進”的原則,充分發揮黔中經濟區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建設黔北經濟協作區,積極推動畢水興(畢節、六盤水、興義)能源資源富集區可持續發展,大力支持“三州”(黔東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民族地區跨越發展,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黔中經濟區。建設以貴陽—安順為核心,以遵義、畢節、都勻、凱里等城市為支撐的黔中經濟區。推進貴陽—安順經濟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貴安新區,重點發展裝備制造、資源深加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黔北經濟協作區。以遵義、銅仁為節點城市,以黔北、黔東北為腹地,積極構建連結成渝經濟區和黔中經濟區的經濟走廊。重點發展航天等裝備制造、金屬冶煉及深加工、化工、特色輕工、旅游等產業。推進武陵山地區經濟協作和扶貧攻堅。
——畢水興能源資源富集區。以畢節、六盤水、興義為節點城市,充分發揮能源礦產資源優勢,建設我國南方重要的戰略資源支撐基地。重點發展煤電煤化工、鋼鐵有色、汽車及裝備制造、新能源等產業,深入推進畢節試驗區建設。
——“三州”等民族地區。加快推進黔東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及其他民族自治地方跨越發展。重點發展文化旅游、磷煤化工、新型建材、民族醫藥和農林產品加工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的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