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上海世博會呈現兩大創新亮點 動遷工作獲99%以上動遷居民支持  -廣州決定收回80宗閑置土地 堅決打擊囤積 下半年房價將加速上漲 -今年洪災直接經濟損失525億元 因災死亡652人 陜西洪災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國大中型鋼廠實現利潤翻番 下半年鋼價不會有大回落  -滬深股市低開高走 滬指站上4400點 兩市總市值逼近20萬億元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8月1日起實施 優撫對象可享受3項優待 -3月末我外債余額$3315.62億 黑石大跌 國家匯投公司虧損5億美元  -5油企獲首批原油經營資格 民企可經銷成品油 高額投資成門檻 -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稱GDP應控制11%內 -中國今年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電監會官員稱電價不宜上漲 五大電企期望被擱淺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26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在國內面臨通脹壓力之際,五大電力集團期望電價上調的想法暫時被擱淺。

在昨日的“2007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明確表示,關于電力企業的上調電價要求,還要再觀察一段時間,再來考慮這個問題。

發改委:電力企業利潤也在增長

據媒體報道,大唐、華能、華電、中電投、國電這五大發電集團集體上書國家發改委,建議對電煤價格漲幅大的重點地區盡快實施“煤電聯動”,以提高電價。

“發電成本上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昨日,一發電集團中層管理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近兩年,除電煤價格一路上漲,水資源收費、脫硫價格補償不足、排污費上漲、機組利用小時下降等因素都導致發電企業成本上升。

此前,由于電煤價格上漲引起發電成本上升,國家發改委曾于2005年5月和2006年6月兩次推行“煤電聯動”,銷售電價總共上漲了5.01分/度。

“今年以來,煤炭價格出現一定上漲,特別是重點合同煤價格上漲多一些,但是實行市場調節的煤炭價格保持基本穩定,甚至在年初的基礎上略有下降。”

曹長慶表示,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對于在煤炭價格上漲較快的情況下,適度緩解煤價上漲對電力企業成本推動的壓力,具有積極作用,而就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來,目前并不適合推行“煤電聯動”機制。

他補充說,電力企業收益或者說利潤也在不斷地增長,特別是去年實行煤電價格聯動以后,彌補了一部分成本開支;今年電力企業通過加強管理,降低了成本。“因此,我們還要再觀察一段時間,再來考慮這個問題。”

通脹敏感時期

國家電監會一位官員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也表示,當前電價不宜上漲。

“比起前幾年,發電企業成本確實在增大。但去年底,我們發現幾大發電企業的利潤都在增長,而且幅度還不小。”在他看來,當前全國范圍內電力供需基本平衡,電力企業在要求漲價時手上沒有王牌。

該官員透露,國家電監會曾做過比較分析,中國電價水平與國際市場比,無論是從絕對數字,還是從電價占人均收入比例來說,“已不算低”。

此外,該官員認為,因為今年的用電高峰期同時還是物價上漲的高峰期,國家發改委一直沒有發布上調電價的政策,也是為了避開物價上漲高峰期。

今年上半年,國內CPI達到3.2%,通脹壓力加大。

“現在談上調電價就變得敏感。”該官員認為,一旦電價上調,可能會牽動其他商品價格的上揚。(侯利紅)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相關文章:
發改委:是否批準上調電價"還要再觀察一段時間"
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上書要求提高電價 石油三巨頭再上書提油價
高耗能行業下游產品漲價 化解差別電價調控作用
解讀差別電價政策:用價格杠桿 調控高耗能行業
八部委16省摸底節能減排 差別電價新政很快出臺
燃煤發電機組脫硫電價及脫硫設施運行管理辦法(試行)
發改委就實施脫硫電價政策、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答問
煤電聯動醞釀重啟 電價或上揚 今年糧食最低收購價不低于去年
煤電聯動醞釀重新啟動 可能將刺激電價大幅度上揚
發改委:地方違背差別電價優惠措施要堅決取消
國家發改委叫停高耗能企業優惠電價 要求限期落實差別電價
圖片新聞:
長江上游強降雨形成新一輪洪峰 三峽工程首次發揮防洪功能
中國將在北部灣重點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緩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投資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車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