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直說城鄉二元結構,現在又出現了城市內部二元結構。讀書,是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途徑
□農民工的讀書,絕不僅僅是農民工的事。這個群體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城市勞動力素質、城市形象和城市未來的發展
主持人:本報記者 呂紹剛
觀察者:
黨國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鄭風田(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
主持人:兩位專家平時接觸的農民工較多,關注過他們的讀書狀況嗎?
黨國英:老實說,雖然一直在研究農村、農民工問題,但對農民工讀書和文化權益方面,確實關注得不多。個人感覺,大部分人業余時間是不讀書的。
鄭風田:我們以前也做過一些調查,但不多。整體來看,農民工業余讀書的極少。有報道說,2009年,中國國民每天人均讀書時間不足15分鐘。我想,農民工群體讀書時間估計連4—5分鐘都不到。
主持人:起初,我們很想能找到一份相對詳盡的農民工讀書狀況報告。但結果挺失望的,因為專門性的研究很少,媒體關注得也不太多。一些專家感覺這個問題很有價值,但是談到具體情況都比較隔膜。這個問題是否沒那么重要、緊迫?
鄭風田:絕對不是。關注農民工讀書、創造條件讓農民工讀書,意義非凡。我舉個例子。鋼鐵大王卡耐基在美國每個縣都建立了一所免費圖書館。因為,他當年初中畢業就出去做工,是那個時代的美國“農民工”。工作之余,他就喜歡去附近的一所免費圖書館里讀書,從此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為將來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在他成功后,以此來回報社會。
這個例子說明,即使當前學歷不高、也不具備過人技能,通過讀書和自我教育,是可以幫助人走向成功的。讀書,是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途徑。
黨國英:這個問題其實很緊迫。讀書既是生活性需要,也是生存性需要。新生代農民工對知識的需求,比上一代人更迫切。過去一直說城鄉二元結構,現在又出現了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由于勞動時間長,環境差,這個群體與城市社會圈是沒有交集的。通過讀書和培訓,可以讓他們介入城市生活,靠近城市主流文化。
鄭風田:對。鼓勵農民工多讀書是多贏的。農民工的讀書,絕不僅僅是農民工的事。新生代農民工,跟上一輩農民工不一樣,更渴望以后留在城市里。這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新移民群體”。這個群體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城市勞動力素質、城市形象和城市未來的發展。
主持人:那么,你們覺得農民工不讀書、讀書少的原因是什么?
鄭風田:我了解的普通農民工一天的作息大體是這樣的:早上7—8點去車間、飯店、工地工作,很晚才回宿舍。此時人已經很累了,看看武打片或其他電視節目睡覺。有的可能還沒電視看。周末兩天,一般都用來繼續加班。即使有時間,他也不愿花錢也沒有錢買書。
黨國英:的確如此。一次,我在東莞調研,一位農民工對我說,“你們千萬別呼吁要取消我們的加班。因為,我們40%的收入是通過加班掙的。”他們渴望通過延時工作來增加收入,這是第一位的,哪有時間和精力去讀書。
其次,書太貴,適合農民工讀的知識性、普及性的書,太少。
主持人:那有什么實實在在的建議,能夠推動農民工有時間、有意愿、有條件讀書呢?
黨國英:一方面,繼續強化農民工的讀書需求。許多人自己不讀書,但還是希望下一代能讀書。我們要鼓勵他們走出“小圈子”,多讀書,融入城市生活,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另一方面,要增加社會供給,創造條件,比如,要保障農民工的工作時間,在工廠、工地開展讀書學習競賽,在城市公共空間,舉辦的各種讀書活動,也可以多考慮吸引農民工。
此外,我覺得大學和研究機構,應該大力提倡為老百姓寫書,不僅是為農民工。同時也希望出版界把書的價格降下來。
鄭風田:我們的城市,能否多建一些專為農民工的免費圖書館、圖書室,特別是在一些農民工聚居區,讓他們一邊工作,一邊充電。我還有個想法,隨著城市老齡化的臨近,許多學校和機構的教育培訓資源出現閑置,完全可以利用起來,建夜校或開設課程,哪怕是培訓普通話,也好。
我想特別強調的是,所有這些都應是免費的。美國、加拿大針對新移民,都會開設各種免費的培訓,包括城市的規章制度、城市禮儀、文化風俗等等,創造一切條件,讓新移民提高自身素質,融入當地社會。這些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