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農產品價格走勢的原因分析及建議
此輪農產品價格上漲自上年5月份開始以來,至今年一季度為止達到最高點,進入二季度呈現出了高位回落態勢,盡管價格仍高于上年同期,但回落態勢已彰顯出農產品價格上漲勢頭已被有效遏制的事實,探究其原因主要是政策因素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限制糧食出口的稅收政策。為了引導糧食向國內供給,穩定國內糧食價格,政府有關部門充分利用稅收杠桿作用,在及短的時間內連續發布了限制糧食出口的三大調控政策,首先規定于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麥、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84類原糧及制粉產品的出口退稅,繼而又宣布,從2008年1月1日起,對小麥、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57類原糧及其制粉產品征收為期1年5%至25%不等的出口暫定關稅,同時開始對小麥粉、玉米粉、大米粉3種商品涉及11個8位稅則號的糧食制粉實行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三大調控政策對促進了國內糧食供需平衡,抑制糧價過快上漲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也是一、二季度糧食價格呈回落態勢的重要原因。
2、鼓勵生豬養殖的扶持政策。由供求趨緊導致的生豬價格上漲對抑制物價和穩定農產品市場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為了增加有效供給,穩定市場價格,政府有關部門自2007年7月開始就連續出臺了一系列生豬生產扶持政策,這些政策包括繁母豬補貼、生豬良種補貼、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能繁母豬保險、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和生豬生產信息的分析和預警等,這些政策的出臺對促進生豬生產,擴大生豬供應,抑制價格繼續上漲起到重要作用,這些政策的效果也在今年二季度逐步顯現出來。
3、促進糧食生產的優惠政策。為了保證糧食安全,抑制糧價上漲,國家在取消農業稅,增設種糧補貼的基礎上,繼續加大財政投入,在年初多增1300多億元的“三農”支出的情況下,又在春耕生產關鍵時期,出臺了十項扶持農業和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再增加農業投入252.5億元。其中: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等4項補貼達950.63億元,比2007年增長85%。糧食生產的優惠政策極大地促進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糧食種植面積擴大,糧食產量及供應預期看好,為穩定和抑制糧價上漲奠定了基礎。
4、加征化肥出口關稅政策。受國際化肥價格大幅上漲影響,國內化肥出口迅速增長,今年前兩個月尿素出口同比增加250%,磷酸一銨、磷酸二銨同比分別增長280%和130%。因化肥出口的過快增長加大了國內化肥價格上漲的壓力,同時也造成了國內部分地區、部分品種化肥供應緊張。為此,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在2008年4月20日至9月30日國內用肥旺季內,對所有貿易形式、地區、企業出口的所有化肥及部分化肥原料在現有出口稅率基礎上,加征100%的特別出口關稅。加征特別出口關稅后,化肥出口稅率將為100%至135%不等,有力控制了化肥出口量,緩解了國內化肥供應。
由于以上政策的及時制定與實施,已使抑制農產品物價上漲的調控任務初見成效,但應當看到是:當前農產品物價仍處高位,一些影響物價上漲的根本性原因并未得以解決,農產品生產成本高漲,國際農產品供需趨緊,都給各級政府控制物價上漲,抑制通脹帶來困難,因此,我們建議:
1、切實落實各項對農扶持政策。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各項扶農政策,無疑是促進農業生產,保證農產品供應均衡的良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大舉措。政策落實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農民利益、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因此,我們應將抓好政策落實做為搞好農業生產,保護農民利益的重中之重,切實把政策落實到位,保證政策惠及到每個農民,特別是對種子補貼一類的政策,要改進補貼方式,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和資金流失,本著政策制定的原本目的,使每一戶購買種子或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都能拿到相應的補貼。
2、繼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農田水利建設、土壤改良、機械化推進和生態建設等,但這些建設一直處于薄弱環節,農田水利設施損壞較多,土壤板結,地力下降,環境污染,生態破壞,這些對農業生產已構成了潛在危脅。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今年1月份再次下發了《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強以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因此,我們應當切實貫徹落實好中央精神,增加相應投入,加強投入資金項目審核和資金流向監督及完工項目驗收,真正做到投有所獲,投有成效,切實改進農業基礎設施現狀。
3、有效控制農資價格過快上漲。今年上半年農資價格繼續上漲,其中:仔豬、飼料和化肥漲幅較大,直接拉動種植和養殖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因此,控制農資價格過快上漲是當務之急,而要有效控制住農資價格上漲,就必須針對上漲原因采取措施,減少出口量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增加供給,增加母豬飼養量,擴大大豆、花生等種植面積,扶持化肥生產企業,特別對發展潛力大,利于土壤改良,能提高農作物品質和產量的腐植酸肥、有機肥的生產給予信貸和優惠政策的大力支持,從農業生產源頭解決農業問題,從而保證農業生產持續、穩定、協調、健康地發展,真正達到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