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十一五”時期如何通過信息化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答:要圍繞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通過大力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深入推行電子政務,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管理創新,全面提升社會事業各領域信息化水平。
一方面,要扎實推進電子政務。圍繞提高治國理政能力,堅持統籌協調、分步實施。整合政務網絡資源,構建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推動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加強基礎數據資源、政務信息資源建設。完善重點業務系統,穩步推進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的電子政務系統建設,提高行政效率,推動政府管理創新和公共服務模式創新。不斷完善政府門戶網站,推進政務公開,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
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社會事業信息化。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完善科研和教育網絡基礎設施,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提高科研設備網絡化應用水平,推動教育與科研資源共享。加強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增強疾病控制和救治能力,推進醫療服務信息化,促進醫療、醫藥和醫保的聯動。建設多層次、多功能的就業信息服務體系,強化對失業人員、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的就業指導服務。整合社區公共服務信息資源,構建社區綜合便民服務信息平臺。健全各類危機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預警和處理能力,為監控重大危險源、事故隱患和災情疫情提供信息保障。
問:“十一五”時期如何通過信息化發展中國特色網絡文化?
答:要圍繞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網絡內容,倡導網絡道德,建設網絡文明。
第一,要加強公共文化信息資源開發。加快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領域的內容數字化進程,開發和創作適應人民群眾需求的優秀數字文化產品。促進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化,加強民族和民間文化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完善公共文化信息基礎設施,繼續推進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第二,要營造先進網絡文化環境。規范網絡文化傳播秩序,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網上傳播,使科學的理論、正確的輿論、高尚的精神、優秀的作品成為網上文化傳播的主流。建立和完善網絡行為規范,正確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的網絡文化創造實踐,全面建設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
第三,要積極利用互聯網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傳播中華文化,樹立良好國際形象,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輿論環境。
問:“十一五”時期如何做強做大信息產業?
答:近年來,我國信息產業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但仍然存在著信息產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亟待突破等矛盾和問題。因此,“十一五”規劃把做強做大信息產業列為重點任務,并要求著重做好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第一,構建創新體系。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信息技術創新體系,積極實施信息化領域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引導和支持企業開展戰略性技術和重大裝備的研究開發,加速創新成果產業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公共信息技術開發平臺建設,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級信息技術標準的制定。
第二,發展戰略型產業。完善集成電路產業鏈,加快軟件產業發展,促進平板顯示等關鍵元器件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重點培育新一代移動通信、數字音視頻、高性能計算機及網絡設備產業群。積極推動電信業轉型,繁榮增值電信服務,促進移動通信發展,拓展寬帶通信業務。
第三,推進集聚式發展。加快建設一批產業規模大、研發能力強、骨干企業相對集中的信息產業基地和園區,集聚優勢資源,形成新的產業增長極。引導產業整合,延伸完善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集成發展。
第四,培育優勢企業。引導企業在競爭中聯合、重組、兼并,培育和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信息企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發揮骨干企業帶動作用,增強中小企業的配套協作能力,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問:“十一五”時期,如何為信息化發展創造更好的基礎條件?
答:規劃把信息產業、基礎設施和信息安全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基礎條件和重要支撐。關于信息產業發展問題,前面已作過表述,這里重點介紹規劃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考慮。
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既要考慮擴大規模,增加覆蓋能力,又要提高效率,保證良性發展,重點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按照“三網融合”的方向,破除體制障礙,整合網絡資源,推進資源共享,大力發展寬帶通信,加快發展下一代互聯網,積極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著力建設有線、地面、衛星傳輸相結合的覆蓋全國的數字電視網絡,全面提高網絡技術水平和覆蓋能力。其次要強化普遍服務,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務機制,推廣低成本實用通信技術和服務,繼續實施電話和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進一步加強農村和老少邊窮地區信息網絡建設,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網絡環境。
問:如何保障“十一五”信息化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的實現?
答:為了保障規劃目標的實現和主要任務的完成,我們提出了十二項重大工程和八項具體措施。
重大工程是落實主要任務的具體手段,也是政府投資或政府引導投資的重點領域。重大工程可分為四類:一是為突出深化信息技術應用,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部署了電子政務工程、電子商務工程、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提升工程、城市和社區信息化工程。二是為體現鼓勵自主創新,做強做大信息產業,安排了納米級微電子工程、軟件振興工程和先進計算工程。三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綜合考慮技術發展和信息基礎設施的升級,部署了新一代網絡工程和“三網融合”工程。四是從信息化人才及安全保障出發,安排了國民信息素質工程和信息安全工程。
政策措施是實現主要目標和任務的保障。制定政策措施的主要思路是:要通過深化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壟斷行業改革和投資體制改革,改善信息化發展環境,促進深化應用;要通過加強法規標準建設、市場監管、對外交流和戰略研究,保障信息化健康有序發展;要通過鼓勵自主創新,真正為信息化持續、健康發展奠定扎實、穩固的產業基礎,確保可控安全。八個方面的政策措施分別是:進一步完善領導協調機制;深化電信和廣電體制改革;健全信息化法律、法規和標準;加大信息產業自主創新支持力度;拓寬信息化投融資渠道;加強互聯網管理;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強信息化戰略研究和基礎工作。
問:請您具體介紹一下政策措施的主要內容。
答:我想從四個方面重點介紹一下:
一是體制機制改革方面。規劃提出要進一步完善領導協調機制。國家信息化建設和發展中的重大事項,由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決定。要盡快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推進協調機制。在政府部門試行統籌信息化工作的信息主管制度。按照財權和事權的分工,建立中央、地方以及各部門之間規范協調的電子政務管理機制。加大改革力度,打破行業壁壘,完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規范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形成更為合理有效的市場競爭格局。統籌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內容管理與網絡管理的分離。
二是法律法規標準建設方面。規劃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制定電信法、信息安全條例以及電子支付、個人信息保護、電子政務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適時修訂和完善保守國家秘密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及商用密碼管理、電子證據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深入貫徹實施電子簽名、知識產權保護、政府信息公開等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保障信息化健康有序發展。加大信息化相關重大標準制定過程中的協調和指導力度,加快推廣自主標準的應用,充分發揮企業和行業協會的作用,積極開展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信息安全等應用領域的標準體系建設,研究制定一批基礎性、關鍵性的標準。
三是信息化投融資方面。規劃提出首先要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穩步增加政府信息化投入,重點投向國家信息化發展急需的各類戰略性、基礎性、公益性領域。加快建立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其他投入為補充的信息化建設投融資機制。強化政府投資管理,加強政府信息化投入的審計、監督和績效評估,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工程建設問責制,形成規范的電子政務工程預算、建設、運行、維護和管理制度。第二,要放寬市場準入,加強政策引導,鼓勵社會資金參與信息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財稅政策環境,鼓勵社會資金投向信息資源公益性開發以及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對信息服務領域的各項扶持政策。第三,要引入風險投資,促進信息化發展。培育風險投資企業,完善風險投資機制,促進風險投資市場良性發展。創造風險資本與商業信貸、股票與債券相互補充、相互支持的投融資政策環境,保障風險投資機制與企業自主創新、孵化和成長的有機結合。第四,要建立普遍服務基金,完善普遍服務機制,拓寬資金渠道,支持欠發達地區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切實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通信資費水平。
四是互聯網管理方面。規劃提出要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管理。探索建立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營誰負責和屬地化管理原則,加強互聯網綜合治理,規范網絡行為,打擊網絡犯罪,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強化依法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建立規范有序的互聯網信息傳播秩序,實現對互聯網及其網上虛擬社會的有效管理,促進中國特色網絡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