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出現疫死者,尸體作為主要傳染源,該作何處理呢?據《周禮》所載,從先秦時期開始,就有了處理無主尸體的做法。此后,凡遇大疫,官府一般都有掩埋死者尸體的做法。如南朝梁武帝時,郢城大疫,全城十余萬口,“死者十七八”。朝廷遂命給死者賜棺器盛殮,以防止疾疫傳染。這方面仍以宋朝處理得較好。在宋代,官方每于災害過后招募僧人掩埋尸體,以度牒為獎勵。如嘉定元年(1208年),江淮一帶大疫,官府遂招募志愿者,凡掩埋尸體達200人者則給度牒一道作為獎勵。此外,從北宋末年開始,各地普遍設立漏澤園制度,以掩埋因貧困無以安葬的無主尸體。宋代以后,各地均效仿這一制度,普遍建立漏澤園,從而減少了由尸體繁殖傳染病毒細菌的機會。
至于治療疾疫的藥物,除了專業醫書所載的藥方之外,散見于古代文集筆記之中的驗方、偏方尚有不少,其中不少藥方值得后人認真總結和繼承。如蘇軾在《與王敏仲書》中提到治療瘴疫方為:“用姜、蔥、豉三物,濃煮熱呷,無不效者。”《宋史·外國·吐蕃》中提到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六谷吐蕃的鐸督部族發生疾疫,宋廷提供的治疫藥物為白龍腦、犀角、硫黃、安息香、白石英等76種。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的一則事例,所用治疫藥物為柏葉,頗有神奇之效。《靖康紀聞》中記載的治疫藥方為黑豆湯,其方為:“黑豆二錢(令炒香熟)、甘草二寸(炒黃色),右二味以水二煎一盞,時時服之自愈。”元人筆記《輟耕錄》中記載:元朝初年時,元軍發生疾疫,以大黃療治,所活近萬人,效果亦極顯著。
“我們畢竟走在中國前頭了”
古代政府對于災變的防治頗讓人欣慰。然而,這只是在幾千年的防災過程中零星閃爍著的幾點光芒。許多“會辦事”的大員對健康有效地防疫體系的建設起到了很不可思議的壞作用,譬如清代的李鴻章。
1896年5月李鴻章時來運轉,作為清廷“欽差頭等出使大臣”來到俄國,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
尼古拉二世素喜鋪張排場,所以此時俄國各地都舉行了各種大小集會,慶賀沙皇加冕。然而由于組織不周,在莫斯科的霍登廣場舉行的群眾游藝會由于來人過多,混亂不堪,發生嚴重擁擠,造成近二千人死亡,史稱“霍登慘案”。當時的俄國總理大臣維特伯爵在《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維特伯爵的回憶》一書中說,李鴻章見到他后,仔細向他打聽有關消息,并問維特“是否準備把這一不幸事件的全部詳情稟奏皇上?”維特回答說皇上已經知道,這件事情的詳情已經呈報皇上。
哪知,李鴻章聽后竟連連搖頭對維特說:“唉,你們這些當大臣的沒有經驗。譬如我任直隸總督時,我們那里發生了鼠疫,死了數萬人,然而我在向皇帝寫奏章時,一直都稱我們這里太平無事。當有人問我,你們那里有沒有什么疾病?我回答說,沒有任何疾病,老百姓健康狀況良好。”然后他又自問自答道:“您說,我干嗎要告訴皇上說我們那里死了人,使他苦惱呢?要是我擔任你們皇上的官員,當然我要把一切都瞞著他,何必使可憐的皇帝苦惱?”
對此,維特這樣寫道:“在這次談話以后我想,我們畢竟走在中國前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