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之下,汽車工業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以美國的通用與克萊斯勒為代表,一系列重大的重組甚至破產都在醞釀當中。這一切使得市場前景光明、正努力提升自己產品水平的中國汽車制造企業看得“眼熱”——去海外買車廠、去海外買品牌、去海外搶人才等等說法甚囂塵上。其實,面對著眼下不景氣的國際車市以及一系列看似價廉物美的“拍賣品”,真正動手買的學問非常復雜,不能簡單地到處“撒錢”。
哪些東西值得買
中國汽車業的迅速進步,其實也得益于20多年來一系列海外的收購行為。如目前還在中國車市極有人氣的一汽大眾捷達最早就是建立在從美國購買回來的破產企業生產線及相應技術資料的基礎上的。在不少自主品牌的早期產品中,類似的例子有不少,可以說在這方面中國汽車制造企業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驗。
在眼下的金融危機之中,歐美、日本大批生產線停工,生產也處于難以為繼的地步,這些也就成為最容易購買的東西。然而,與20年前相比中國目前的汽車制造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簡單地買一條生產線或者某款車的技術資料已經難以滿足自己的需求,何況那些在中國本來就有合資車廠的業內巨頭也不會隨便地將本公司最有價值的東西賣給未來的競爭對手。
除了生產線與具體產品,人才或許是金融危機之下最應該收羅的對象。不過,這取決于不同企業的不同需求,同時也必須為摸索出一套比較有效的管理體制。從另一個角度看,爭奪人才還可以通過在海外收購或者建立專業機構甚至開設公司來取得,在這方面中國的企業也必須探索出一些新的經驗來。
買品牌的困難之處
趁著金融危機,在海外購買一些著名的汽車品牌或者汽車公司,是不少人目前正在熱議的話題,不過真正要行動起來就不是一件很容易辦的事。海外收購一家著名公司不僅必須有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要處理一系列關于債務、勞工甚至歷史遺留的訴訟等相當復雜的問題。
以通用為例,百年的成長歷程,已經讓旗下的子品牌完全失去了獨立性,成為公司產品線上的一個單一環節,不太可能單獨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生存。在金融危機沒有爆發的背景下,通用母公司可能將在某一局部市場上比較強勢的產品突出來,依托公司的技術、銷售、服務與影響力主打局部市場,如用別克主打中國市場。而當通用完全消失或者完全將某個子品牌與母公司割裂開以后,過往的動人歷史、技術成就、銷售服務體系都已經大亂,即便通用真的有可能從一大堆紛亂的債務、勞工等問題中剝離出一個完整的品牌,估計接手的人也很難將它做成一個古老有傳統的產品,而只是一個頂著舊商標的新產品。盡管在奢侈品等規模比較小的行業里,買一個古老的品牌加以復興的例子確實不少,但其背后的后援往往是為人們所忽略的。
當然,類似于薩博、歐寶這樣的通用歐洲子公司,在財務上相對獨立、在歷史上也有自己的傳統,要剝離出賣是比較容易的。但這樣的收購大體上與收購一家公司相同,涉及千頭萬緒必須仔細處理。
買品牌未必利于走出去
買品牌或者買公司,被國內一些人士認為是走出去的先導。事實上,在當前國際車市整體低迷的情況下,買來品牌或者公司最終比較可能的還是依靠中國的市場苦苦支撐,難以在短期內讓中國制造的汽車借道走出去。
設想國際經濟迅速恢復,車市再度興旺,買來的品牌或者公司能夠幫助中國制造汽車快速走出去嗎?理論上非常困難。因為一方面要兼顧這一品牌的傳統風格與技術創新,另一方面又要將國內的人力成本等優勢發揮出來。怎樣調和這些復雜因素本來就需要時間來探索,而汽車業目前正巧處于一個在技術上迅速變化的階段,競爭對手很難讓人得到喘息的機會,更難讓消費者慢慢地等待一個似曾相識的品牌“翻出些新花樣”來。
(丁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