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正鴻書畫作品
我的這些畫,不拘泥于準確的形,沒有鮮艷的色彩,不循規蹈矩,但她們寄托我的情思,體現丑美的流轉,渾厚華滋的意境。
本來畫不是用來取悅眼目的,而是提升心靈的,宇宙間山與水本無所謂美丑。通過人的意識,才產生議論它的美丑來。事實上地球上丑的環境比美的環境多。隨著人們思考能力的發展,不滿于那些美的山水引起的快感,而要深一步地去發掘丑的山水內涵的美。無論是“丑而雄”,“丑而秀”,都是在追求“內美”。
丑是極美的延變。世俗稱美者只不過勻整、端莊、平衡、潔凈、調和、歸納、輕巧、纖秀等等形式的組合。通俗觀點以為一幅山水畫,只要山明水秀,桃紅柳綠,朦朧無物,一片蒼白,無需筆墨,只求物形。或略耍小技,弄些“肌理”。這些美是單薄的美,怯生生的美,外表的美。其實并不是真美,只是好看而已,是美的低級階段。幼稚的美,幾乎人人都可以接受它。
而追求“內美”、“極美”,表達抒發個性的美,狂風暴雨的美,要“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美,要自以為是的美。美要有個性,要“渾厚華滋”,要“融洽分明”,要霧迷云瀉,若隱若現,層疊舒氣的美。
“丑而雄”,“丑而秀”中,“丑”是指把物象的“象”抽去,回歸到畫家的思維中,再輸入畫家的思想、修養、知識、見解、重新解剖,重新組織,然后通過筆墨抒發到宣紙上。這樣,畫家對自然物象有了深刻分析,抓住其內在本質的因素,再創作出來的形象絕非一般的美景。因此而出現變形,不平衡,閃爍,不干凈,不均整,怪腔怪調,顯得“丑陋不堪”。但每當讀者略微思考一下,玩味一番深入地再看看,頓時他就會體會到一種寓意某種哲理的情狀。
當然,我們不能“以不美為榮”,因為這“丑”字后便還有“而雄”,“而秀”。“雄”指雄偉、宏大:“秀”指秀舒、清淡。正是有了這“雄”和“秀”,才能體味出這個“丑”——極美。“丑”是理性印象,“雄”“秀”是感性的體驗,感性中提取理性,來個質的變化。待到你被畫面上體現出的“雄”、“秀”所感動時,這“丑”便起到了本質的變化。你就會享受到極美的意境,這樣的作品比之只求表面美的作品要更上一層樓。它經歷師造化——分析對象——聚發感情——集中修養、知識——靜思、抒發——筆墨達意,才能自然的抽去物象的形,從而注入第二形象,將具象隱去,留下框架,構成內在的原則,畫面雖不同于自然的對象,卻體現了事物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