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規劃布局和建設重點
(1)生物質發電
生物質發電的重點是農業生物質發電、林業生物質發電、沼氣工程發電和垃圾發電。
農業生物質發電。“十一五”時期,農業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新增120 萬千瓦。到2010 年,加上已有180 萬千瓦蔗渣等農業生物質發電,農業生物質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300 萬千瓦。重點在糧棉主產區因地制宜建設以秸稈、糧食加工剩余物和蔗渣為燃料的集中發電項目,在村鎮建設小型生物質氣化發電裝置。首先集中力量抓好試點示范工作,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實施規模化發展。
林業生物質發電。到2010 年,建成林業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100 萬千瓦。在重點林區,利用林業“三剩物”(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和森林撫育間伐資源;在“三北”和南方地區,利用現有規模化的經濟林、生態林的更新撫育、平茬扶壯的林木生物質資源;在適宜規模化造林的沙區、低山丘陵區,大力培育木質能源林。
沼氣工程發電。到2010 年,建成沼氣發電裝機容量100 萬千瓦。重點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大中城市郊區、重點水系保護地區,結合大中型畜禽場廢棄物排放治理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以及造紙、釀酒、印染、皮革等工業有機廢水治理,安排大中型沼氣發電項目。
垃圾發電。到2010 年,建成垃圾發電裝機容量50 萬千瓦。重點在經濟較發達、土地資源稀缺地區,特別是南方地區的大城市(主要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和沿海及旅游城市)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在具備資源回收條件的大中型垃圾填埋場,建立填埋氣收集和發電裝置。
(2)生物液體燃料
受糧食產量和耕地資源制約,今后主要鼓勵以甜高粱莖稈、薯類作物等非糧生物質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產,以及以小桐子、黃連木、棉籽等油料作物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產。
燃料乙醇。在東北、山東等劣質土地資源豐富的地區,集中種植甜高粱,發展以甜高粱莖稈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在廣西、重慶、四川等地重點種植薯類作物,發展以薯類作物為原料的燃料乙醇;開展以農作物秸稈等纖維素生物質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生產試驗。到2010 年,以非糧生物質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年生產能力達到200 萬噸。
生物柴油。開發以小桐子、油桐、黃連木、棉籽等油料植物(作物)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產技術,建成若干個試點項目,到2010 年,以油料植物(作物)為原料的生物柴油年生產能力達到20 萬噸。
(3)沼氣
充分利用沼氣和農林廢棄物氣化技術,提高農村地區生活用能中的燃氣比例,并把生物質氣化技術作為解決農村有機廢棄物和工業生產有機廢棄物環境治理的重要措施。“十一五”時期,在農村地區推廣戶用沼氣,全國新建農村戶用沼氣2200 萬戶,到2010 年,全國戶用沼氣總數達到4000 萬戶,年產沼氣總計約150 億立方米。“十一五”時期,加快建設規模化養殖場沼氣工程和工業有機廢水、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沼氣工程,建成大型沼氣工程6300 處,年產沼氣約40 億立方米。
專欄7 生物質燃料重點項目
推行沼氣工程建設:結合水體污染控制和治理,重點安排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內陸大中城市郊區,“三湖三河一庫一線(太湖、巢湖、滇池,淮河、海河、遼河,長江三峽庫區,南水北調工程沿線)”等重點水域周邊地區以及“菜籃子”基地進行大型沼氣工程建設,處理工農業有機廢水,并獲得優質氣體燃料。
組織生物燃料乙醇生產:重點進行以非糧生物質為原料的燃料乙醇規模化試點項目,在山東黃河入海口地區、內蒙古的黃河沿岸地區以及黑龍江、吉林、新疆等地進行百萬畝規模的甜高粱種植和生物乙醇生產試點,在廣西、重慶、四川、海南等地進行木薯和甘薯的規模化種植和生物燃料乙醇生產試點。
進行生物柴油生產的前期準備工作:在北京、上海、重慶、成都、廣州等做好城市廢棄油脂收集和生產柴油工作的試點;在四川、貴州、云南、河北、內蒙古等地進行木本油料作物栽培、種植和生物柴油的試點工作,做好樹種篩選和大面積種植試點和示范工作。
推廣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在重點商品糧基地和重點林區建設秸稈及糧食加工廢棄物和林業三剩物致密成型裝置,為當地農村和城鎮居民及工業用戶提供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
(4)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
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是指通過專門設備將生物質壓縮成型的燃料,儲存、運輸、使用方便,清潔環保,燃燒效率高。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發展的重點是:
1)利用農作物秸稈加工成型燃料,主要用作農村居民的炊事和取暖燃料,剩余量作為商品燃料出售,增加農民收入。
2)在糧棉主產區,建設大型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加工廠,實行規模化生產,為城鎮居民和工業用戶提供生物質商品燃料。
3)在天然林保護區和重點林區,利用林木撫育和采伐廢棄物,加工固體成型燃料,為居民提供炊事、取暖等生活燃料,減少當地燃料消耗對林木的破壞。
“十一五”時期,結合新農村建設,進行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的試點和示范工作,到2010 年,年利用量達到100 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