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甘蔗。甘蔗是我國主要的糖料作物,面積、產糖量分別占常年糖料面積、食糖總產量的85%和90%以上。2007年,我國甘蔗總產量和產糖量均創歷史新高,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和新型能源開發步伐加快,甘蔗作為重要的糖能兼用作物,戰略地位將更加凸顯,亟需解決品種單一退化、病蟲危害嚴重、肥水管理不合理、機械化發展滯后等問題,切實提高單產水平和含糖率,持續穩定保障食糖安全。
區域布局:著力建設桂中南、滇西南、粵西瓊北3個優勢區。其中,桂中南甘蔗優勢區包括33個縣,著力發展高產高糖品種;滇西南甘蔗優勢區包括18個縣,著力發展耐旱高產高糖品種;粵西瓊北甘蔗優勢區包括9個縣,著力發展高糖高抗性品種。
主攻方向:圍繞確保食糖基本自給、保障食糖安全的任務,穩定甘蔗生產面積,切實提高甘蔗單產和蔗糖分。突出抓好甘蔗生產能力、科技支撐能力和產業化發展3項重點,加強蔗田基礎設施、良種科研和繁育體系、產業支撐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等建設,大力發展甘蔗機械化深耕深松與收獲,完善甘蔗與食糖價格聯動機制,全面提高我國甘蔗綜合生產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種蔗農民增收。
發展目標:到2015年,優勢區甘蔗種植面積達到1780萬畝,占全國甘蔗總面積的74%;平均畝產提高到5.4噸,蔗糖分達到15%;甘蔗產量達到9600萬噸,產糖量增加到1140萬噸,優勢區域甘蔗產量和產糖量分別占全國的84%和88%以上。
9.蘋果。蘋果是我國最具競爭力的農產品之一。近年來,在優勢區帶動下,我國鮮蘋果出口量和濃縮汁出口量穩定增長,出口創匯能力明顯提升。目前,我國蘋果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居世界第一、第五位,正由世界蘋果生產大國向產業強國邁進,亟需在優良品種培育、栽培技術配套、老果園更新、產后處理、組織化經營等方面縮小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鞏固提高國際競爭力,擴大出口。
區域布局:著力建設渤海灣和黃土高原2個優勢區。其中,渤海灣蘋果優勢區位于膠東半島、泰沂山區、遼南及遼西部分地區、燕山、太行山淺山丘陵區,包括山東、遼寧、河北3省的53個縣,著力發展鮮食品種;黃土高原蘋果優勢區位于陜西渭北和陜北南部地區、山西晉南和晉中、河南三門峽地區和甘肅的隴東及隴南地區,包括陜西、甘肅、山西、河南4省的69個縣,著力發展鮮食品種,加快發展加工鮮食兼用品種。
主攻方向:圍繞促進蘋果出口和深加工,穩定面積,提高單產,提高優質果率,增強貯藏加工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一是改革苗木繁育體系和現有栽培技術體系,實施病蟲害綜合防治,強化對有害生物的檢疫;二是建立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加強果園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施可追溯制度,建立中國的良好農業生產規范(GAP);三是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大力扶持加工貯藏龍頭企業,加快發展社會化服務,開發保鮮技術和完善冷鏈系統,提高蘋果產業整體素質和產品附加值。
發展目標:到2015年,優勢區蘋果種植面積達到2000萬畝左右,總產量達到2800萬噸,占全國的比重達到82%左右。平均單產達到1400公斤/畝,優質果率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產后加工處理能力達到優勢區內總產量的40%,鮮蘋果和濃縮汁出口分別占全國出口份額的70%、99%。
10.柑橘。柑橘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水果種類,是我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果品。近年來,我國柑橘產業發展迅速,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總產量穩步提升,鮮食柑橘出口量逐年遞增,橘瓣罐頭產量和出口量均已超過世界的70%,柑橘產業正成為產區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未來柑橘市場需求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為柑橘產業持續較快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但也面臨著科技支撐不足、基礎設施薄弱、生產管理粗放落后、采后處理能力弱等問題,亟需加以解決。
