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7日電 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本就深受新興媒體沖擊的美國報刊業更是風聲鶴唳,不斷有停辦印刷版甚至倒閉的消息傳來。加拿大《星島日報》17日發表社論,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分析討論。文章摘錄如下:
美國總統奧巴馬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近日聯袂唱好經濟,使人們增添救市信心。然而,美國報業陷入窘境,老牌網絡巨頭雅虎公司宣布新一輪裁員計劃,又提示克服經濟困境仍然需要繼續作出許多努力。
金融海嘯掀起的現象之一,是新聞行業成為華爾街以外的重災區,特別是報紙行業。大型報業集團就算不是結業倒閉,也要減薪裁員,行業的向下螺旋至今未有停止跡象,令美國新聞界開始出現“新聞不應免費”的呼聲。
過去數周前,美國丹佛《洛基山新聞報》(Rocky Mountain News)和《西雅圖郵訊報》(Seattle Post-Intelligence)已經先后停刊。已有百年歷史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最近亦出版最后一天印刷版,日后將改為網上版。
美國兩份具領導地位的大報《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最近曾經分別推出新一輪的減薪和裁員行動,其中《紐約時報》已經落實裁員100人,削減非工會員工的薪酬,以求節省經營成本及抗衡廣告收益下降造成的困局。在2008年底,紐時集團共有9346名員工,比兩年前的10710人已大為減少。
美國報業在金融海嘯下急劇收縮,只是駱駝被最后一根稻草壓垮。在經濟未陷入衰退前,傳統報業已備受互聯網沖擊,為了抗衡互聯網和電子傳媒的侵襲,不少報紙都開拓網上版。不過,網上報紙幾乎全部都面臨同一個兩難抉擇:收費吸引不到足夠讀者,不收費無法賺取足夠收入。
傳統報紙以廣告收益為主,輔以賣報收入,曾幾何時是利潤不錯的生意;雖然辦報不能賺大錢,但勝在收入穩定,所以辦了一份成功報紙,等如擁有一部小型印鈔機,天天都有一筆收入進帳。然而,網上報紙至今無法獲得足夠的廣告支持,網民愿意付費看報的少之又少,報紙開設網上版,找不到理想的商業模式,但網上的免費信息卻開始蠶食讀者基礎,令報業集團變相自掘墳墓,這一浪金融海嘯襲來,即把本來已被挖松根基的大樹推倒。
為了適應經營環境的改變,部分報章索性取消印刷版,改為只出網上版,有報紙因此把大部分員工裁走。但精兵路線能否生存,依然存在極大疑問。美國報業開始提出,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采訪而來的新聞,根本不應該免費;有部分大型報業集團開始寧愿犧牲眼球,也要嘗試少量收費,希望養成讀者付費看好文章的習慣。然而,在傳媒習慣爭取讀者和影響力的傳統下,報業是否有足夠的定力堅持收費,仍是非常嚴峻的考驗。
美國報業形勢嚴峻,開始引起社會關注,現時美國個別大城市,竟然出現沒有一份大報的情況,這不單有失城市身分,同時亦令人憂慮,公民質素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出現沉降。過去有意見認為,新聞信息的載體有變化,內容始終會是主要的業務(content is the ultimate business)。但是,由有水平的編采人員搜集的新聞和評論,和網上大量充斥的未經質檢的信息,畢竟有所不同。如果報業不斷瘦身,無法提供合理的薪酬,怎樣吸引和挽留優質人才,絕對是個問題;而傳統報章影響力減弱,公民教育應該如何進行,就變成下一個急須解決的問題。
美國是互聯網的先行者,網絡時代的沖擊,對傳統報業的影響最顯著。美國報業過去龐大的架構,在新時代似乎不可能再維持。但如何作出適當轉型,在提高效益之余保持質素,這不單關乎一個行業的榮枯,也是整個社會值得關注的課題。
|