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長三角地區區域合作在多個重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有力地促進了交通、人才、市場、產業和政策的一體化,為經濟社會持續高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接軌。圍繞打造長三角三小時都市圈,三省市的公路水運通道建設逐步接軌;城際鐵路、磁浮交通建設加速推進,三省市已就滬杭磁浮交通、滬乍嘉湖鐵路、寧杭鐵路等項目的技術標準、建設體制和建設時序達成共識;港口碼頭建設的合作進一步加強,共建上海國際航動中心取得重要進展,如浙江與上海簽署了聯合建設洋山深水港區合作協議并聯合推進該港區建設。
——區域之間相關規劃相互銜接。三省市相關部門共同推進了區域交通、環保、信息、旅游、人力資源等領域的規劃編制工作,先后完成了《長三角地區綜合交通規劃》、《長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規劃》、《長三角人才開發一體化發展規劃》、《長三角旅游一體化發展規劃》等專項區域性規劃,明確了在一些重點領域開發區域合作的總體方向和具體要求。
——區域制度協議建設不斷推進。近三年來,三省市在交通、環保、科技、人才、旅游、信用等領域簽訂了20多項合作協議和相關制度,明確合作方向和工作重點。如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三省市信用主管部門共同制定了《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信用體系建設區域合作推進方案》,確保總體對外宣傳口徑為“信用長三角”;又如在旅游業發展方面,三方共同構建“長三角無障礙旅游區”,共同打出了“同游江浙滬,陽光新感受”的旅游促銷口號。
——經濟一體化程度有所提高。目前,長三角已建立起了一批融入國內統一大市場的金融、技術、商品等要素市場,形成了一批年成交額超過百億元的商品市場。據統計,在全國十大生產資料市場中,長三角地區就有6個。長三角各個城市已形成了具有自身比較優勢的產業體系,如上海以金融、證券、信息為代表的高層次服務業和以信息、汽車、電子、生物工程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南京的石化、電子業,杭州的輕紡、旅游業,寧波的石化,舟山的海水捕撈和養殖都已經具有相當規模。(發改委地區司規劃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