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困難
亞洲經濟出現近年少見困難局面,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
通脹上升。今年初以來國際油價和糧價飆升,對亞洲發展中經濟體造成了明顯壓力。通過增加交通運輸和制造業成本,物價上漲壓力已經傳遞到各個經濟領域。亞洲開發銀行預估亞洲2008年通脹率將達5.1%,為十年來最高水平,未來還有可能調高。今年6月越南通脹率達到了驚人的26.8%,印度超過11.8%,印尼超過10%,菲律賓為9.6%,泰國為7.6%。
貿易狀況惡化。受西方次貸危機以及能源和原材料進口價格上升等因素影響,亞洲出口增長速度正在放緩,同時進口在不斷增加。目前除了中國和日本以外,亞洲其他國家的貿易大都處于逆差狀態。韓國的貿易收支自1997年以來首次轉為逆差,韓政府預測今年逆差將達130億美元。中國大陸今年上半年的累計貿易順差同比下降了近12%,日本6月份的貿易順差僅為1350億日元,自2003年以來出口第一次同比下降。
財政壓力大。亞洲國家為保持物價和社會穩定,大多由政府補貼,維持國內燃料價格水平,如印度每周對煉油廠補貼超過10億美元。隨著油價高漲,價格補貼和價格控制已難以為繼。印尼從今年5月開始將國內的汽油、輕油和煤油價格平均上調了28.7%,以緩解政府補貼的負擔。如果不對價格進行調整,印尼的財政負擔將增大到相當于國家預算13%的水平。馬來西亞也從6月起上調了汽油、柴油的價格,并廢除對燃料價格的統一管理。
股市下跌。在西方次貸危機傳導和自身經濟狀況影響下,今年以來亞太平均股指累計跌幅超過13%,為1992年以來最大跌幅。其中越南、中國大陸及印度股市上半年分別下挫58%、48%及32.1%,居全球跌幅之最。
增長放緩。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由于通脹壓力和出口下降,亞洲新興經濟體今年經濟增長率將從去年的8.7%下降至約7%,其中東盟國家經濟增長率預測下調至5.7%,各國也紛紛下調自己的增長率。
四大希望
盡管困難重重,但亞洲經濟基本面尚未受損。
經濟增長在全球范圍仍屬強勁。據亞行統計,2007年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平均高達8.7%,為近20年來的最高水平。去年亞洲股市市值及指數也都有驚人升幅,如上證綜指的市值就上升了302%,深證綜指市值上升244%,印度股市市值升幅也達到122%。由于新興市場升幅累積過大,因此今年即使“獲利回吐”,也屬正常發展過程。此外,從以往的經驗教訓看,經濟危機的突出表現是生產下降,物價飛漲,但是目前亞洲國家的生產仍在擴大,從而使物價能夠在供給面得到控制。
油糧價格回穩。與今年初的歷史高位相比,目前國際油價已經回落了近30%,通脹壓力有所減輕。隨著泰國政府出臺米價支持措施,越南恢復大米出口,以及菲律賓的大米進口任務完成,亞洲大米價格已經下跌約40%,糧價趨于穩定。
股市有所回升。亞洲各國以及地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方案,并投入巨資支持股市平穩增長。越南證交所和證券監管機構建立了穩定基金;巴基斯坦卡拉奇證券交易所建立股市平準基金,并將跌幅限制從5%減少到1%,把漲幅從5%調整到10%,期限更改為1個月;臺灣“基金管理委員會”擁有5000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130億元)籌碼,隨時可以進場護盤。這些救市措施有效,如越南股市目前已經回升30%,市盈率從最高峰時的30倍下降到10倍。
區域合作力度更強。部分東亞國家于2000年設立了名為“清邁協議”的雙邊貨幣互換機制,旨在幫助參與國政府應對潛在的外匯資金短缺問題,同時避免過度依賴IMF等國際機構。今年5月,中日韓3國和東盟10國又決定設立共同外匯儲備基金,以提高本地區集體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這是清邁協議的升級。按照協議即將籌建的共同外匯儲備基金規模將達到800億美元,如果這13個參與國家中任何一國的金融形勢出現緊急情況,或國際收支出現嚴重不平衡并危及其金融體系時,均可申請動用該外匯儲備基金。
此外,日本和印度今年6月還簽署了一項總額為60億美元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以預防金融危機發生。貿易依存度上,中日韓與東盟(10+3)區域內的貿易已占其外貿總量的40%~50%。2007年度日本出口額的28.6%流向亞洲新興國家,而對美出口已下降到19.5%。區域內貿易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亞洲國家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增強了集體自保的能力。
三大隱憂
亞洲國家面臨經濟調整期,在今后一段時間需要密切關注三大問題。
美國次貸危機的后續發展。亞洲經濟困境與美國經濟形勢惡化有很大關聯,而且由于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亞洲經濟正在整體承受次貸危機的后續沖擊。西方次貸危機將通過進口縮減、降息和美元波動、貿易保護主義、熱錢流動等各種渠道影響亞洲經濟。更為嚴峻的是,美國近期開始改變弱勢美元策略,美元在國際市場已經走強,從而使得亞洲國家出現輸入型通脹的危險增大。
政策組合是否有力及時。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亞洲國家實際利率仍為負值,各央行加息的幅度仍遠小于通脹的增速,如印尼通脹率超過10%,而基準利率僅為8.5%。亞洲各國央行如激進加息,將使內部經濟受到沖擊,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同時在美國連續降息背景下,加息可能加劇本幣升值壓力。如何兼顧增長、穩定和出口,是對亞洲政府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
應格外關注韓國和印度的經濟形勢。當前韓國銀行貸存比達到140%,而且樓市存在泡沫,今年以來外資在韓國市場已凈拋售約170億美元的股票。韓國經濟研究院近日發表報告認為,今年下半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將達到5.6%,創下自1998年以來最高紀錄,而經濟增長率在下半年將降至3.3%,初現“滯脹”端倪。印度5月份出口增速降為14個月來最低,進口則上升27%,導致貿易逆差達到創紀錄的107.6億美元,其中石油進口上升了50.8%。為控制通脹,印度央行近期已宣布上調回購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鑒于這兩國的經濟規模和影響,其形勢發展值得密切留意。(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苑春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