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位于中國華北地區,是中國開發較早的流域之一(圖片來源:南方網)
“半個世紀華北就被掏空了”
地下水位不斷下降,一個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區在華北形成
數十年來,華北農業實現了對“南糧北調”的扭轉,高速發展的農業依賴的正是一口一口的機井對地下水的掠奪性開采。在華北平原,200萬口機井遍布田間地頭,正在透支華北的未來。
官方通報顯示,華北地下水超采達1200億立方米,相當于200個白洋淀的水量?!笆聦嵣?,真實的情況可能更嚴重?!睋辉竿嘎缎彰囊晃粚<医榻B說,華北透支的地下水估計已近2000億立方米。
地下水位不斷下降,一個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區已在華北形成。
作為中國的重心,華北的命門在于水。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正在建設中的“南水北調”,這是華北冀望中的新水源。然而,“南水北調”能否解決華北水危機的全部?本報記者周喜豐龍濤河北報道統籌/常樂
一個“漏斗”村莊的打井史
大地開裂,墻壁上四處蔓延的裂縫,張牙舞爪,是董京華一家人心里纏繞多年的魔鬼。與此同時,這個村莊和所有華北平原的村莊一樣,機井遍地開花。
總有一天,董京華家的房子會垮掉。這是河北隆堯西店子村村民的判斷,也是董京華自己的判斷。
2005年的一場大雨,董京華家出現了裂縫,這些裂縫從地底下爬上了他家院內的房屋,大得可以塞進一個拳頭。
然后,這些裂縫像四處蔓延的爬山虎,在墻壁上交錯縱橫,張牙舞爪。房屋的南邊在下沉,地基也懸出了一道大大的口子?!斑@幾年,南邊起碼下沉了40厘米。”董京華說。
這些裂縫是纏繞董京華一家多年的魔鬼。董一家人遇到下雨就不敢在家里呆,“房子嘎嘎響,看起來就要完了”。但董一家人現在還住在這棟房子里,盡管心驚膽戰,寢食難安。事實上,董也沒有多余的錢去建房,“老百姓就種幾畝地,哪來的錢?”
董曾多次問過村里,是否能給點補貼,但是沒有。董沒有辦法,只好在裂縫上面糊水泥,他還在墻壁的一個裂縫上面,貼了三個“福”字。
在西店子村,有類似遭遇的并非董京華一家。董的鄰居董平坤,至今住在侄兒董志群家。董志群家也好不到哪去,裂縫橫穿他家,下沉的南邊與北邊形成了一個約30度斜坡,院子里的一棟平房被裂縫撕成了兩半,一直沒住過人,如今只用來裝一些雜物。董平坤在隔壁有塊宅基地,一直不敢蓋樓。
以西店子村為中心,地裂縫往西北、東南方向分別延伸數公里。董家西邊有一個大土坑,“一下雨,水就往裂縫里灌”。
大地開裂,這不是個好征兆。1966年,邢臺曾發生了一次大地震,西店子村就處在地殼活躍區上。這幾年,前來西店子村勘查裂縫的人,來了一批又一批。
專家給董京華的解釋是,地下水抽狠了,導致水位下降,正好這條地裂縫與隆堯南構造斷裂帶的走向大體相吻合,地面因此沉降。
西店子村只是華北平原的一個普通村莊,現在,村里唯一的水源就是靠打井,抽取地下水。從董京華家往東八百米,就是海河的支流澧河,但早就沒水了,有也是一點從上游造紙廠流下來的工業廢水,“黑的,臭得很”。2009年,當地環保部門警告說,這水含有一種有害物質,不能澆地,一澆,莊稼就死。
董京華記憶中的澧河曾經清澈透亮,他小時候經常在河里游泳,村里的莊稼也都用河里的水灌溉。1963年,海河流域洪水滔天,周邊多個縣市被淹,村民只能逃到村莊最高的地方,當時董11歲。
那個年代,海河流域沒有一條河沒有水,連年洪澇,人們都怕水。當年11月17日,與五十年代治理淮河、黃河的指示如出一轍,新中國領袖毛澤東題詞“一定要根治海河”。
海河流域的百姓也開始挖掘河道,修建水庫,修筑防洪堤壩。至1979年,大規模根治海河的工程基本完成,海河流域上游地區續建、擴建、新建大中型水庫30余座。
但從七十年代往后,澧河就沒水了,西店子村開始打井。當時,西店子村還是集體化,董記得當年的打井熱,墻上的標語是“百畝一口井”、“五十畝一口井”。
土地承包給個人后,村民一般五六戶合起來打一口井。西店子村現約3500人、4500畝地,有120口機井。
機井在西店子村30年的歷史,也是越鉆越深的歷史。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生產隊集體挖土井,后來,土井挖不出水了,就開始打機井。最開始,一般打25米左右就有水出來,到2009年,機井一般要打120米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