區域布局:著力建設長江上中游、贛南—湘南—桂北、浙—閩—粵、鄂西—湘西、特色柑橘生產基地5個優勢區。其中,長江上中游柑橘優勢區位于湖北秭歸以西、四川宜賓以東、以重慶三峽庫區為核心的長江上中游沿江區域,主要包括38個重點縣,著力發展鮮食加工兼用柑橘、橙汁原料柑橘和早、晚熟柑橘;贛南—湘南—桂北柑橘優勢區位于江西贛州、湖南郴州、永州、邵陽和廣西桂林、賀州等地,主要包括44個重點縣,著力發展優質鮮食臍橙;浙—閩—粵柑橘優勢區位于東南沿海地區,主要包括50個重點縣,著力發展寬皮柑橘、柚類和雜柑類;鄂西—湘西柑橘優勢區包括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地區,主要包括24個重點縣,著力發展早熟、極早熟寬皮柑橘;特色柑橘生產基地包括南豐蜜橘基地、嶺南晚熟寬皮橘基地、云南特早熟柑橘基地、丹江庫區北緣柑橘基地和云南、四川檸檬基地,主要包括20個重點縣,著力發展極早熟、早熟寬皮柑橘等特色品種。
主攻方向:以提高我國柑橘產業的整體競爭力、擴大出口、減少進口為主攻任務,按照鮮食、加工并舉的發展思路,重點開發鮮食柑橘和柑橘加工品兩大類,寬皮柑橘、甜橙、檸檬、柚類和其他特色產品以及橘瓣罐頭、柑橘汁6種主導產品。一是努力優化產業結構、品種結構、熟期結構,構建與現代柑橘生產相適應的育、繁、推一體化生產技術體系;二是加強鮮果商品化處理和高效安全貯藏能力建設,開發示范深加工工藝,提升果實綜合利用水平;三是促進品牌整合,推進規模化經營,大力發展果業合作經濟組織、產業化經營及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
發展目標:到2015年,培育形成3~5個特色鮮明、世界知名的優勢柑橘區,8~10種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柑橘產品以及一批有實力的知名品牌。優勢區柑橘栽培面積達到2100萬畝,占全國70%;產量達到2430萬噸,占全國的比重達到80%;平均單產達到1噸/畝以上,加工原料單產2噸/畝左右;等級(商品)果比例達到75%,其中優質果率提高到60%以上;鮮果出口量超過140萬噸,橘瓣罐頭產量達70萬噸左右,繼續保持出口優勢。
11.天然橡膠。天然橡膠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和工業原料。2007年我國天然橡膠的產量居世界第六位。隨著國內消費需求的不斷增加,目前我國天然橡膠自給率不足1/4,缺口巨大,亟需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優質種苗供給嚴重不足,低產膠園比例高、更新速度慢,加工標準化程度較低,產品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優化橡膠生產布局,挖掘生產潛力,增強國內供給能力。
區域布局:著力建設海南、云南、廣東3個優勢區。其中,海南天然橡膠優勢區包括18個縣,著力發展高產抗風優良品種;云南天然橡膠優勢區包括29個縣,著力發展抗寒高產新品種;廣東天然橡膠優勢區包括13個縣,著力發展抗風、抗寒高產速生品種。
主攻方向:以增加我國天然橡膠總產量、促進膠農增收、提高產業整體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為主要任務,依靠科技進步,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產業集約化水平。一是在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前提下,加快膠園更新改造,強化撫育管理,穩步擴大植膠面積;二是加強良種苗木基地建設和關鍵技術攻關,加快優良品種和配套技術推廣,全面提高生產技術水平;三是調整優化加工布局,在優勢區新建或改建一批符合國家節能減排標準、年產量萬噸以上的加工廠,優化產品結構,增加專用膠比重,提高產品質量,實現天然橡膠產業向技術效益型轉變。
發展目標:到2015年,優勢區橡膠樹種植面積達到1320萬畝,新膠園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平均單產達到96公斤/畝,年產干膠80萬噸以上,占全國的比重穩定在99%左右。建成達到國家節能減排要求的標準化大型天然橡膠加工廠46家,完善產品質量監控體系,全面提高天然橡膠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